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元大幅贬值以来,全球流动性过剩而且大量资本涌入新兴市场,推高资产价格,但是由于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可能会造成美元有一个升值的过程,使得资产价格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人民币可能会由于美元的升值而贬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也将有一个重估的过程,中国股市和楼市将会出现调整。  相似文献   

2.
近期,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再度升值,跟美元挂钩的港币也再次大幅贬值,港元对人民币现钞价首次跌破0.8元关口。每100元港币兑人民币的报价首次跌破80元大关。赴港"血拼"也成为网上讨论区的热门话题。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从今年5月份以来出现了贬值,但9月份以来又出现快速升值,让很多人看不明白。本网特约大和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博士点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因。  相似文献   

3.
庄蕊 《政策与管理》2008,(11):16-16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取决于美元是否在预见的将来突然结束贬值而转向稳定乃至升值状态。而专家普遍认为,美元贬值可能已经触底。  相似文献   

4.
王瑞 《现代企业》2004,(12):52-53
一、人民币预期升值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因(一)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外部压力:1、美元持续贬值是人民币外部升值压力的一大诱因。一是美元贬值导致了外资的大量外流,外资流入的减少将会严重的影响美国的投资信心,对美国经济的复苏是非常不利的。由于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美国贸易逆差的降低需要外资的流入来弥补。因此,美国需要人民币升值。二是美元对日元、欧元的贬值,本是想通过贬值来改善自己的贸易状况,但因人民币实行的是“钉住美元汇率”,使美元贬值的积极作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出口。2002年美国的外贸逆差…  相似文献   

5.
对于所有对赌美元的投资者来说,一窝蜂地跟进肯定存在风险,特别是物流资本一定要谨慎行事经济学家樊纲最近撰文指出,应该正确看待美元升值的问题,认为最近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其实不是人民币贬值,而是美元升值,两个货币之间的关系,一个升值,就直接表现为另一个的贬值。但如果只看一边,就容易看不到变化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当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同时,通货膨胀卷土而来。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人民币一方面变得相对于美元更值钱,可又在购买东西时变得更不值钱。有人干脆把这称作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因此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也就是港币对人民币贬值。从经验上看。港币快速贬值的时候,往往就是港股涨得最快的时候。国际投资者会沽出美元、买入港币后在港股市场买入中国资产。所以单纯从股市来说,这个时候往往会有大量资本进入港股,反而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逆转,对国内外经济及经济政策的影响与冲击应该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影响更是会大。房地产市场对此不得不密切关注。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完全改变了多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常态,不仅引发了全球几千亿美元资金大对赌,也可能突然逆转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尽管仍然有人在议论,当前人民币贬值是暂时的,人民币仍然处于升值区间)。可以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逆转,即使不是这样,但未来的时间,人民币贬值会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的这几年中,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幅度远远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本身,而是相对于美元贬值而言是升值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所面对的利益关系,可能比我们表面所看到的要复杂。要想通过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来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美元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币升值对内贬值的同时,美元贬值却无忧通胀,为什么?这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1.
李建伟  王彤 《经济界》2010,(4):12-17
经过多次贬值与升值波动,特别是经过2005年7月份以后的持续单边升值,1994年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己大幅度收缩,且贬值部分已被我国物价的相对快速上涨全部稀释,实际有效汇率已回到1990年的实际汇率水平。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已体现了人民币实际价值的提升,2008年1月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基本处于合理的均衡汇率状态。  相似文献   

12.
徐霜北 《英才》2012,(4):36
长期为零或负的利率政策,一旦处于本币快速升值的环境中,将使国民经济迅速滑入严重通货紧缩的泥潭。已经习惯了"步步高升"的人民币汇率,近期再度成为新闻热点,原因却是贬值。自2011年11月30日起,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出现跌停现象,扭转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看法,远期市场表现增加了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具有显著传导效应,通过相关传导机制与路径对非进出口企业和非涉外行业也产生影响。运用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人民币波动引起的企业现金持有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发现,当人民币兑美元呈贬值或升值极为缓慢情形时,外部融资约束减缓,企业现金持有水平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利用现金流提升现金持有水平倾向趋于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人民币兑美元呈贬值或升值极为缓慢情形时,存在融资约束特质企业,验证结果显示其减少现金持有,而对于非融资约束组企业,前述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陈世波 《科技与企业》2014,(4):230-230,233
次债危机以来,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持续贬值,我国巨额的美元储备资产遭受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作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完全可以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交易的商品和资产中用人民币来计价,一劳永逸的消除绝大部分汇率波动的风险,规避外汇资产的“美元危机”。但我国仍存在资本项目管制,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将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或升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或升值则往往相反,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对人民币币值的变化难以把握.本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汇率变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变化;根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并分析其变动及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目标主要侧重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如果央行以人民币有效汇率为目标,则能够确定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真正建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们币基本都是出于升值的状态,在过去六年时间中人们币的升值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人民币非合理的升值和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随着欧债危机的加深,美元地位得到加强,人民币有走弱的趋势,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至今年5月,人民币累计升值7.8%,这对出口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可期的是6月以来升值预期骤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是全球表现最强劲的货币之一。截至6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而同期其它大部分货币对美元均出现贬值。从宏观经济表现看,这一轮人民币升值并不具备基本面的支持。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在一季度回落到7.7%,而按季环比增速仅为1.6%,是2009年以来的新低。与汇率更为相关的外贸表现也不容乐观。更可能的一个解释是,最近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韩民  赵杰 《价值工程》2010,29(22):25-28
贸易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是许多人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得到的认识。随着我国的外贸连年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大量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人民币汇率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近年来西方政界与学术界屡屡以中国贸易顺差为由要挟人民币升值。而实际是欧美人以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幌子想要中国通过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来为金融危机买更多单。然而人民币是否真正存在升值压力,我们通过实际测算一下来得出结论。本文依据利率平价理论,构造出一种估计货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压力的方法,并运用升值压力指标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进行了检验,得出人民币对美元确实存在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美国财长斯诺访问中国,与中国当局讨论人民币是否升值问题,备受各界关切。人民币升值议题受到高度关注,主要外部压力来源有二:一是中国拥有大量国际收支顺差。二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中国自1994年起便采取盯住美元的实质固定汇率政策,维持1美元对8.28人民币的汇率。根据美国经济学者的计量分析,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20%。人民币升值面对国际压力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美元的贬值,将造成采用单一盯住美元固定汇率的人民币也出现贬值,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  相似文献   

20.
《北京晚报》日前报道 今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相对稳定后,美元可能出现贬值,人民币又将面临升值压力,预计今年升值幅度在4%至5%。同时,今年利率还将下调81个基点。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日前表示,今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相对稳定后,美元可能出现贬值,人民币又将面临升值压力。考虑到近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得很快,并且我国外需环境已经变坏,因此人民币升值步伐将放缓,预计今年升值幅度在4%至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