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屈志凤 《财会通讯》2014,(2):123-125
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种原因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是其主要元凶。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而碳排放权交易则是推行低碳经济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欧洲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 ETS)、美国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RGGI)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削减计划(Greenhouse Gas Abatement Scheine,GGAS)三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从减排目标、特点和交易状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并指出了对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学平 《价值工程》2022,(26):32-34
二氧化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控制温室气体的主要方向。低碳环保是人类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环境,要想创造这种生活环境,就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也成为了重要工作。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在对碳排放控制的意义、燃煤电厂碳排放核算方法、核算注意事项、碳排放交易及碳排放规范化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总量占人为温室气体的77%,排放量也在1970年到2004年间增加了约80%,与其他温室气体相比,温室效应达63%。我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10%,2002年到2008年年均增长11.5%,预计在2010年到2020年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江苏省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大省,据统计,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5吨标准煤/万元,2000年到2010年全省五大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量由4376.99万  相似文献   

4.
时政要闻     
《数据》2009,(12):4-4
我国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中国政府11月26日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要实现此目标,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正一、碳排放权及其交易概述(一)碳排放权碳排放权又称"温室气体排放权"。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以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的碳减排任务。议定书为帮发达国家顺利实现减排,制定了三种灵活机制,其中一种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机制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允许附件1国家的政府或者私人经济实体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以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限制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并没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权分配: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及参与激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化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度增加和破坏性增大而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在温室气体中CO_2所起的作用大约占50%以上,CO_2的排放源大部分来源于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巨额成本,远远超过了一个或一小部分国家的承受能力,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CDM机制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 碳排放权交易是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减排的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这些国家在控制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将排放份额分配给国内的机构或企业。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如果不能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碳排放权交易是指通过设计碳排放总量,明确参与企业、行业范围,对碳排放权指标进行"配额"分配的交易方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了我国首单配额交易。会计作为一项管理工具,需要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后果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层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笔者拟在总结深圳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实践和借鉴国际相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规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我国制定相关会计法规提供参考。一、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会计问题及深圳企业的处理在总量控制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交易涉及的会计问题主要是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主要包括:一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总量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二阶段视角,将企业持有的碳排放权分为经营性持有和交易性持有两大类,并参照2015年11月19日出台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将经营性持有部分分为生产排放和日常排放核算,以期为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一、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简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协定暂时不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三种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交  相似文献   

12.
在低碳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今天,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各国经济的约束条件,通过对碳交易、碳税和复合排放权交易的优缺点比较,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13.
碳汇交易     
《财务与会计》2011,(7):35-35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而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化而制造了大量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把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  相似文献   

14.
金鑫 《活力》2014,(21):43-43
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现状 1997年,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签署《京都议定书》,承诺于2008年--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实现平均减排5.2%,以欧盟为主的经济体率先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近年来,全球碳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至2013年实现交易总量10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总额约549.8亿美元。《京都议定书》中虽未对发展中国家做硬性要求,但我国一直积极参加国际节能减排,2009年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至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较2005年水平降低40%—60%”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各国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当中就明确地提出了对世界各国节能环保的要求,我国也在会上提出了以我国2005年为标准到2020年将我国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40%到50%。针对温室气体贡献较大的建筑工程领域,虽然我国非常重视其节能环保的发展,但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却相对忽视。实际上,对于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将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和施工阶段碳排放的基本框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是美国运行的5种区域排放交易体系之一,也是全美减排力度最大的强制性交易体系。加州作为全美第一经济大州,环保团体势力比较强,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理念和行动都比较超前。作为全美率先通过立法控制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7.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在未来我国低碳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定位:城区的绿色生态建设经验会提供未来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的技术路径。然而,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与规划设计单位都面对一个科学验证问题:在审批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方案到底会排放多少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排放量?针对建立以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管理为平台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强调在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内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性,探讨梳理在城区层面评估碳排放量会遇到的技术问题与应对方法。建议把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内的活动量及排放系数的详细类别重新排列,针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手段,把碳排放评估方法按主要政策领域和重要功能划分为9个板块,把城区的空间规划管理作为控制碳排放的平台,建立适合中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初步碳排放评价方法。建议的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方法可以应用到现有城区和规划的城区。  相似文献   

18.
葛菁  徐秋菊 《财会通讯》2021,(19):96-100
为完成《巴黎协定》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整体减排25%的目标,我国积极履行承诺,制定实施低碳、绿色发展的规划,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于重点排放企业取得碳排放配额的初始确认、剩余配额的出售以及注销、财报披露等业务该如何处理才能客观反映其经济实质,本文对相关准则进行对比和解读,并重点以案例的形式对生产性碳排放权和交易性碳排放权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详细分析,从实务方面加深对有关处理规定的把握,为企业现实业务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碳税实践经验与我国碳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一种温室气体,占温室气体的60%左右。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开征碳税,是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比较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制定了第一个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性制度框架——《京都协议书》,欧盟、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低碳经济战略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实践经验。比较分析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策略和经验,可为我国碳减排经济激励机制的建设提供如下借鉴:一是尽快实施成功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并使之成为亚洲的交易中心之一;三是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使中国的碳交易与国际其他国家的碳交易市场对接,吸引国际技术资金投资于我国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