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华 《开放时代》2013,(6):47-66
本文选取1970~2009年南方4个村133例自杀个案作为分析对象,重点分析了农村年轻妇女与老年人自杀现象,以理解1990年前后出现的“自杀潮”。文章运用“结构紧张”理论分析认为,农村自杀潮之所以在该时间点上出现,与当时农村社会结构和价值目标的快速变迁有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年轻妇女的现代价值目标渐趋形成,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与权力却提升较慢;老年人传统的价值目标变动较慢,但他们在家庭和村庄结构中的权力和地位却下降较快,由此造成他们各自的结构与价值的错位搭配,其自杀正是‘结构一价值’错位互构的结果。随着农村社会变迁的推演,2000年以后两个群体的“结构一价值”不再错位,农村自杀潮退却。  相似文献   

2.
当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理念已从宏观干预转向微观干预、从“反贫困”转向“预防贫困”,但我国目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仍然仅注重“反贫困”,城市反贫困政策并没有考虑微观个体决策。因此,必须从预防贫困、关注贫困个体的特殊需求出发,重构我国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成因与反老年贫困的对策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断裂"。文章采取了过程与行动的分析框架,从过程的视角分析了农村老年贫困的多元成因,既有正式制度的缺失与排斥又有非正式网络的缺乏等结构层面上的原因,也有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层面的原因,还有家庭与个人方面的原因。从行动的视角看反老年贫困的实践,提出了从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不同层面协调起来共同化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更为严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贫困问题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对此,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贫困的特征、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农村贫困测量与评估、农村反贫困对策、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即从农户个体角度对贫困问题的分析还相对薄弱.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新的时代背景要求有新的反贫困战略理念与之对应,其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机会能力和实现自我发展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个体的社会资本来源问题是一个重要但是仍需进一步讨论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的阶级阶层地位解释的基础上,依据W·J·Wilson的社会孤立论,本文提出了另外一个社会资本来源的解释:社区结构变迁的解释,并通过广州和兰州贫困居民与社区调查数据加以验证。研究证实,仅就贫困居民而言,个体的社会资本主要由其社会阶级结构因素所决定,但是个体居住的社区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个体社会资本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因此,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和社会孤立论构成了个体社会资本来源的两个互补的理论解释。文章还对中国城市空间生产与社会关系再生产进行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学费、高补助”政策认为高等教育能产生巨大的个人收益,受教育者理应支付相应高额学费,高校再把学费按一定比例资助低收入家庭学子,既能解决高校成本补偿问题,又能有益于贫困学子接受高等教育。但经济理论和社会实践都证明,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高学费、高补助”政策有贫困学子是个伪证。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构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丽 《经济师》2005,(11):7-9
搞好整体模式设计是转型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任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必须依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在贫困型农村建立家庭养老的养老保险模式,在温饱型农村建立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在富裕型农村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文章还分析了进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基层管理愈加突显其重要性。本文以乡镇级人民政府的治理体制为研究对象,概括了转型期农村治理体制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农村治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提出农村治理体制创新研究对于解决农村社会治理体制运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社会机制不完善,制度安排还不是很合理,贫困在社会中存在是普遍的,而且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说明支持贫困的存在,不需要救助,只是贫困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功能。而是说在救助过程中存在着违背初衷的现象,即贫困的社会救助中存在着负效应。例如,出现了贫困陷阱、福利依赖等现象。贫困问题的真正解决之道在于给贫困者“增能”,而非救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农村扶贫的推进也使得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城市的贫困问题日渐突出,越来越严重.通过对城市贫困的研究发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导致贫困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对于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有着重要作用,对消除贫困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社会贫困问题的类型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分和判定贫困类型 ,是制定反贫困策略的前提。贫困问题的错综复杂性 ,可从贫困定义的系统分类中得到证明。从层次角度分析、研究贫困的外延问题 ,按照传统的分类法 ,可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按照 2 0世纪 90年代新发展的外延理论 ,可将贫困划分为三个层次或三种类型 ,即“维持生存”、“基本需求”和“相对遗缺”或绝对性贫穷、基本性贫穷和相对性贫穷。正确判断转型期中国贫困问题的具体类型 ,对于中国的反贫困理论和反贫困实践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核心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是这一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成人教育在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实现转型期成人教育模式的转轨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均衡发展、承接农村社会转型和服务劳动力转移、教育与培训向多元结构的社会成员延伸是转型期成人教育应解决的工作。实现成人教育模式的开放式、服务型和多样化转变是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谋求更大发展和更好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突破制约“三农”问题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障碍,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形成城乡地位平等、互补互促、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田如意 《广东经济》2016,(12):289-290
转型期下,贫困仍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问题.怎样精准识贫?进而实现因人施策,因地施策是国家治贫的关键.从国家治理视角下,分析农村贫困识别的现状,进而具体阐述农村精准识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有利于农村贫困识别的对策建议对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乡贫困代际传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迅速增加,繁荣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贫困问题.近年来,“穷二代”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城乡贫困代际传递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程度尤其是母亲的教育程度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农村,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补助力度是抑制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在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医疗保障和公平的就业机会,防止“因病致贫”以及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是解决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有5000多万家农民仍未解决温饱问题。相对而言,城市贫困问题则很少有人关注。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城市贫困日益突出起来。消除贫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我们应当避免国家在接近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贫困问题。从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城市贫困不同于农村贫困,它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且表现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研究与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贫困个体在反贫困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冲突,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个体即使陷入了贫困陷阱,也有摆脱贫困的可能,更多的是责任上的自强不息。今天的农村贫困个体要实现反贫困的目的,更多的是需要农村贫困个体在一定的道德原则上独立自主、爱岗敬业,用自己的责任行动摆脱目前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三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至美重要的大问题.本论文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背景和由来展开,分析了农村养老现状,进而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议,从而推动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