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这是一个全球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品牌先导的时代.品牌是国际市场的通用语言,是支配性资源,是争夺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全球化浪潮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将取决于品牌的较量.  相似文献   

3.
1998年经济形势走势如何,各方经济学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其中有一个意见引人注目:自前年5月以来,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平均下降5个多百分点,降幅不小.由此而来的,将是人们要对获利观念进行大幅度调整,迎接一个“微利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严寒迟迟不去,似乎要一直延迟到新一年的春天.正当全球经济愁云惨淡的时刻,中国政府却石破天惊地推出了振兴十大产业的宏大的经济政策.2009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规划>).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很久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物流行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时间,物流以连接各大产业上下游的产业特性和巨大的潜在发展力,再次成为坊间议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时代经贸》2008,6(7):20-30
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也在奋起直追。在我国,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地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些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产业门类,涌现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个人,为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8.
目前,国际贸易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就是国际贸易正从传统贸易向网络贸易转化。所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电讯网络特别是因特网而进行的贸易。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国际网络贸易正在迅速地增长。1991年全球入网的电脑还不足500万台,而到本世纪末将达到3亿台...  相似文献   

9.
孙婧 《商周刊》2015,(6):40-41
中国制造的明天在哪里?孙明波认为就是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企业作为质量强国、质量利民战略的落地主体,要不断地满足和引领消费者的需求,让中国百姓享受真正属于中国制造的品质消费,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餐饮业一向被认为是高利润,甚至是暴利行当,过去餐饮业的毛利一般都在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70%。然而目前行业整体市场不甚景气,开门的远远比不上关门的多。尽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仍有不断的涌入者。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3,(6):26-27
经过10年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步入微利时代。扩大规模虽是确立竞争优势的唯一方式,但整个行业已陷入“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聂引娥 《生产力研究》1998,(6):119-120,123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宏观调控有力,利息率不断下调,企业间竞争加剧,平均利润率下降,企业定价环境出现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纵横》2004,(6):26-26
各行各业从未感到现今想要获利是如此之难。根据《天下杂志》最新出版的台湾1000大企业调查,去年上榜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1.3%,创下18年来的最低。而祖国大陆物价更是连续7年走低,今年2-3月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甚至连续出现0.8%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各行各业从未感到现今想要获利是如此之难。根据《天下杂志》最新出版的台湾1000大企业调查,今年上榜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1.3%,创下18年来的最低。而祖国大陆的企业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多数企业在微利的边缘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7.
18.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重组重建中国科学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中国科技与综合国力研究的进程及参与问卷调查的专家阵容和组成,分析了美国、日本、欧洲、印度加快科技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动向,评述了我国科技事业已奠定的良好基础和亟待清除的发展障碍.本文还着重讨论了重组重建我国科技体系的思路,提出了从整体上提高科技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并在科技战略、体制、机制、投入、人才等五个方面应采取的若干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白 《发展研究》1998,(9):11-12
21世纪即将来临,学者们预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政策,抢占科技制高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新挑战,我国高层领导高度重视,1998年2月4日,江泽民主席就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近年关于中国经济减速的讨论中,一个渐渐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的人口红利结束了。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多年来首次下降,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再次减少244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更是下降至67.6%,减少了1.6个百分点。第一财经研究院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单纯人口数量红利可以推动经济规模高增长,而无法实现知识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升级。人口数量红利结束后,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