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有助于提升旅游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使城市旅游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劣势来选择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帮助城市更好地参与旅游竞争.本文通过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一致矩阵法,对我国省会及以上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大力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城市经济、提高管理水平及发展特色景区等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丽娟 《经济论坛》2011,(2):124-127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在对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发展机会和竞争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呼和浩特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旅游形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于呼和浩特进一步实施城市旅游形象战略、持续发展城市旅游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丝绸之路沿线西北区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5城市、西南区重庆、成都、昆明、南宁4城市旅游业为对象,从城市旅游基础竞争、竞争潜力和环境支持三维度构建了3维度-10层次-30指标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对9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量化比较,进一步聚类为核心区、辐射区、扩展区三层,提出建立"一核两翼六节点"的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经济带及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突破方向,并通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塑造丝路旅游品牌、建立丝路旅游联合机制推动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经济带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岛城市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岛城市色彩也逐渐成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内容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使得城市色彩有了很大的丰富,但同时也因开发商的利益驱使及不讲究艺术规则等使得城市的总体色彩不成体系。文章以舟山城市色彩规划为例来探讨海岛城市色彩,期望能对其他海岛城市的色彩规划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最后提出,海岛城市色彩的规划应包括现状色彩的认知、总体色彩的分析、海岛城市功能分区色彩引导及色彩规划时的注重原则。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潞  李蕾 《生产力研究》2008,(23):174-176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我国旅游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我国旅游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旅游、城市竞争力、旅游竞争力、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城市旅游竞争力等方面的文献,从城市、旅游和竞争力三者的交叉视角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娟文 《经济地理》1998,18(3):120-124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旅游城市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促进各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树立我国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倡导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本文就武汉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优秀旅游城市应具备的条件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出发点的经济行业、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发展的基地.其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它在旅游活动中满足旅游者游娱购食行等方面要求的能力及其最终在旅游者和大众心目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整体形象、这一形象是该城市外在的有形的旅游资源特征、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7.
孙萍 《生产力研究》2008,(23):66-68
城市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主体,文章对城市旅游的竞争现状及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刻阐述。同时以旅游城市扬州为例,在分析城市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扬州应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实行多元化的旅游产业经营战略,完善景区点的企业制度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服务产业,以期扬州旅游业在区域竞争中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安民  韩光明 《经济地理》2012,32(5):171-176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始于1995年,中国休闲城市评比始于2010年,社会从旅游城市到休闲城市的关注体现出人们对城市功能升级的更高需求。从旅游和休闲的内涵出发,旅游城市和休闲城市在存在一定的关联,而旅游城市发展成为休闲城市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城市的休闲功能的提升,体现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人性化的提升,体现了城市的品质的提升。本研究从旅游与休闲、旅游城市与休闲城市的涵义、构成基础、服务主体等方面分析了旅游城市和休闲城市的渗透性及差异性,对旅游城市发展成为休闲城市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政府实施城市营销,发挥城市整体功能,有利于城市的科学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将城市营销界定为政府政策、竞争力规划和形象传播,而城市科学发展的构成要素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分析了城市营销对城市科学发展的影响机理,建立了驱动模型,提出假设并进行了问卷调研,最后对概念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市营销对城市科学发展具有驱动作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制定、合理的竞争力规划和有力的形象传播等这三种主要手段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英 《经济研究导刊》2012,(11):133-134
旅游业是城市都市化、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创造城市品牌、推动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素质、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敦煌要把旅游业作为强化城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推动力。敦煌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发展城市旅游的良好条件,但在认识和方向上需要进一步论证和研究,通过对敦煌发展城市旅游的条件、限制因素的分析,提出发展城市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铱格 《城市建设》2011,(1):238-238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进行旅游地形象策划和推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解读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将服务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环境要素分为城市实体要素及城市空间要素两个部分,将其逐一分析。并提出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应基于城市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城市旅游策划理论日臻成熟相反,我国的旅游形象策划普遍存在着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形象应用的现状,认为存在策划成果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城市旅游形象建设沦为"形象工程"、忽视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旅游形象定位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并针对现状指出了原因,提出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色彩规划的关键之处在于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城市色彩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全面的城市色彩现况调研,研究城市色彩的现状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得色彩自由的愿望得以实现,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大量优秀的传统建筑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体量巨大、色彩各异的现代主义建筑。本文通过对其城市色彩背景、色彩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对城市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确定研究区的城市色彩总体定位以及划分色彩强度控制区,将传统城市色彩规划中某些较为空泛的规划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开展旅游经济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点,而城市环境正是影响旅游经济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城市印象的剖析,指出了体现城市总体形象、展示城市文化特征的重要方式——城市环境色彩,根据城市环境色彩具备的可识别性、结构丰富性和规范性特征,探讨了城市环境色彩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从昆明城市景观建筑的发展现况和存在问题出发,阐述了景观建筑在昆明城市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开发和保护景观建筑,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游赏型城市,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对怎样发挥景观建筑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保护和发展建筑文化符号和历史街区,发展旅游交通等城市建设脉络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聪 《时代经贸》2007,5(11Z):138-138,144
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是当今发展城市旅游中极受注目的课题。本文根据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施策略,对武汉的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7.
论昆明旅游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犁 《经济问题探索》2001,(12):117-120
昆明作为云南省最主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在不同地域旅游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抓住机遇,以大西南为腹地构建发展战略,向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目标迈进,增强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营造更加完善的城市旅游空间,才能进一步发挥昆明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建设内容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初步设计和策划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希望对推动武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一体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4,(19):226-227
首先对广州城市旅游品牌竞争力方面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通过城市细节提升城市旅游品牌竞争力的。从城市"硬"细节和"软"细节两个方面对广州城市细节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运用TQM理论来提出提升城市细节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的都灵作为第一个实施色彩规划的城市,拉开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序幕。从此以后,色彩规划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一个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中国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导致了城市建设陷入"千城一面"或者"五颜六色"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盲目学习国外,另一方面也是说明缺乏对城市原有的文化的了解把握。通过对色彩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叙述,期望能对城市色彩规划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