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棉花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去规范和进行各项经济活动,这对于刚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脱离出来的众多棉花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棉花企业在无模式、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要构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体系,以实现棉花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棉花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来构建中国棉花企业的经营战略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社系统棉花经营企业多年来垄断市场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跨行业、不同所有制的棉花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传统的、单一品种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供销社系统棉花经营企业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渠道,如何彻底解决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供销社的主营业务?如何巩固、提升棉花经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棉麻流通企业其生存空间已愈来愈小,单靠经营棉花已愈来愈难以生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沅江市棉麻土产公司成立于1950年,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司曾为全市棉花生产和棉花的购销经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棉花经营的进一步放开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计划经济下的棉花专营,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摆在全体职工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我国棉花产业政策及棉花市场的变化,钟祥瑞星棉花有限公司从2001年起,连续七年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以棉农为基础,以协会为桥梁,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经济合同为保证,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将棉农、棉花流通企业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利益共享、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的棉花产业化经营雏形。仅2006、2007两年,该公司收购经营皮棉19.1万担,  相似文献   

6.
《齐鲁粮食》2006,(1):26-26
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2006年粮食、棉花、汽车、成品油将被作为重要商品市场监管重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积极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类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粮食,继续强化陈化粮监管;认真做好对现有棉花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维护棉花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及棉花市场的变化,钟祥瑞星棉花有限公司从2001年至今,连续六年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棉农为基础,以协会为纽带,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经济合同为保证,用利益机制将棉农、棉花流通企业连接起来,利益共享、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的棉花产业化经营雏形,使农民和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2006年,该公司收购经营皮棉9.4万担,其中从参加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收购皮棉4.37万担,占收购经营量的46.5%。给7543户参加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返利110万元,户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流通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经历半个多世纪,可谓风风雨雨。特别是近几年,棉花市场放开后,真可说喜忧参半。喜的是打破了供销社棉麻企业独家垄断的格局,棉花经营主体趋于多元化,棉花流通企业改革正逐步深入,适应市场能力正逐步提高,竞争意识正不断加强。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今年棉花市场的放开,标志着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棉花最终实现价格还将由棉花经营企业和棉农(或者是团场的棉花销售管理部门)双方根据棉花市场状况来商定。虽然国家对新疆棉花价格没有提出具体的指导性价格,每担500元仅作新疆棉区参考,实际价格仍...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五年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成效显,多渠道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对于方便棉农销售棉花,促进加工企业竞争,提高效率等起到了很大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于2005年9月14-1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棉花市场形势分析暨课题研讨会。会议议题,一是预测42005年度的棉花市场形势;二是研究如何巩固供销社系统棉麻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讨论关于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课题报告。  相似文献   

12.
作为棉花流通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的运营特点与生产型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流通企业有所不同,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2004年棉花行业发生的剧烈市场波动导致众多棉花企业巨亏、甚至破产,特别是2005年上半年发生的“中储棉”公司事件,已充分说明棉花企业如果不认真加强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棉花企业经营结构具有单一化和专业化的特点,转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重要的农产品,自建国以来的50多年间一直实行计划管理,棉麻企业受国家的委托,负责棉花的收购、加工、储存、调拨,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同时,从中也获得很多益处。现在棉花已步入市场,棉花经营企业已显现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难以生存和发展的症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一批新兴的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棉花经营企业已出现,并将崛起,另一批经营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水平落后的传统棉花经营企业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民族须如此,一个企业更是如此。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及棉花市场化经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日趋加快。作为棉花企业市场化改革由于起步晚,步子慢,要适应棉花市场化经营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棉花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棉花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以棉花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要素为内涵,以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低与提高棉花劳动生产率以及科技含量之间的矛盾,提高我国棉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棉花经济发展新机制。一、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是产品质量结构不合理。农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棉花经营的进一步放开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山西棉麻企业的出路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我们每个棉麻人的面前。从棉花经营放开后的几年情况看,山西棉麻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严峻,过去那种旧的经营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和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逐步深入,原围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过改制阵痛之后,已基本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但仓储设施陈旧,仓库维修和投入锐减的情况直接影响了粮食收购和储存安全。为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供销社棉花企业已经从浅层次的减员增效转变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深层次改革,棉花企业的经营活力日益显现。但是在最近几年也出现了经营量萎缩、市场应变力差、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着棉花企业健康发展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近日在公安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2006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3月29—31日在广东珠海召开。会议探讨了2006年度棉花生产和市场形势,确定了2006——2007年度的课题研究计划,并就提交会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供销社棉花企业的重要作用》课题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由于会前准备充分,会议开得紧凑、有序,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棉花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供销社棉花企业如何发挥优势,应对挑战,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继续发挥搞活流通,稳定市场,做好为棉农和纺织企业服务工作,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各级供销社和棉花企业必须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紧迫问题。本拟结合新疆的实际,就此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思路,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