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30多岁,他们富有激情,他们不按常规出牌,他们更有竞争力,他们是未来酒类行业的脊梁,他们是新生代的经销商。  相似文献   

2.
经销商败局     
刘会民 《光彩》2008,(8):38-39
有的时候,他们失败的原因如此简单,就如同他们当初成功一样不可思议错位:转型并非灵丹妙药"转型"这个词很热,在很多人看来,经销商不知道转型,就如同文盲一样,愚昧落后,只有死路一条。在经销商看来,似乎不转型也没了活路。于是为了转型而转型的经销商纷纷朝着专家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都认为经销商的生活就像汉堡包一样被夹的苦不堪言。他们每天都挣扎在大小事务中,突发状况接连不断,神经需要日夜紧绷。一个个突如其来的小事故让他们应接不暇,心情烦躁。小事故虽然让人不耐烦,但用不同的心态面对却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商界》2010,(8):52-54
经销商群体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他们被人需求,也被人算计,他们努力挣扎着。却有种种厄运如影随形。一不小心他们就面临着意料不到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5.
正农机经销商是连接生产厂家和用户的"欧亚大陆桥",有其天然存在的价值。在渠道为王的时代,他们是厂家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经销商仿佛成了"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头是厂家天天喊着"跳过经销商"、"不让经销商赚差价",另一方面是用户开始直购。近期厂家正在发动新一轮的"渠道下沉,网络密植",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经销商的地盘越来越小,生存岌岌可危,同时又遭遇了"四期叠加"的重创。新的竞争形势下,该怎样才能生存下来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靖 《商界》2008,(4):42-45
他们不是长袖善舞的资本人物,他们不是纵横捭阖的商界大鳄。 他们只是那些渴望经商的人们最简捷便利的途径和选择。 他们本该成为厂家和市场的桥梁,却备受压迫,常常四面楚歌。 他们依然平凡孤独地行走在人群之中,为了最微薄的商业梦想拼搏。他们的名字叫做“经销商”。  相似文献   

7.
<正>为什么要警惕"二老板"问题经销商出于自身管理或发展的需要,从外部聘请专业高级人才,任命为总经理助理、经营部经理、品牌经理或副总经理,职位仅次于经销商大老板,有一定的职权范围,所以被称之为二老板。这些二老板们的薪酬待遇大大超过普通员工,有的甚至拥有股份期权。一般来说,能够请高级管理人员的经销商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司经营已经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的经销商素质不高,你能指望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吗?有点不现实。武装你的经销商,就等于武装你自己。  相似文献   

9.
拜访经销商是《糖烟酒周刊》编采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和经销商交流,我们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2006年5月,《糖烟酒周刊》经销商版记者,拜访了辽宁主要城市的数十名经销商,他们中有我刊的老朋友,也有新朋友。 在拜访过程中,这些经销商朋友和记者探讨了自带酒水、买断酒店、经销商转型、业务员管理等热点话题。其中辽宁经销商提到的“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并没有变小”这个观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经销商们从市场和自身的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市场还存在着很多机会,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并没有变小,关键是如何找到市场的空白点,如何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经销商说     
《糖烟酒周刊》2005,(48):20-20
有些经销商还是不懂得如何宣传并包装自己。比如.在看待市场宣传时,一些商家认为“做广告、做活动.当然.最好还是厂家出钱”其实,现在一些有远见的经销商已经投资了自己的广告宣传。因为.他们都注意到了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7,(34):113-113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当我的企业只有10个人时,我最能干:当我的企业有100个人时,我和他们一起干;而当我的企业有1000人时,我只能站在后面感谢他们,同时,信任来自责任,我会更加负责地看好松下的未来。”这几句话值得经销商朋友深思,当企业上了规模之后,你是最能干,是和员工一起干。还是做个领航者,制定发展规划,带领员工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中国经销商绝大多数都还只是散落的群体,没有自己的组织。他们表面上和厂家签订的是平等合同,但实际上总被厂家视为"下属",可以随意"请走人";他们表面上与零售商是公平的博  相似文献   

