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柏旭 《经济纵横》2023,(12):84-94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投资和外贸出口都面临发展约束的情况下,提升消费、扩大内需时经济增长的拉升作用成为新形势和新格局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前提则在于理清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传导关系.本文尝试选择一个新颖的视角,即基于需求的研究框架,综合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主要思想综合为:收入分配在给社会总需求带来"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抑制效应",其经济影响取决于两者的净效应.  相似文献   

3.
隐性收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大量的非公开隐性收入,但无法反映在调查数据中,结果是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巨额隐性收入的"灰色效应"包括经济失衡效应、社会矛盾效应、政治风险效应、学术失真效应。必须坚决治理隐性收入、调节社会分配差距,才能消除上述"灰色效应"。因此,构建一个较系统、全面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博弈论是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理论,而隐性收入亦是由不同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群体的交易行为所产生。博弈论可以作为分析社会隐性收入的分析工具。因此,可以构建交叉学科研究的新范式,运用经济博弈论来剖析隐性收入成因,建立系统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为治理隐性收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城乡收入比为门槛变量,借助新古典的Solow增长模型构造实证检验模型,尝试运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方法来分析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城乡收入比低于3.59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正面效应;当然,该值并非越低越好,其局部最优规模由次级门槛值决定;当城乡收入比高于3.59时,该值的增加将不利于经济增长,且这种负面作用十分显著.西部地区自2002年以来的城乡收入差距均超过了这一标准值,已经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黄瑶 《财富时代》2023,(5):97-99
<正>本文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双重视角出发,选取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在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利用固定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城镇化两大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通过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阐释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该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会对二者的关系产生反向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未来可以通过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农村数字人才、发展农村数字金融等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也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前沿。早期国外学者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受到重视,21世纪初国外研究重点转向区分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对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相反表现。国内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对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中国适用性的验证,随着对收入不平等关注的增强,学者们不仅仅关注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而且更加重视收入不平等的后果,研究的重点从经济增长导致收入不平等转向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经济增长。2005年前后开始陆续出现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计量方法检验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作用。进入21世纪,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异质性问题。其次,本文从影响机理、数据、方法和政策等角度对研究进展做了进一步总结。最后结合中国经济现实,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收入差距的快速持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并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是我国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对收入差距运用税收手段进行税收调控是必然之选,现行税制在调控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却存在诸多困境,在这种形势下,重新审视税收调控的公平性定位,探索现行税制的调整与改革,增强税收在公平收入分配的职能与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特征,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混合回归(POLS)、固定效应(FE)、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检验了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会削弱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转型特征变量在房价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调节作用有差异,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表现为房价上涨会引发城乡收入上涨速度失衡,从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收入差距在即期对投资有非常强的负面影响,之后影响变为正,再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从长期来看,收入差距对投资的累积影响始终为负;(2)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较弱,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3)由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超过了教育,因此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渠道。从累积效应来看,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始终呈现出负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经济增长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可能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笔者采用面板数据,对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城市偏向政策、要素积累以及产业结构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突破了传统研究技术创新形式的不完全性、收入差距的不连续性、收入效应的同质性等局限性,在考虑了收入效应差异的基础上,创建了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变化条件下的企业产品创新竞争模型,揭示了收入差距的变化通过"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的耦合对产品创新产生的复杂影响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计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与企业产品创新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收入效应"较小时,"市场规模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之间呈现负相关;当"收入效应"较大时,"价格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正相关;"收入效应"处于中度值时,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是"U"型曲线关系。本文的方法与结论拓展了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常远  吴鹏 《产经评论》2018,(6):66-78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渐扩大,原因之一是结构性错配。产业集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变化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构建理论分析模型,阐述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广义矩估计方法,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和产业集聚虚拟变量,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以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为门槛变量,比较分析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在产业集聚收入分配效应中的异质性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且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特征;但收入分配效应随着产业集聚度提高而递减,产业集聚度为中度集聚时,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存在适度区间,当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介于0. 131和0. 206之间时,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新时期改进收入分配结构,不仅要关注产业集聚的影响,还要深层次地关注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徐源  陈永红 《生产力研究》2022,(11):26-32+161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用200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其一,数字经济扩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其二,区域创新水平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发挥了遮掩效应;其三,农村人力资本具有逆向调节作用,能够降低数字经济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调节作用更优。未来,应进一步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同时要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培育信息化人才,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5.
交通基础设施是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选取我国23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0—2019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为被解释变量,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为解释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公路发展会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铁路发展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地理区位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的铁路发展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付煜  袁培 《当代经济》2021,(4):68-7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09-2018年山东省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为中介变量,研究了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及其他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与机理.研究表明:一是从山东省整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可通过促进城市化水平提升,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对不同地区而言,鲁中、鲁西南、胶东半岛等地交通基础设施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显著,而鲁西北地区则作用效果相反;三是只有鲁西南、鲁中地区中介效应显著,其他地区无法证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此中介效应;四是其他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根据不同区域而作用机理与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这会阻碍经济发展,例如扩大收入差距等。空气污染与收入差距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会带来内生性问题,但现存有关空气污染与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少关注其内生性,这可能造成估计结果的偏误。因此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6年地级市PM2.5面板数据,选择较能反映中国收入差距的城乡收入比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逆温作为工具变量,对雾霾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了再检验,并进一步使用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的个体数据,从健康人力资本角度分析雾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雾霾显著地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城镇居民健康人力资本受雾霾负向影响的程度显著低于农村居民,同时城镇居民健康人力资本对收入影响作用也明显低于农村居民,从而进一步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基于以上研究,同时考虑到收入差距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进程中,必须加大雾霾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王悦 《当代经济》2021,(9):18-21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区域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库兹涅茨假说,设定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就经济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省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关系,而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关系,难以通过经济发展的自发调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未起到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反而存在逆向调节,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消极影响,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影响,这意味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6 937份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统计测算,运用Mincer收入模型及Oaxaca Ransom分解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户主个人与家庭基本特征、人力资本、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对居民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户主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大,而地区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小。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源于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人民币汇率效应、资源转移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在体制惰性效应影响下,我国国富民穷、东西部差距以及城乡差距问题日益恶化;但在人民币汇率效应作用下,东西部差距呈明显减缓趋势。文章最后建议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积极推行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确保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顺利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