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玉米产业开发: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吉林省作为全国重点产粮大省,玉米商品量和人均占有量等居全国首位,玉米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在世纪之交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中国玉米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玉米相对过剩和买方市场形成的现实,需要及时把玉米生产增长方式由过去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因此,加快玉米产业开发进程,把玉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是摆脱吉林省农业困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开发山地资源兴办绿色产业加快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发展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局廖臻瑞黔东南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居黔东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广西盆地过渡地带。全州共16个县市,其中有13个县为贫困县,是一个边远的贫困山区。据1996年农业区划资料,全州土地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的农村城市化进行了本质理解,并作了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定位问题作了相关研究,这为加快加深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十五”计划以来,河南省在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比较重视林业产业工作,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把林业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使全省林业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在10%以上,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互动影响,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数字技术能促使信息迅速的在一二三产业中传递和交换,其带来的经济效应有效地贯通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分界,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有裨益,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杭州、广州、珠海、重庆四市农村“三产融合”中的数字经济实践比较考察发现,当前在农村“三产融合”中数字经济仍主要体现为电商经济,少部分则以科技赋能,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线的多要素产业园经济,然而目前关于农村产业数字经济的法律讨论暂且较少,故而应当从法律层面健全完善农村“三产融合”中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政府为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有关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在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阐述了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现阶段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经济生态体系,不仅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填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间的“数字鸿沟”,还能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在技术与政策的双向支持下,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实践成果显著,相继创新出了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业态、农村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模式。但当前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产业链下游相关配套服务缺失,涉农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互联网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不足等,由此提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路径: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提升农村数字产业治理能力,发展具有差异化的农村数字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受到关注,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能够凭借技术层面、资金层面、政策层面优势,对农业发展形成示范作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能够转变过往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展现市场化运营效用,使得城乡资源得到有效统筹,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本文对当前现代农业园区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以分析,归纳现代农业园区在长时间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其他地区成熟经验,形成具有可实施性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农村教育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太少 ,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素质太差 ;二是由于国家实行统一的大中专各项费用自理和毕业后自主择业的政策 ,使许多经济困难的农民家庭失去了接受教育的兴趣 ;三是地方政府借着中央有关在农村收取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的政策 ,加大农村中小学收费力度 ,把向农民收费巧妙地转嫁到向农民子女收费 ,农民不仅要支付日益加码的中小学学杂费 ,还要通过缴纳农村教育费附加间接支付部分教师工资、补助和学校各种杂费 ,就连建校…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5,(6):37-37
从14日在四平市召开的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截止到2004年底.全省符合企业标准的乡镇企业共有14万户,固定资产净值416.2亿元;从业人员19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实现增加值6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全省GDP的21%,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的62%;实现税金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口径财政收入11.4%。主要标志:一是重点区域乡镇企业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二是骨干企业规模和效益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