13.
14.
自连锁零售卖场成为中国最具市场统治力的渠道环节以来,经销商便集体失重了。他们在分销链上的价值被置疑,权力旁落,成了被扁平化对象。随着分销利润的下降,一些经销商被其他高毛利行业所吸引,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但却无法在分销领域继续扩大规模;而另一些经销商业务萎缩了,死掉了。中国经销商集体沉默,似乎只能等着被别人边缘化。但总有一些经销商不甘沉沦,他们在黑暗中学习、成长。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来自连锁终端的巨大压力,促使经销商群体开始加速分化、蝶变。竞争洗礼后的经销商,不再是十几年前的个体户了。他们关注终端,关注产品结构、适销性、贡献率,他们关注内部管理、团队建设,关注细节,他们成立了专门的终端队伍,有了专业的业务体系、财务体系,开始了真正的公司化运作。随着连锁神话的破灭,厂家开始意识到了经销商在分销链上不可取代的价值。时至今日,越是大企业,这个认识越是深刻。而连锁零售商阵营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门店趋于饱和,越来越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连锁零售业越来越重视与优秀供应商的合作——它们需要稳定的供应链。上下游对经销商价值的重新定义和认同,正是中国经销商涅磐重生的大好时机。有人说,经销商的盛衰,5年一个轮回。经销商能不能摆脱宿命,把每次轮回的终点,变成迈向下一个台阶的起点?突破口在哪里?新业务是什么?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作为国内营销领域的权威杂志,《销售与市场》一直关注着经销商的状态,2007年8月7日、8日,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中国经销商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电视台共同发起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经销商大会在京召开。包括张利庠、胡左浩、赵强等十几位著名营销专家、近300名国内知名经销商代表、数十家媒体记者会聚一堂,参与了此次主题为"中国经销商:浴火重生"的盛会。举办中国经销商大会的目的,正是在于帮助中国经销商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为他们开拓视野,高屋建瓴地把握发展方向,并在这个平台上,就上下游的冲突、矛盾与合作,发出自己的声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部分的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15.
<正>对农资经销商的管理在农资企业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经销商管理好与否?能否跟上企业发展和市场进展则是农资产品能否成为市场主导产品的关键环节。而要管理好农资经销商就必须了解他们,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出路的企业才会成为经销商拥护和追捧的对象.下面是笔者从厂家的角度给经销商指出的十大出路,希望能够给各位商家朋友以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怎么才能让经销商积极配合、支持厂家业务人员的工作,答案有很多说法,但从业务人员的角度看,核心其实很简单——让经销商喜欢你。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听你的,支持你,帮你做业务。那么怎样才能让经销商喜欢你呢?厂家业务员要想让经销商喜欢自己,首先应该从经销商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的是什么样的业务员。  相似文献   

17.
冯其友  姜锦虎 《商业研究》2005,(4):11-13,24
根据影响企业关系的各种因素,建立了经销商"倒戈"的基本模型,并以之为基础对经销商的"倒戈"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表明经销商的"倒戈"行为是否发生不仅与经销商自身因素有关,还与生产商的自身实力、合作机制、市场状况及对经销商的约束力度等外在因素有关。经销"倒戈"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此,如何保持住经销商并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对生产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明确目标认清自己产品的定位;分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在哪里、次要消费群在哪里,以及这些消费群的主要消费场所在哪里、次要消费场所在哪里;调查终端情况。并进行分类,分清哪些是主要终端、哪些是次要终端;调查清楚这些终端的供货商都有哪些,谁是他们的主要供应商、谁是他们的次要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制定理想经销商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少不了农机经销商.他们承担了农机产品达至终端最后一公里的任务,农机作业服务、维修等更少不了他们,有的经销商还利用自身优势,直接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最近陆续听闻多起经销商成为被告的消息,笔者心里颇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20.
经销商说     
《糖烟酒周刊》2005,(47):8-8
作为商家,再忙也要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保持各类市场营销书籍的阅读和浏览行业网站的习惯,将在市场中的心得与新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有机的交融,逐渐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运作思路.而不是零散的操作方法.并且,还有一些难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在老经销商、厂家的老业务人员、专业的经销商问题专家等人的手里,也要积极地向这些人讨教,跟他们沟通.比如积极参加相关的经销商论坛培训活动等,就是不错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