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正>位于江苏中部的扬州市,出了工业规模经济的新鲜经验。相对于苏南而言,扬州为江苏的次发达地区,扬州规模经验一传出,不仅对苏北,而且对苏南,包括对苏中,都有良好效应. ——对苏北有来“激励效应”:使苏北欠发达地区看到了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希望,激励他们找准路子,奋发开拓; ——对苏南带来“反思效应”;反思“为什么培植规模经济新鲜经验出在苏中而不出在苏南?”面对这个尖锐问题,将促使苏南开拓新的发展思路,经济更上一层楼; ——对苏中特别是对扬州自己,则又带来“加压效应”:各地纷纷前来“取经”,会促使其从发展完善已有经验出发,肯定成功,分析不足,揭示矛盾.明确进一步前进的方向,从不很自觉走向自觉,变压力为新的动力。 为什么扬州经验反响广、效应大?它对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何普遍意义?该如何从中接受启示,推进江苏实行新的发展思路?值得一议。 对扬州经验的实质性把握 人们对扬州工业规模经济的崛起以及由此而来的地区经济突飞猛进的成效,简明地称它为“扬州现  相似文献   

2.
发展苏北经济是“十五”期间全面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长江沿岸的 苏中地区培植增长极,正是带动苏北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培植增长极,充当上海及苏 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中介”,既有利于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的辐射,又有利于抑制上海 及苏南的中心城市对苏中苏北的“极化效应”。目前,有三个可行的增长极,即南京增长极 、三江增长极和润扬增长极。通过在这三者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苏中地区的 带动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以“三为主(集体经济为主、乡镇工业为主、市场经济为主)”、“两协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一共同(走共同富裕道路)”为显著特色的“苏南模式”,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迎接着现实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奔涌而来之时,苏南人民没有为自己已经创造的成功所陶醉,他们勇立潮头、顺风扬帆,自找差距、乘势而上。为推动“苏南模式”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淄博市“四化同步”发展为研究对象,围绕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提出了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着力构建“四化同步”发展的制度体系四条对策建议,为淄博市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扬州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利用规模效应,带动了扬州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扬州工业经济走上规模之路,也与本身的区域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探索。 一、扬州规模经济形成的区域条件 1、扬州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起始阶段,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 八十年代中期,扬州已跨过工业化的起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分布转变为“二、一、三”的格局,进入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发展规模化大生产,在扬州具有这样的区域条件: 首先,八十年代中期扬州形成了以机械、纺织、食品、化工为主的地方工业结构。其主要产品象重工的汽车制造、内河船舶、动力机械;轻工的食品饮料、服装、电光源;工艺美术的玩具、漆器等。与苏南相比,工业结构和主要产品种类相差很大。如无锡的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为“三大机”(机床、柴油机、压缩机)、五小机(电焊机、电动机、电瓶车、发电机及机组)等等。扬州区域  相似文献   

6.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现阶段我国亟须从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转变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并且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创新链“推力”,从而推动我国“双链”融合模式转变;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增强东部地区创新链“推力”和中部地区产业链“拉力”,展现出良好的促进“双链”融合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挤占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厘清产业演进发展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蜚声中外的苏南模式。模式的意思是指地区特色的类型,不是什么样板;并且是动态的,决非一成不变。苏南模式的内涵,最早说的是异军突起的社队企业,后称乡镇企业;逐步延伸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农村经济;最后扩大为城乡一体的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苏南模式比较典型的概括是“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即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以乡镇工业为主,运行机制以市场取向为主;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以实现社区…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市场经济与中国论坛”的4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江苏省委党校,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现摘要如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立人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有所议论,后进地区尤感迫切。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从三中全会看,已经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有了规划和对策。所以,这次讨论是及时的。重要的是结合江苏实际,尽快落实。一、五中全会时此问题的决策。 1、《建议》本身,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包括了“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在指导方针中,第八条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中,提出要引导地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并对东部和中西部有具体安排。2、李鹏同志对《建议》所作说明,专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3、江泽民同志在闭幕时的讲话,若干重大关系之一就是“东部地区和中西地区的关系”。以上各点,提法和角度总不尽相同,实质上都围绕“区域协调”。二、三中全会讲的是全国情况、问题和方针、政策。在一个省,也有区域协调问题,但与全国不尽相同。1、省内差距小于全国。全国东西部是发达和欠发达之差,江苏南北部是先发达和后发达之差(苏南超前,苏北在全国并不落  相似文献   

10.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似为台湾参与“一带一路”提供许多机会,本文就“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对台湾参与“一带一路”提交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下简称“数实融合”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推进“数实融合”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域间或产业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据流动性弱、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关法律政策和行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明确“数实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加强研发、打造产业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数实融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而从提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和提高企业数字治理能力两方面提出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在实践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也可以说是苏南特色,这种特色与苏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进程相符合,其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新世纪新阶段,理性思考“苏南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苏南模式”,对于加快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扬州现象”,是江苏1994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之后,我们又进行了跟踪调查,感到确有新鲜经验,值得重视、总结、推开和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对当前地方经济迅猛发展中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扬州现象”不失为一帖清醒剂,使人们看到了再上新台阶的一条新途径。 扬州的崛起来自工业规模经济 90年代以来,江苏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继续处于前列。一般认为,主要是靠苏南,以乡镇企业为支柱,出现了几只“小老虎”。这并不错,但不全面,忽略了正在崛起的扬州。其实,在 1992和1993两年,综合实力发展最快的,可算是处于长江北岸、属于苏中地区、包括10个县和县级市的扬州。80年代,按经济总量,扬州在11个省属市中居第五、六位,处于苏、锡、常、宁之后。一度还次于南通,按增长速度,大致相当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992年,扬州的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15.
何雄浪  王诗语 《财经科学》2023,(11):105-118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基遇”。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10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基建”的影响效应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诸如长江下游城市、特大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在中小城市则显现相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是“新基建”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推动相邻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苏南城镇化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又处在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如何提升苏南城镇化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苏南各地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纪崑 《发展研究》2023,(4):54-5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推进可持续性发展上还有许多问题。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时期。为此,应积极改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绿色低碳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能源行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着动力支撑,在新要求下,也肩负着运用数字技术提供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使命,这就需要充分运用数实融合的技术和思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数实融合”“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以及“高质量发展”等再度成为热词,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战略产业体系;军民结合也经历了从"军民分离"、"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的演变过程。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对我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制度的变迁历程、变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对新一轮的制度变迁给出了模式建议,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体制建设、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雄安新区与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区融合发展的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宣布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带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和高水平协同发展.雄安新区与京津冀三地实现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雄安新区作为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全国意义新区,与京津冀三地存在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关系为雄安新区与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区融合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雄安新区开发建设是统筹解决京津冀区域问题的主要突破口,能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和京津冀区域差距过大问题.总的来看,雄安新区与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区融合发展的优先突破领域主要包括:区域规划引导;产业转移协作;公共服务一体化;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推进等.雄安新区与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区融合发展是在相互磨合、相互对接、相互协商中推进的.有些领域需要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协调推动;有些领域需要得到京津冀三地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的;有些领域则需要省内城市之间相互支持,协同推动的.在国家层面,雄安新区与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区融合发展亟需中央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才能在较短时间实现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