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 ,银行监管部门履行对银行业市场准入、营运和退出全过程的监管职责 ,监管方式包括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涉及本外币、表内外以及境内外业务的全面监管。针对当前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银行监管工作现状 ,本文就如何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监管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银行监管现状(一 )监管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当前监管工作要求。人民银行机构改革后 ,很大一部分稽核人员安排到内审部门、监管办或其他部门 ,使银行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力量存在较大不足 ,而一些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来自其他业务部门 ,现场与…  相似文献   

2.
现场检查作为银行审慎监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银行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并控制银行风险.与国外银行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实践比较,我国银行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存着对银行风险针对性不足、难以精准发现银行风险、检查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为提高现场检查实效,应当以风险检查为导向,根据监管对象的差异设定检查目标,科学选择检查样本和检查方式,采取多种手段查深、查透疑点信息,探索推行现场检查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现场监管缺少清楚和详尽的工作流程.监管部门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重视,对于非现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非现场的理解不同,做法也不同,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刘青 《济南金融》2006,(5):60-61
(一)非现场监管缺少清楚和详尽的工作流程。监管部门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重视,对于非现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非现场的理解不同,做法也不同,随意性较大。如目前银监会仅对商业银行监管信息收集内容以及信息的处理和监管报告作了规定,对风险评价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没有规范性的要求,而当前监管部门、统计部门等多个部门负有非现场监管的职责,由于对非现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非现场的理解不同,做法也不同,往往因部门而异、因人而异,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致使非现场监管工作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浅谈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存在的问题非现场监管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系统软件。统计部门承担了部分非现场监管分析工作,拥有金融监管统计系统,监管部门也拥有各自的非现场监管系统软件,但各个系统相互分离,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利于银行业监管工作需要的数据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6.
1.重视两者的结合,建立有效的机制.一是要建立监管信息通报制度.非现场监管形成的信息,不但要通报给被监管对象,还要及时通报给全行所有具有监管职能的部门,为这些部门的现场监管提供导向.各个部门的现场监管信息也要及时反馈给非现场监管部门,以利于对非现场监管作出准确的预报和分析.二是要注重两者之间的互相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主要依靠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相比,非现场监管更具全面性、连续性和预警性,它既可同时对所有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进行各种分析比较,全面反映银行经营业务的整体情况;又能根据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实时连续性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信号.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方式从以现场检查为主向以非现场监管为主转变,建立和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已成为国内各银行监管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基层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金融监管理念滞后。虽然 ,近年来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成效明显 ,但基层监管部门监管理念仍滞后于新时期新的监管要求。一是监管理念较为单纯。监管部门往往重合规性监管和机构准入管理 ,轻风险性监管 ,对风险性监管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9.
一、外汇监管中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目标定位及内部机制的有效运行 外汇监管中非现场监管目标的定位应为:通过在被监管对象与监管部门之间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对外汇资金在兑换、汇出、汇入、结汇和入帐等环节以及相关业务手续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监控;对外汇资金的存量、流量进行数量统计和结构性分析,风险比较;从而达到对被监管对象的外汇业务运行的合规性、风险性进行初步评价和早期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邓佩  曾良清 《武汉金融》2002,(10):58-59
一、存在的问题 1、基层央行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上,一是过分依赖现场监管,电子化的非现场监管尚未广泛应用,无法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及时的非现场监测.二是处罚手段单一,很少处理人,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影响了央行监管的权威.  相似文献   

11.
一、监管部门综合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在传统的多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的治理监管模式下,基层财政部门无法真正牵头协调此项工作,难以实施有效的综合监督在日常监管中,"小金库"治理工作线长面广,涉及成员单位众多,包括纪委、监察、财政、审计、人民银行、国税、地税等诸多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监督管理格局。在去年中央没有出台治理"小金库"决定前,众多监管部门长期形成的缺乏配合、各自为阵、权力交叉、多头监管、没有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造成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上对公司债券发行的审批监管有发改委、证监会以及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多个部门,即存在着多头监管的问题,这种多头监管是否意味着低效率呢?本文以中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以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监管部门的增加非但没有提高监管成本,反而降低了监管成本;同时,某一监管部门通过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监管成本,也会导致其他监管部门同样采取降低监管成本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并不完全意味着低效率监管,各监管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防范金融风险中面临的困难   1.基层人民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信息来源不及时不完整,制约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性.监管职能分离后,基层人民银行原来的监管部门已撤销,监管人员相应分离出去,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还没有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机构,也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并伴随现场检查的减少,金融风险信息来源在时效性、详细程度、完整性方面较以前有较大的差距,防范金融风险仅有意向,但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致使对辖区内金融风险状况不甚了解,诸如风险种类、风险部位在那里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产品体系等发生根本变化,银行风险更加复杂多变.相对而言,近几年的非现场监管工作没有大的提高,已不能适应银行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性监管的要求,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监管指标体系设计不完善、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不足、风险预警功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与其他监管手段衔接配合还不够协调等,效率较低,在风险监管中的基础地位没有真正树立.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后,监管理念得到更新,监管目标更加明确,监管的良好标准更加具体,对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专业化监管明显提高,从合规性为主向风险性为主的监管方式转变呈加速趋势,监管运行机制也在按着规范、制衡、高效的要求不断调整.在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中,非现场监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更好地发挥实时监测、总体分析、综合评价和风险功能,为提高风险监管能力打好基础.为此,必须重新审视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独立统一的银行业监管框架已初步形成.作为基层银行监管部门如何尽快更新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理清监管思路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对当前银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层银行业监管的实际,探讨提出了基层银行业监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大的缺陷之一是金融机构行为风险管理不足,监管部门行为监管与消费者保护不足,工作中造成的被动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应该建立我国独立的金融业行为监管与消费者保护机构,强化行为监管工作体系,加强金融消费者、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17.
<正>一、定义"影子银行"最初是源自美国,被定义为具备近似于银行效用,却没有国家信用担保支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由于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促使它们越发的向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偏移。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有足够的影响力来迫使国家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的失误负责。因此,政府对于银行采取的是监管与支持平行的手段,这样才有了金融监管部门。然而为了绕开监管,解放自己的盈利能力,银行将某些业务移交到了监管部门无法顾及的行业,从而诞生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在具体形式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模式:统一监管模式和分业监管模式.统一监管模式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实施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还要对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分业监管模式则由多个机构实施对不同金融产品、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机构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在其权属范围内执行监管权力、履行监管义务.即由银行监管部门(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部门(证监会)和保险监管部门(保监会)分别实施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吴风云等,2002).  相似文献   

19.
只要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只要商业银行依然存在贷款冲动,监管层就不会轻易取消存贷比管理从去年以来,一些专家和部分商业银行人士强烈呼吁监管部门取消银行存贷比管理,媒体上也不断有类似的报道或观点出现,其诉求基本上集中在是否要彻底取消银行存贷比管理,或是放松存贷比指标,尤其是改变75%存贷比指标值上。我认为,短期内取消存贷比管理几无可能,适当放宽存贷比指标是一个可能选择,但何时放宽、放宽到什么程度,仍取决于监管者甚至高层决策者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英美对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保护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莉 《上海保险》2003,(11):46-47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灵魂,通过监管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是监管部门的主要目标,然而不管监管部门如何努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破产的事件仍难免发生,保险公司发生危机后如何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如何对其进行补偿使其损失降至最低,也是各国监管部门极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