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予大众快速了解知识信息的渠道,但也因自媒体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等特性,所以自媒体具有良莠不齐、可信度低、法律不规范等重要特点.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正确的鉴别自媒体的信息真伪性,价值的高低上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从培养"媒体鉴别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部分图书馆在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中可采取的方法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5)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自媒体的交互性、把关机制弱化、信息良莠不齐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创新工作方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具有相应的媒介素养是其适应信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必须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支持和大学生自身建设的全面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策略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时代,拟态环境越来越深入、全面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为了防止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职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各种媒介提供的信息不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但也有可能让人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而手足无措。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高职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体缺失、教学内容艰深晦涩、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4)
高校校园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校园谣言四起时,当学生对新的校园规定无法理解时,当他们对未来产生悲观态度时……这些都值得学生工作者关注。文章以高校媒体现状和大学生生活形态为研究出发点,讨论高校媒体现状、检验高校媒体能否发挥最大的媒体效能,满足大学生需要。结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精神,提出整合、改善高校校园媒体整体效能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之进入社会能正确认识媒介功能、处理媒介信息,在消费和价值判断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出)。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培养的研究依旧保持在传统思维模式上.据此,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水平,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本文主要对信息素养与当代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网络用户急剧增加。然而网络用户自身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而且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亟待完善。网络用户在使用自媒体发布信息时,并不能都像专业的媒体工作者对信息进行严格把关。诽谤、虚假的信息一经广泛传播,就极易导致各种的违法行为,以致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从方舟子诉崔永元名誉侵权一案出发,试探讨社交媒体中所面对的现实困境,以及社交媒体使用的法律边界。  相似文献   

9.
常雪  朱雪梅  李强  张琳 《经济师》2014,(10):205-206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微时代视野下,以微信、微博、QQ、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手段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和思考的方式,大学生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从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5)
高校校园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校园谣言四起时,当学生对新的校园规定无法理解时,当他们对未来产生悲观态度时……这些都值得学生工作者关注。文章以高校媒体现状和大学生生活形态为研究出发点,讨论高校媒体现状、检验高校媒体能否发挥最大的媒体效能,满足大学生需要。结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精神,提出整合、改善高校校园媒体整体效能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之进入社会能正确认识媒介功能、处理媒介信息,在消费和价值判断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出,上半部分已在本刊2019年第4期刊出,此为下半部分)。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大学生创业一直是国家社会关注的对象,而在经济流量时代,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新的模式,也为大学生创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本文从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自媒体发展的现状以及自媒体模式创业具体盈利模式三个方面结合分析,在流量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有哪些自媒体模式是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并且从高校和教师、政府、大学生、金融机构等社会组织以及自媒体平台等多个角度提出一些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迅速发展,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利用传播媒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就更好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以培养其基本的媒介素养成为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补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民族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传播技巧、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使其具备认识媒介、批判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时代忧患意识、高度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建设者。  相似文献   

14.
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总体布局中,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时代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在新媒体时代下,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要提高教师媒体运用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突出主体地位;加强生态宣传力度,突出主流思想;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媒体、社会间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媒介素养也因新媒体传播语境的出现焕发出新的生机。提出在新媒体格局下,媒介素养研究应当注重于对媒介使用者批判性、参与性和社会性的培养,以便促进个人现代化、推动媒体规范化、实现社会和谐化,达到“求真”、“向善”、“为美”的人类普适性终极追求,并从充分地认知媒介、理性地解读媒介、合理地使用媒介三个方面,对新媒体格局下媒介素养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立足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程度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内在核心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养成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深入探讨,提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诈骗、网贷等事件频发,提升我国大学生财经素养这一议题愈发受到关注。财经自媒体在大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上,能够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补充,通过实用的主题选择、多样的表达方式、立体的互动体验,突破大学生在提升财经素养时遇到的财经知识缺乏、理财目的模糊、实践方式单一等难点问题。为更好发挥财经自媒体在提升大学生财经素养方面的作用,本文提出应加强内容监管、做好人员培训、找准市场定位、丰富创作形式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林琪杰 《经济师》2022,(6):169-170
当今全球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也为我国抓住信息革命的重大机遇进行全面大发展带来契机,全面信息化对当代的大学生影响深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重要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信息文化和信息素养的建立是成为一个全面优秀的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但是在对繁杂的信息获取中,大学生判断力也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信息时代特点及其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提出在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具备信息文化和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不足,最后给出了如何通过提升大学生信息文化和信息素养,提高自信与适应能力,从而成为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试论分众媒介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促成了当代受众的不同特征.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媒介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分众的转变。在分众传播的理念下.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空对特定的人群采用特定的信息传播形式.并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3G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等IT技术的进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分众媒体的发展,为分众媒介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