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能源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我国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存在经济发展阶段制约、技术创新薄弱、相关法律法规欠缺、金融支持乏力等制约因素。促进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需要构建低碳化视域下的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构建能源金融体系、推动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及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环境产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对环境问题开始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全了环境管理体系和各种法律法规体系。然而,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还相当严峻,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制约因素。因此,发展环境产业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发展环境产业是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科技和环境”四位一体的社会生态综合体逐步形成,进而使世界性产业格局向着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绿色产业方向倾斜。 2.发展环境产业是实现环境保护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服务外包作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支柱产业,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与爱尔兰、印度的比较发现,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业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仍难免存在法律法规的滞后、人才短缺、企业综合接包能力弱等因素的制约。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对策,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节能减排困境、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首先阐述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然后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剖析了我国节能减排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具体包括人的观念、法律法规、产业结构和资金技术等。最后,为消除制约因素的影响,提出建立全新的节能减排观念、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财税政策体系、重视非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扶持节能服务产业、加大节能减排的技术产品研发、进行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兼顾大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专家访谈,确定物联网产业影响因素指标包括产业政策、社会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及财政金融政策等。基于国内267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社会经济环境及技术环境能够显著影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而财政金融政策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作用还未显现。  相似文献   

6.
枸杞是新疆红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精河县独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研究精河枸杞产业的发展,不但对精河县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红色产业来说也很重要。本文提出精河县发展枸杞产业的优势,认真分析了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问题存在原因,参考其他地区枸杞产业发展的良好思路和经验做法,结合精河县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实际因素,提出促进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科学的管理体制等,而且必须建立完备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这给我国的启示是:我国不仅要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产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定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激励措施,改革和完善我国再生资源管理体制,而且要用产业化的思维,加强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建设,做强做大再生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8.
教育培训产业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其发展。本文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构建支持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并分析了当前政策环境的不利因素,使人们对我国教育培训产业的政策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全球产业环境及其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红 《生产力研究》2003,(6):184-1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全球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当代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成为新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而 ,分析当代产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对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对我国更好地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庭芳  张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79-280,288
低碳消费模式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面对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紧张,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在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方面还面临着意识不强、技术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购买力较弱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全体公民积极参与等多管齐下,努力推进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