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前,我提出一个判断:上海城市发展正进入一个“后建设”的新时期。“后建设”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建设;二是指重在环境与功能开发与完善时期的城市建设;三是指现代城市理念再思考的“元建设(metaconstruction)”意义上的城市建设。有关城市功能与城市精神问题的提出也包含了上述三层意义上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2.0版的新型城镇化、经济启动的加速器,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将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五位一体的目标.中央安排近200亿的中央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项目将奖励10%.海绵城市作为非经营性项目,在推动项目过程中政府与市场边界及其商业模式不确定,进入门槛较高,利益风险分配分担机制不清晰,可操作性受限,导致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有余、动力不足.本文以和谐共生、低影响力开发理念、绿色可持续为理论依据,阐述分析目前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的难点,并结合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实例,从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出发,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商业模式的总体思路与路径,并提出具体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首先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国家雨洪管理的发展历程、相关法律法规及建设成效,然后从国家、省域、城市、企业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进展、特点及经验。最后通过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对比分析,总结出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共识,即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重视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积极展开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绵城市已经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其建设理念与传统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别,各地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从而影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实际效果。详细阐述海绵城市产生背景及工程措施,结合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经验,对我国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存在的规划、设计、评估、调度、运营维护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秀清  赵莉莉 《现代经济》2009,8(3):149-151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气”、“神”,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贯穿始终,才能彰显城市特色。本文以成吉思汗大街概念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挖掘,把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并组织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去,以加强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特点,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辽宁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辽宁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客源市场潜力、基础设施潜力、旅游资源潜力、城市文化潜力和服务质量潜力很大.盘活工业资源, 开展工业旅游;优化城市环境,开展都市旅游;激活城市精神,开展文化旅游;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开发旅游商品,建立生产基地等基本策略可以作为辽宁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东莞迈入“双万”城市、步入城市发展新阶段背景下,建设“品质文化之都”、塑造城市新名片、提升与湾区城市相匹配的城市新形象是历史赋予东莞的责任和担当。文章依据城市形象理论,以回顾东莞创新发展的光辉历程(工业化与城镇化开启向现代制造业名城迈进、迈向纵深发展的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及城市名片塑造为切入点,挖掘城市文化发展瑰宝,承接其精神内涵,并提出高品质发展中城市品牌再塑造、用现代科学技术宣传景点文化、打造湾区文化标识强化城市营销、全民参与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等提升东莞城市新形象的路径,旨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加强城市管理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要消除目前城市蝇的模糊认识。树立市场经济的现代城市管理新观念即“系统”观念、“管理也是生产力”观念和“经济城市”观念、法制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关键是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规范的、能适应城市发展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森林被人们称为“城市之肺”。城市造“肺”就是将森林引进城市。建设城市森林,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营造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新型生态化城市,是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造成的城市灾害,正深刻挑战城市的韧性,城市内涝和雨洪管理同样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为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城市挑战,国际上提出以弹性城市为核心展开研究以及区域性的规划设施建设,我国于同期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的思路。研究分析我国城市面临的内涝问题,解析其出现的原因,调研国家政策发展脉络及地方城市的先行实践,将有助于为我国弹性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红线。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社区服务管理必将呈现出三大新的发展趋势,为此,立足于立足需求导向、把握发展主流、综合利用资源、避免华而不实、杜绝短期行为、形成多方合力等综合对策,将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大连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构筑起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市成为辽宁沿海及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镇江通过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有效突破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推动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强势发展,城市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镇江市委、市政府根据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苏南后起之秀”的经济社会奋斗目标,在城市管理上则提出用三年时间争创“沪宁线上管理最好的城市之一,360天天天干净城市”的目标任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理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具有可行性,能够解决校园短期严重积水问题,以期打造一个和谐、舒适的海绵校园。建设海绵校园的对策包括:道路工程改造、路面排水改造和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社区的性质与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民政部发起和倡导了中国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活动。十多年来,中国的社区建设,特别是城市社区建设在提高市民素质、美化居住环境、丰富精神生活、维护社区安定、发展社区经济、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以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为特征的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城市社区建设问题将对我国现代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本对现代城市社区的性质与职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关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揭示了机器大工业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决定作用,切中城市现代化的本质。他对城市交通联系和贸易集散高度重视,但更多强调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最终动力源在于工业化。对于中国城市体系的构想,提出了“中心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他关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的各个方面。涉及城市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城市功能建设及合理分工等方面,孙中山也有许多科学认识和设想,这些思想对现实有深刻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该是包含了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行政“五生态体系”的城市.本文从多个维度理解并构想了生态概念的衍生、生态系统的特质、城市大生态观的内涵、现代城市“五生态观”及其多维体系的基本框架、相互关系和考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增加就业和结构调整的“主角”,成为创业型城市建设的主导产业。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更新发展观念、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政府的共识。通过对服务业地位转变这一趋势的分析、论证,预测其对就业、创业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方法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建设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方向,从实现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东营市建设现代生态城市的目标、功能区划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提出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空间环境的约束,而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恰恰符合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全面进入城市时代,城市发展将由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驱动转向信息、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驱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实现“十二五”时期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创新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平潭综合试验区拥有独特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