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十二五”时期达到最高峰.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将给就业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求的变化趋势和结构性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信息,结合同时期经济波动情况,分析劳动力供求的变动特征,以期为我国现阶段解决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泰岩 《经济纵横》1996,(11):43-48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黄泰岩在美国,对劳动力通常是这样界定的:年龄在16岁及其以上的人口称为工作年龄人口,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有一部分人口国以下原因并不进入劳动大军成为劳动力:一是需要照顾孩子的妇女;二是需要继续上学的学生;三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3.
通过以衡量劳动力供求均衡程度的求人倍率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监测中心公布的劳动力供求季度变化数据考察求人倍率随经济波动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既然劳动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是由“供给”、“需求”、和“制度环境”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因此,解决矛盾的落脚点就在这三个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经济的均衡性发展;从供给的角度看,需要调整教育的发展结构,并促进职业培训的发展;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工荒"现象并非周期性的暂时现象,而是标志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而目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更加速了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到来。科学地认识劳动力供求转折点的阶段性变化至关重要,应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金璟  孙鹤  张毅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0-123,142
以云南省的粮食供求为研究对象,就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讨论了影响云南粮食生产若干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应用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对云南省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和人口进行预测。通过估算云南省未来粮食需求状况,就云南省未来的粮食供求平衡进行了测算,认为云南省未来粮食供求的格局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区域性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经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对此,一个经典的解释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产业升级。在当代背景下,产业升级涉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协调与配合,绝非单一企业所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建构了一个带中间品的两商品模型,引入了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协调这一因素,在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背景下,说明了劳动力成本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拥有一套与地方不同的复杂的制度安排。制度差异导致由兵团和地方组成的新疆区内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因此呈现出一种制度性分割状态。制度性分割造成了兵团与地方之间劳动力流动的低水平和单向性。为实现兵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制度性分割,大力发展融合型经济,使兵团与地方的改革步伐协调并行,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陆宁  杨睿  李莉  黄永安 《经济师》2006,(4):273-273,275
随着陕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特别是公路客运愈来愈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对公路客运进行有效的管理,已成为公路客运管理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将重点发展高速公路和农村道路运输,而由于公路客运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复杂性,并且其发展变化具有随机性及指标数据的不够完整性或不确定的特点,因此属于典型的灰色系统。文章应用灰色预测的原理对陕西公路客运量进行预测,并进行精度检验,以便于公路客运管理部门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及相关政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必须考虑到这一时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根据经济增长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就业弹性的变化范围作为分析的基础。从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将逐步减轻,相对于“九五”和“十五”期间,创造就业需求的压力减轻。但是,“十一五”初期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上升期,就业形势仍将严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航事业的巨大发展,我国需要研制自己的大飞机。利用灰色模型预测法对能反映民航发展的两个主要指标——旅客发运量和飞行班次——展开分析与预测。分析云南省对大飞机的需求增长量占全国大飞机进口量的比重和结构,也对中国进口飞机数量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军 《经济与管理》2009,23(10):10-14
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在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也对中国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深远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来看,FDI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化”和“工业化”特征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未来预测结果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应通过调整外商投资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等措施来引导FDI,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13.
石油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石油需求预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石油需求进行预测,试图为我国制定石油发展规划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和2014年中央两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集全党之智全国之力帮助新疆发展,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援疆省市对口帮扶下,天山南北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历史性变化。本文回顾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结合数据对兵团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步伐、发展壮大南疆师团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流通等方面设计出兵团现代农业指标评价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等相关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当前兵团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当前影响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发展兵团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兵团主要城市、城镇主要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的三条通道分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功能的承载者和实现者.文章以兵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模型,系统的分析了兵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最后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劳动力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省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云南省的劳动力需求进行建模与预测,最后提出扩大劳动力需求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陆文聪  黄祖辉 《经济研究》2004,39(8):94-104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涉及 1 8种 (类 )主要农产品和 7个地区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市场均衡模型并基于二种不同情景的模拟分析 ,从全国和地区二个层次上预测和分析了 2 0 0 6年和 2 0 1 0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供求形势。模型结果显示 ,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在总体上将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外粮价回升可使我国粮食生产在近期内取得恢复性增长。预计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超过 4亿吨 ,粮食自给率在 92 %左右 ,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将维持在目前的 3 50 0万吨左右 ,其中小麦占五分之三 ,玉米将从目前基本平衡转变为净进口。这种供求变化趋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华东和华南地区粮食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 ,东北和华北地区将呈现以玉米为主导的快速粮食生产增长态势且超过需求增长 ,中南地区将从短缺转向粮食基本自给 ,西南和西北地区将继续保持现有缺口规模。为现实中国粮食供求的长期稳定与均衡发展 ,本文最后提出了涉及耕地保护、跨省区粮食贸易、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价格增产效应和政府决策科学化等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双转移”中高技能人才供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它一方面成就了广东30年的辉煌,一跃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如电荒、油荒、煤荒、民工荒、土地荒等等。2007年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首次提出“双转移”概念,要求实现产业、劳动力双向转移,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天厌  侯仁民 《经济经纬》2004,(1):139-141,156
本文在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建立了旅游收入、旅游客源与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相关模型;利用EXCEL模型分析预测了2005-2010年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从而说明发展旅游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