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核心在于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在新兴市场上,大股东掠夺导致的利益冲突比较严重。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大股东存在的现象在公司中比较普遍,因此,理论界和实践中发现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拟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经济目标的差异化、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不一致、法制环境的不完备性和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控制权私人收益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提出控制和防范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防范和抑制大股东对公司的侵害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大股东治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控制权私人收益为切入点,对大股东治理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股东获得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在逐年减小。建议应完善大股东治理机制,降低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将关注的重点己经从传统的置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上转移到如何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因此,在大多数国家里,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但是关于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特别是大股东控制权私人的非货币性收益的计量仍然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本文把控制性大股东的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分为可以货币化的和不能货币化的收益,并着重说明非货币化的收益如何进行度量,最后提出抑制超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丹 《财会月刊》2006,(8):71-72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严重地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找到一条减少控制权私人收益、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提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骁  魏晓平  孙琼 《会计之友》2008,(29):107-108
本文通过对2006年和2007年控制权私人收益对比分析发观,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股权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事件急剧下降,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大小也得到有效降低。这说明新会计准则和股票全流通有效改善了公司的外部环境,增强了广大投资者的保护,降低了控制权私人收益。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财务控制权私人收益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财权控制权私人收益和财权争夺及公司价值损失之间的关联性,并总结了目前财务控制权私人收益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完善财务控制私人收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委托代理问题主要体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以谋求自身利益,该自身利益因不在股东之间分配而被称为控制权私人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  相似文献   

11.
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剖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数理分析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与控制权溢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Barclay & Holderness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的内在理论依据,并探讨了该计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然后本文提出一个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特点的修正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最后本文采用修正后的计量模型,以深沪两地股票市场1995~2004年间共发生231项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交易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行了计量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控制权私人收益为0.081。控制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获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公司规模越小,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公司财务状况越差,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一、控制权收益及其理论模式20世纪30年代Berle和Means基于美国200家最大金融公司的分析,提出了股权分散的假设,认为公司的所有权大都分散在小股东间,而控制权则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因而造成了所有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模型在建立模型前,本文先给出一些假设:假设1:公司大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不考虑管理者持有控制权的情况。假设2:大股东控制权收益由占用公司资金收益、债务担保收益、关联交易收益组成。上述假设是为了简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控制权收益的含义对其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我们认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是产生控制权收益的一般原因,控制权收益是一种产权公共领域中的攫取行为。同时,从控制性股东与其它股东的契约博弈看,政府的有效监管以及提高控制性股东掠夺行为的经济成本与法律风险,是抑制控制权收益、保护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委托代理问题主要体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以谋求自身利益,该自身利益因不在股东之间分配而被称为控制权私人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用脚投票”似乎是理性的选择,但这毕竟是一种消极防御机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此,法与财务学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收益与股权再融资偏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已有研究把这种股权再融资偏好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圈钱"等因素.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并不是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这一视角,通过构建模型阐述了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与股权再融资之间的关系,认为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股东收益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利益流动。2002年发生的丽珠集团控制权之争,两家上市公司争夺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在我国二级市场上还是第一次。其控制权争夺过程中手段的多样化及操作上的市场化,开创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控制权之争的先河,也为我们分析现代公司控制权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9.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私人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科学地研究了大股东控制对于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详尽地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透析了政府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考察了民营企业特殊的治理特征对公司控制权收益的影响。通过系统地分析上市公司治理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并指出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代理理论区分了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减少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然而却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大股东滥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的剥夺,以获取私人收益,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企业股权都很集中,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防范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许多学者对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