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德认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他重视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山区经济和实行多种经营;主张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办好手工业合作社以及允许个体手工业存在和发展;反对平均主义"大锅饭"和坚持勤俭持家。朱德的这些重要经济思想,对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阶段性上的学科定位是:在生产关系上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上属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扩展到生产力,其任务是建立关于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经济学说。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收入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方面。这方面的系统性经济学说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经济运行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演进,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对供求关系转向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体制及相应的改革分析,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理论辩论,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计划经济的理性核算问题,二是官僚主义、管理、激励及其他相关问题。中央计划体制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核算的困难,不如说是官僚主义的僵化和保守、高效生产激励不足、过度集中的权利和决策制定、对个人原创性和批判性判断的抑制。改革实践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克制官僚主义"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引入市场机制。计划与市场是互补而非矛盾的关系。市场是计划的工具,具有严格界定的优先性范围。计划是高效市场的前提,以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改善为目标。因此,社会主义需要的改革是创造更复杂、高效且定义明确的计划机构,同时给予自治以新的激励。  相似文献   

4.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不可不顾条件轻率地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公有制经济是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都是为着使社会主义能够持续发展。因此,对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应有足够认识和研究,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理论上的主要失误和经验教训,回顾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理论上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评析了我们正在实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认清当前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推进,一些新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相继产生。然而,有些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和原理,理论界在理解和论述上产生了分歧。比如,“社会主义经济”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同一概念还是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内涵相同的概念还是有所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否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对这些概念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会涉及到对相关原理和重大理论问题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存在补新民主主义课的因素;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放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不能混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内容;"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容混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营和个体经济,但私营和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应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应分清生产力决定论、生产力标准论同唯生产力标准和唯生产力论的区别;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李太莲 《生产力研究》1998,(4):21-22,3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进行这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必须对三个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正确认识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相联系的几个关系问题,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都提出了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同其他经历了数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认识还不成熟,对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还缺乏经验,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起着关键作用,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和小康社会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上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开拓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学理依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发展这一根本的、核心的问题,开创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形成史”为对象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样态,对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以及“系统化”结构问题作出系列的创新性探索;以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对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和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问题作出创新性探索;在集中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作出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南振兴 《经济与管理》2007,21(11):96-9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党的执政能力概括为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大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五大能力是全党长期的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2007是石狮市认真落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石狮"的重要之一年.这一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强化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积极推动石狮各项事业在更高平台上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金龙 《经济师》2002,(4):235-23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 ,对各国都存在着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把市场化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将市场化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谱写了市场经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新篇章。它所显现出的蓬勃生机 ,不仅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贡献 ,也是对当代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有力回答  相似文献   

15.
彭章宣  陈迪 《当代经济》2000,(12):50-50
同以往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研究与探讨相比,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即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论;初级阶段论;经济建设中心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速度效益统一论;社会主义开放论;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与条件。本文着重谈谈前面五论。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有70余年历史,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历来解释不一。在以往的经济学著作中,人们往往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论述为依据,把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看成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主义改革,正面临着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严峻课题。对以往的改革作历史性的反思和深层次的理论总结,进一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道路,是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性任务。本文从宏观角度,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再认识问题,发展生产力道路的选择问题,对传统政治的批判问题,观念文化变革问题,作了概略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7.
梁星  黄晓玲 《经济师》1996,(7):30-31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探索梁星,黄晓玲《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极其丰富,所阐述的许多思想,都闪烁着时代的光辉。本文主要就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探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探索的历史成果马克思和恩...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飞跃□田克勤丁卫平从50年代中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探索,尚处在“实践——认识”的初始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党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的认识,尽管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但就整体上来说,还没有...  相似文献   

19.
肖国进 《时代经贸》2011,(24):72-73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公有经济。因此,我们曾经把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措施。可是我们通过了二十年人民公社化经济的实践经验,发现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成效不够理想。所以,对于公有经济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此外,建设社会主义除了需要公有经济之外,还需要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坚持公共部门的公益性与利用市场运作相结合。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