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科协》2010,(6):16-17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重要抓手,浙江省科协近年来柔性引进院士、专家等高端科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育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截至2009年底,共有200多人次院士专家应邀来浙,开展企业行活动30多场次,与300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为企业提出240多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科协》2006,(1):29-29
2005年12月21日,成都市科协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刘宝瑁、朱中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周光耀、钱清泉六位在蓉院士开展了“院士金牛行”活动。院士们在成都市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嘉泰、金牛区副区长赵万松等陪同下,考察了3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企业和金牛区高科技产业园,并与园区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3.
《企业科协》2009,(10):14-15
泰州市科协积极开展“院士专家泰州企业行”活动,为院士专家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三年来,有24名两院院士、100多名高端专家参加活动,吸引94家企业踊跃参与,发布科技成果287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6项,申报自主知识产权30多项,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科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项品牌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杨英清院士是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时,到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当代中国科学家丛书--杨英清传》。在10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有18对夫妻双双当选为院士。在美丽的北京大学 名湖畔,杨英清和王阳元夫妻便是这18对之中的一对。杨英清院士现任北京大学信息为工程科学学部主任。以生产计算机软件为主导的高智力密集型产业--青鸟集团董事长。王阳元院士是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2000年春,《杨英清传》正式出版,我刚好出差北京开会,上午拨通了杨英清的电话,正巧杨英清准备下午1:00出发去上海参…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14,(2):45-45
1月24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专程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登门看望了庄巧生院士,代表农业部党组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为农业科技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庄巧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今年已98岁,长期从事小麦科研事业,带领几代科技人员选育出多批冬小麦优良品种,为发展小麦生产和育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韩长赋详细了解了庄巧生院士的生活、工作情况,和他进行了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2014,(4):35-35
2014年3月4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组织专家对“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课题成果进行了评审。评审会由部发展计划司叶贞琴司长主持,钱克明总经济师到会并讲话。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院士、石玉林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梅方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叶兴庆研究员等9位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晓真 《上海质量》2008,(7):13-16
在四川汶川强地震发生一个多月后,上海市质量协会请来了郭重庆院士作报告。在演讲了“服务转型——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后(本刊上期已作报道),他又作了一场题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的报告。郭院士的一些研究与观点,对日益关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工作者来说,是及时的、重要的和极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科协》2009,(12):14-15
今年,扬州市科协全面启动“百名院士专家兴百企工程”,重点围绕扬州市支柱产业和三新产业发展,整合“院士专家扬州行”、“厂会协作”、“金桥工程”、“海智计划”等多个科技平台。成立了“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建立模式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服务机制,增强创新要素集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更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希望读者能从中吸取经验,深度挖掘专家工作站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这片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土上,曾诞生了无数文学艺术大师。今天,在文化生产力时代,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先锋,正在发挥出雷霆万钧之力。伴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大师正在我们的国土上诞生。 在灵蛇宝马交替之际,本刊顾问王选院士、李京文院士给我们带来喜讯: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最近喜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月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王选和同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0.
《新电子》2013,(24):23-25
秦伯益: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关注理由:作为中国药理学家,工程院资深院士,秦伯益于9年前退休,是我国唯一主动退休的院士。秦伯益表示,院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对晚年安排没有影响。并直言,我国目前院士评选存在公关行为,且学术造假、剽窃事件屡屡爆出,“我们的教育,重物质,轻精神。纯正的学术文化人已不多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人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取得了共识,人们对资源安全等话题产生了深厚兴趣。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李京文先生。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09,(10):25-25
一年多前,我国第一座光学科技馆花落谁家还是争论焦点,现在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目前,由光学研究领域10多位院士和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协等相关机构代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通过了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源张 《上海质量》2009,(11):19-20
第七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暨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中国“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教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会后,刘教授专程到上海质量杂志社,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本届会议报道。同时,他为本刊撰写了对大会的《印象和感想》,作二期连续刊登。  相似文献   

14.
荆楚科学家首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著名生物化学家张廷壁教授日前告诉记者,一年来,继他之后又有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多位科学家加盟到他所服务的民营企业红桃K集团,走“知本家”与“资本家”的融合之路,并先后就任了红桃K集团几个新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董事或名誉董事。这三位院士分别是: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专家、世界生物材料技术最高荣誉INTERNATIONAL FELLOW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卓仁禧;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领域最年轻的 院士之一张启发。而在此之前,已加盟红桃K集团的我国著名生物农药专家谢天健教授(原湖北省农科院Bt农药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国工程院侯选院士,目前已是红桃K控股的“东湖高新”首席科学家、科诺生物农药公司的董事长。张廷壁教授则已是红桃K集团的董事、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5.
《企业科协》2010,(4):24-26
根据中国科协开展“山西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的安排和中国科协咨询中心对此项工作的具体指导,山西省科协围绕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进山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中心,开展了“山西院士专家企业技术创新协作行动”,并在活动中着眼建立院士专家企业技术协作行动长效机制,打造了“产-协-研”三位一体技术创新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蔚子 《上海质量》2007,(10):15-18
10月18日,第13届亚太质量组织国际会议暨第6届中国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在上海开幕。会议当天下午,举行了“院士论坛”。哈林顿博士、戴德哈博士、葛查莲博士、刘源张院士、喀什弗伊院士、马格利泽院士,悉数到场,上海国际贵都1号帝王厅的坐席,一直蜿蜒到门外。  相似文献   

17.
《上海质量》2012,(3):12-16
2012年2月6日,中国国务院发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上海市质量协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国际质量科学院的各位院士,收到了多位院士热情洋溢的贺信。各位院士对《纲要》的发布表示祝贺,认为此举为各国在宏观质量管理上做出了新的表率,必将对提高中国的质量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各位院士也希望与中国合作为提升质量水平而努力。本刊将贺信汇编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宗和 《上海质量》2009,(11):5-13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1月3日至5日,金秋的上海迎来了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质量人,其中包括声势浩大的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团队,齐聚在”迎接挑战的质量使命”主题下参加第七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暨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论坛。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质量问题研究院首届年会于1996年10月22日在莫斯科召开,研究院院士、各分院和通讯院士的代人,以及各界来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研究院院长A·B·格里契夫主持。质量问题研究院是一个民间科研机构,成立广1993年间用,几年来取得厂长足发展:组织机构从最初的3个分院,发展到目前的18个地方分院、17个专题研究分院和7个专业分院;会员数量也从392名院士增争近700名院士和通讯院院,以及100多名团刻体院十;研究!_作L取得显转成绩,片问国家标要、安平委员会、他人当局以及个l科研机构签订厂一1」作合同,协助解决质量改进人面的问…  相似文献   

20.
《企业科协》2009,(8):10-12
最近三年来,我中心联合部分省市开展了“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主要包括:“院士专家泰州企业行”、院士专家宁波企业行、广州“百名专家企业行”、“院士专家长炼行”、“院士专家宁波(鄞州)行”、“节能、减排、降耗,增效——2007年院士专家惠州行”、“院士专家杭州行”、“院士专家扬州行”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就组织院士专家300多人次,先后赴浙江宁波、湖南长炼公司、广东广州、江苏泰州、浙江杭州和广东惠州等地,围绕当地政府和企业“创新、节能、减排”等焦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诊断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