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普场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科学传播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科普场馆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科普场馆数字化现状,同时以北京地区为例分析了公众对数字化科普场馆的使用行为和认知情况,最后探讨了实现科普场馆数字化的可能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普志愿工作是科普单位提升其科学传播的有力途径,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成效的决定于其组织者的资源整合及组织运维能力。有效的科普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必定是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满足了公众科学素养差异性的培养需求。科普志愿服务工作将走向服务对象精细化、资源整合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传媒理论中,媒体是大众舆论传播的载体,科普通过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为公众所了解和掌握。但是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对科学普及工作既有促进因素,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因素,给科普工作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4.
构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科学传播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公众了解科学知识、辩证地看待科学对人类发展进程的促进作用。公共服务体系承载科学传播使命增强了科学传播的普惠性。“首都科学讲堂”是新形势下探索科学传播路径的典型范例。本文通过分析“首都科学讲堂”的新媒体融合路径,介绍了其以发挥科普工作主体的主导作用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精准提升科学传播水平,以新媒介为补充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的科学传播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5.
科普讲解是科学普及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过程。在推进科普社会化和创新科普形式的背景下,各地科技组织、传播机构积极创新,引入现场比赛、技能比武等形式,旨在提升科普讲解员的基本技能,提高科学传播成效,提升公众兴趣和媒体关注度。本文以科普讲解大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特点、传播作用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促进其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树斗 《中国报业》2023,(13):74-75
本文以葫芦岛日报实践探索为例,阐述微信公众号在纸媒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从受众聚合与平台运营两个层面,对纸媒微信公众号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纸媒能更加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优势,进一步提升纸媒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调查、概念分析、比较分析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Science(《科学》)网络平台2020年1-6月新冠肺炎专题报道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传播特点,基于此,针对我国科学传播现状,提出升级改造“科普中国”平台、加强科技媒体交流合作和打造以科技期刊为主体的科学传播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普及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是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工作。针对新时代中,公众对科普服务的多元化需要,分析论述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天文学具有天然的艺术美属性,具备很强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开展科普工作的基础。同时,从天文观测与暗夜的密切关系出发,论述了在“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环保观的理念下,将暗夜星空保护融入天文科普中的必要性,分享了北京天文馆将天文之美、暗夜保护等内容融入天文知识传播中的科普实践工作案例,得出了开展科学、艺术、环保融合理念下的天文科普工作符合公众和时代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丁香医生"为代表的自媒体在发布健康防疫信息、科普辟谣等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极大的阅读量和关注度。本文基于健康传播理念,对"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的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效果五要素,总结"丁香医生"传播健康防疫内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罗玥 《中国报业》2023,(22):182-183
媒体融合时代,信息产品的内容和结构、受众心理和习惯以及传播终端的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如今,校园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学校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创新,成为拓展高校品牌,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主要途径。本文研究了传媒类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与治理能力与科学决策水平存在正相关性,但目前面向这一群体的科普在数量及效能上都十分有限,科普机构很少涉及。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以一个项目的12年跟踪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分析法等开展实证研究,深入阐述了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开展科普的时代意义、分析了首都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群体科普状况、提出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制约因素及有效途径等,以期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十四五”时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创产品是科技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可以带回家的“移动科技馆”,开发成功的文创产品可以辅助科技馆更好地传播科学和服务公众。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及有效做法,结合中国科技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围绕科技馆行业如何更好地发展文创产业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全国的科技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二战之后,各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日益关注科学普及,科普奖励开始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期间,科普奖励迅速增加。科普奖励可大致分为针对科普活动的奖励与科普作品奖励。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发现国外科普奖励有如下特点:既有专门性的奖励,也有综合性的奖励;既有颁发给特定对象的奖励,也有颁发给一般民众的奖励;奖励形式多样;奖金来源多元。科普作品奖励还有依据目标读者特点和受众知识水平而设置奖励、为表彰科普作家的终生成就而专门设置奖励、设置严谨评审制度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供我国在发展科普奖励中加以借鉴。我们基于这些科普奖励经验和我国科普事业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应急科普的主要目的,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科普工作的考察,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视角,按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总结分析应急科普工作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开展应急科普的建议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协同化、高效化、社会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科普统计的调查数据,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5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科普现状,总结了三地科普事业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是进行科学普及的主要场所,也是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陈列于科技馆的展品展项则是实现科技馆科学普及要义的关键所在,亦是沟通科技馆与大众的重要媒介。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演进,特别是媒介融合的加速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之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读图时代”“视觉时代”的到来,科技馆的展品叙事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与转变。因此,对展品叙事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从展品叙事切入,通过融媒体叙事、影像化叙事以及故事化叙事三个维度,探索当代科技馆展品叙事的审美创新,以期勾勒出新时期科技馆展品创作、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下,中国科技馆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急科普活动,其中“2020年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联动的科普场馆最多、传播范围最广。通过分析该比赛的内容、传播效果等,总结出应急网络科普活动具有活动发起快、活动易参与、传播范围广、寓教于乐强、行业联动广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科普活动在应急科普传播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