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虚谷 《质量跟踪》2003,14(3):30-31
“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口号不知是从何时引入国内的,但“上帝”有时并没有获得至尊的地位,有时“上帝“自己也没有认识到是上帝,自觉不自觉地交了过多的学费。  相似文献   

2.
物质极大的丰富,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所以,有的消费者在呛了几口水后,总要默念这几句箴言:“做消费者难,做不吃亏的消费者更难,而做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尤其难。”比方我认识的Z先生,特别喜欢发出上述感慨。此君最近买了辆汽车,发现后车门从里面打不开,于是抱怨车子有质量问题。为此Z先生特意请了假,跑到修理厂排了半天队。维修工一看就乐了:原来是一个叫“儿童锁”的小机关没打开。汽车“修”好之后,人家不免刺儿了他一句:“车都买了,怎么也得瞧瞧说明书吧?!现在,除了萝卜、白菜,不带说明书的商品不多了。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普及,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电脑的广泛使用导致电脑销售的火爆,进而投诉事件也明显增加.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推出了电脑售后服务的相关规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电脑纠纷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冰激凌新卖点 一个女孩去逛街买衣服,在繁华的商业区中穿行于各式各样的时装店。她觉得又热又渴,于是买了一个甜筒冰激凌。当女孩把冰激凌上的包装纸撕去一半的时候,她忽然有点儿犹豫,如果把包装纸全部撕掉,手指就会直接接触到盛冰激凌的蛋筒,因为逛了大半天的街没有洗手,这样做显然不卫生。而且如  相似文献   

5.
矮小的日本人提出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些年来,这些大和民族的后代们的平均身高比他们的父辈们高出4厘米。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2公斤,发达国家为258.3公斤,亚洲人均消费也超过40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而四川省平均还不到1公斤。一个尴尬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四川省的牛奶产量少于白酒,价格低于矿泉水。在成都市,每公斤牛奶仅1.8元左右,远远抵不上一瓶矿泉水的价钱。但人们还是对牛奶的兴趣不浓厚。喝奶族仅局限在老人和小孩这个群体。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喝奶的习惯,更缺乏喝牛奶的文化氛围”。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对牛奶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一家乳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加强宣传外,更重要的是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惟有质量,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看来,质量是奶业发展的关键,就在我们关心牛奶质量问题的时候,“问题牛奶”一步一步走入了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6.
“打”、“例”、“份”、“扎”这类伪计量单位在酒店、超市、咖啡店等消费场所大行其道,而伪计量伤害的,往往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央视报道,浙江金华市永泰、旭春等火腿厂家,用敌敌畏浸泡易变质、变臭、招惹苍蝇的“季节腿”,加工生产“毒火腿”,引起人们的无比震惊和强烈谴责。此前,2003年10月26日央视也披露了太仓市顶峰肉松厂等一些厂家,用病死猪肉制作肉松的黑幕。此后,在杭州江笕桥农贸市场发现了用毒性极强的连二亚硫酸钠浸泡的“毒海带”。其他诸如生姜、粉丝、红枣、瓜子、辣椒甚至连馒头、年糕、中成药都有用硫磺来“熏制”,以“包装”增色,“化腐朽为神奇”,增强卖点。至于消费者的死活,是根本不用考虑的,真是“无毒不丈夫”!正宗的金华火腿是用当地的“两头…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日。每到这日,各地的执法部门、职能管理部门等就会组织人员上街开展各种活动。有的搞打假图片宣传、有的举办辨别真假商品实物展览、有的搞食品卫生知识咨询等等。这些活动当然是及时和必要的,即强化了消费者识假打假、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又增强了人们依法打假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老张每天要磕一斤瓜子,长年如此。去年他得了一场病,由此发现——磕瓜子会“磕”进对身体有害的矿物油。于是,老张将产销瓜子的厂家、商家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孙先生在一个家具城定了几件家具,新家具送到家后还没投入使用,室内便充满了刺鼻的气味.第二天,孙先生立即向家具城售后服务人员反映,接待人员让他直接找厂家,厂家派人送来一瓶"醛无影",说涂后能消除气味,但几天过去了,新家具散发的气味依然难耐.后经"12365"调解,该厂家承认消费者反映"有味"家具的板材出了问题,同意为消费者换货或退货.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有很多消费者在消费后结账时都不会查看账单,从而导致有的不法商家在账单上做文章,多收取额外费用。据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统计显示,主动看账单的消费者还不到半数;四成以上的人遭遇过没有账单和不对账单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企业标准化》2010,(9):23-24
肯德基全家桶秒杀活动,原价64元现价32元,然而,当消费者拿着优惠券去消费,服务员却称优惠券不能用了。有消费者认为,肯德基这样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却不兑现承诺和忽悠无异。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1998年返券促销之风在京城商场刮起之后,商场的返券促销也催生出一种职业,专门倒券获取差价的“券贩子”,类似于倒卖火车票的票贩子“黄牛”。又因为倒券者往往组织有序,团队作战,故业内也称之为“黄牛党”。06年12月份,随着“促销行为规范”的实施,“黄牛党”在京城也受到“通缉”。记者特为读者分析“黄牛党”的惯用伎俩,为消费者购物提个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只要你走进商场,你就会发现销售人员只会把你要的东西拿给你,然后喋喋不休地夸赞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力图让你马上做出购买的决定。这样的销售人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说着同样的话。消费者碰到这种情形,总是想法“逃开”,因为如果听销售人员的介绍,他们听到的和  相似文献   

16.
17.
粟娟 《现代企业》2005,(8):28-30
在研究消费购买行为时,要了解消费就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就是“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么”Why,“如何”How。刚入行的记在写新闻报道时也被告知要清楚的叙述事情就要写明“何人”Who、“何地”Where、“何时”When、“何物”What、“何种原因”Why,“何种方式”How。  相似文献   

18.
提到"朝三暮四"的典故,人们会忍俊不禁,一笑猴子愚钝,二笑猴老板狡诈.但如果细想一番,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9.
我爱上了假货,这是听来的一句戏言.既为戏言,不可当真.不过,戏言中往往具有耐人寻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知假买假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王海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知假买假"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反响较为强烈.本文试从法律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知假买假者买假索赔的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对买假者给予加倍赔偿与立法宗旨违背,不应得到法律的支持.同时,本文还指出了买假索赔行为的社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