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杨 《魅力中国》2014,(17):178-178
通过学生对班主任的一段对话,让老师感悟到了一些平时忽略的东西,明白了作为一位班主任老师肩上的重任,也反思自己,对学生真正做到有爱心、内心、责任心。  相似文献   

2.
吕熙辉 《魅力中国》2010,(34):351-35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老师的也不例外!面对时时刻刻变化中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老师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过失。但只要你勇于承认错误,不仅可得到学生的谅解,还有助于老师师德的张扬。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场景1:在教室里,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班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争先回答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师的嗓音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提高,有时甚至停下当前的活动来维持课堂纪律。在发现前面几个学生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之后,老师问学生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一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多前,我因为一项课题的原因,走近了许多"问题学生"。我发现他们不仅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有诸多问题,而且很少有老师去主动关心和引导他们。老师们大多喜欢成绩优异、行为规范的孩子,而那些爱和老师做对的"问题学生"总让人头痛,以至于在有些老师的眼中,他们甚至是班级的"绊脚石"。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江丽 《中国西部》2013,(9):80-81
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既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和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也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不容乐观。镜头一:课堂上,小手林立,学生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我""老师,我知道"……叫喊声此起彼伏。当老师指名一位同学回答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就会发出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老师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密切配合,它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班主任老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把工作做到学生家里去.<家访>是班主任老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工作在校外的继续;是现代通讯工具无法替代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好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班主任老师应把工作做到学生家里去.  相似文献   

7.
李萍 《东宇经纬》2000,(11):18-18
根据笔调查发现,老师们组织课外作业存在三种倾向:一、重数量轻质量。有些老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而又单调的练习,认为多做比少做好,少做比不做好,做错了以一罚十才放心;二、重书面轻口头。有些老师要么不留作业,一留就是写、写、写,很少留朗读、背诵、复述和动手操作、查阅资料的实践性作业;三、重课内轻课外。课外作业的设计随意性很强,缺乏层次性和目的性,只求巩固,不求迁移;只重知识,不重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朝阳 《魅力中国》2014,(3):199-19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这门课,或者不喜欢这个老师,那么学生想学好这门课真的很难,而培养兴趣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又是一门艺术,那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老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诚 《魅力中国》2010,(36):61-61
传统教学,教师采取手把手的方式,老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一旦养成一种一切依赖老师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知识的建构者。所以教师要转换角色,解放学生,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相似文献   

10.
张璐 《新西部(上)》2016,(12):115-116
本文选取西北某所高校一、二年级的学生12人分2组进行团体焦点访谈,同时收集90名学生的作业作为分析文本,对所获得的文字资料进行编码,运用质的方法类属归类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从教学能力和对学生态度两方面来评价老师,而且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将老师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的,具有"非理性"和"个体情感倾向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疼的事,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批阅又是一件细致而烦琐的工作,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老师精心批阅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重老师给的等级,而忽略了老师的圈点,批语。使老师的心血付诸东流。在本学期,我任四年级的语文课,为了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走进作文,把修改作文的权利交给了他们,做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尝试,效果还不错。  相似文献   

12.
问题提出: 本学期笔者听了二位老师的八年级科学<大气压强>一课,授课老师在本次教学中力图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这一过程性目标.  相似文献   

13.
黄光 《中国西部》2014,(40):10-11
<正>在某杂志拜读了一篇关于"学生管老师"的文章,心中感慨颇多,许多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文章中说:某教师去上课没有带课本,只带了一本学校的《教师管理手册》。他将其中的要求和管理制度仔细念给学生听,有的地方还作了解释,并要求"学生管老师",如果第一次违反规定,学生就警告他;第二次违反,就在班里作检讨;再有第三次,学生可以向校长反映,处罚他。与此同时,老师也要求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如果违反规定,也按照约定对他们进行处罚……老师面对班级学生如此状况,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任由班级不良事态发展,而是积极寻求对策,采取师生互相督促的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该教师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让学生爱学、乐学.  相似文献   

15.
蒙田 《东宇经纬》2000,(12):1-1
人们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兜售知识,就像往漏斗里灌水一样,我们的任务就是原封不动地去重复别人对我们讲过的东西。我希望你为孩子选择的老师,能够改变这种做法,从一开始便能根据教育对象的智力水平,将他领入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让他见识各种事物,教他独自进行选择和分类,有时给他指出一条道路,有时让他自己去开辟新路。我不希望老师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6.
周尚平 《魅力中国》2013,(20):186-187
现在,初中学生对久远的历史很陌生,很多同学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便厌恶了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老师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课,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历史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这是我们历史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亲近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我在初一上历史课时,不是一拿到历史书就开始上课,我给学生讲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获得经验与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把老人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成了儿童。”  相似文献   

17.
<正>放寒假了,读小学二年级的侄子从学校回来后,一副垂头丧气、残兵败将的样子。问其故,只因期末考试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99分,较之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分别下降了2分和1分,老师没有评选他为"三好学生"。我拿起侄子的学习评价手册想看看老师对他的评价。不看不知道,一看一吓跳,老师的评语如是写道:"某某同学在校表现良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但后半学期学习不认真,较贪玩,成绩下滑明显,希望家长在假期抓好孩子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看到如此"神"评语除了大跌眼镜和啼笑皆非,再找不出更好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18.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19.
王春晖 《魅力中国》2010,(14):175-17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20.
刘炜  卢晓 《魅力中国》2011,(20):249-250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教学效果实现的主要场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因此,大学教育也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而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老师一言堂式的教学,这已然不能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能力素养的需求,这一矛盾使得当今大学逃课率高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如何使大学课堂教学深深地吸引住学生?需要老师具有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性之外,更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本文认为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老师与学生平等自由对话,让学生成为思考的天使,而不是知识的口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