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从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还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对住房需求的减少都是可预期的房地产去库存已然成为2016年的国策,至于去库存的方式,政府采取的是各种买房优惠政策,拉动购房需求来去库存。靠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能去掉眼前的房地产库存么?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来分析。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变化是驱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因素。因此,首先从人口增速及其结构变化来看房地产的消费需求。20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中后期的人口高峰带来了1985-  相似文献   

2.
让住房市场价格回归理性,坚决遏制住房投资投机需求,转变住房市场性质不仅成为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短期目标,也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一项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口红利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角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房地产高速增长的时代已近尾声,未来我国住房消费真实需求增速将放缓,房地产市场需要适当调整,对今后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调控措施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的三、四月份起,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快速上升,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大都市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过快现象群起而攻之,新闻媒体甚至出现了“天理不容”的谴责。因此,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是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二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三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购房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我国房地产市场活动快速发展。但是在看到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我国房价上涨幅度太大,部分城市已经超出人们的正常购买需求,因此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分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出发,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其主要现状表现在:房价上涨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住房需求问题没有解决、土地和信贷政策没有发挥理想的效果。最后提出加强地产市场调控管理的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根据自身的情况完善住房需求管理、进一步发挥土地和信贷政策制度的作用,提高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住房市场供求总量非均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住房市场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住房有效需求与城镇居民收入呈正相关,与住房销售价格也呈正相关;住房有效供给与商品住宅投资呈正相关,但与住房销售价格呈负相关。1998年以前,住房市场以有效供给过剩为主;1998年以后,住房市场以有效需求过剩为主,表现为需求过热。因此,安徽省房地产宏观调控,要从需求入手,引导居民理性购房,建立合理的住房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住房资产的消费和投资的二重性出发,分析了住房资产市场内在特征,进而揭示了住房市场价格的内生波动特征。本文的结论是:尽管根据一般衡理论,实现住房市场(或更一般地讲整个房地产市场)竞争性的市场均衡价格意味着效率最大,但是,由住房资产及其市场的内生特征破坏了住房价格趋向均衡的过程,因此住房市场价格的内生波动必然偏离均衡状态。这个结论也很容易推演至整个房地产市场。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监测住房市场价格波动时,必须在充分考虑住房市场内在特征的基础上,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参照系,寻找能够逐渐接近住房市场一般价格均衡的条件和途径,而不是试图实现住房市场的价格均衡。  相似文献   

8.
住房预售制度:楼市“恶之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预售制度是国内房地产繁荣的关键,也是许多楼市问题产生的根源 住房预售制度是当前房地产融资制度的核心。可以说,1998年实行住房货币分配以来,如果没有住房预售制度,也就不会有房地产市场如今的繁荣。但同时,正因为住房预售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也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许多风险。因此,如何保证住房预售制度健全与完善不仅决定了国内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尚教蔚 《西部论丛》2007,(12):53-56
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住房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涉及民生的社会问题。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而形成的。199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标志着一个新的房改阶段的开始。即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近几年,住房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等成为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住房保障制度作为当前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出发,重点分析了住房保障制度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其在增加住房供给、拉动住房需求方面的经济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3年,北京市住宅房地产市场开始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时代。加上由于制度调整,北京市土地供应量从2004年开始锐减,相应的住宅供应量从2006年开始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住宅的需求却逐年增加,其中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住房需求,改善住房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面临的八大战略性纠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丁 《特区经济》2007,219(4):13-16
中国房地产作为国内发展最迅速、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产业,近年来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方向性的偏差。本文从历史对比、产业发展途径、住房理念、消费需求、宏观调控、政策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对中国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纠正偏差的战略性阐述。  相似文献   

13.
政府宏观调控的坚决性和方向性,主要表现为大造保障性住房,而不是用强有力的措施来严厉打击住房投机炒作,去除房地产的赚钱效应。因此,房地产市场还难以得到真正的调整。 对于下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趋势之判断,一是看当前形势,二是看政府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从当前房地产走势来看,一线城市飚升的房价开始稳定,住房销售开始下降,投机炒作有...  相似文献   

14.
居民购房心态大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培育住房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了解人们对停止住房实物福利分配,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看法,探究人们的住房消费需求,挖掘房地产市场的潜力,从而带动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最终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日前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长沙等地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行业“暴利合理论”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虽然远远高出绝大部分行业,但也低于某些行业,因此无可指责。实际上,住房具有生活必需品特性,非住房类房地产具有基本生产资料特性,所以不能将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率与少数行业的高利润率进行简单类比。而且,房价因房地产开发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而不断上升,达到畸高的程度,将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暴利合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忽显然 《中国经贸》2014,(14):145-147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住房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家不断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对房地产没有相对准确的定位、房地产市场进程迅速变快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各种问题的出现,如果不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将会导致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对此,本文将针对住房改革业务实行中的若干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房地产市场继续处于不景气区间。投机需求继续萎靡,基本住房需求逐渐回升。行业长期供给能力有限,但短期供给基本保持稳定,房地产投资额同比增幅16%左右。供求趋于平衡,整体房地产市场价格增速放缓,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年涨幅预计5%左右,局部过热地区价格下降。区域市场冷热不一,以上海和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将延续调整势头,珠三角地区稳定发展,而以京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形势看好。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国务院提出八项措施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强化规划调控,改善商品房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对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调控,保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的有效供应: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房地产会议上,房地产开发商都在谈自己所做的房地产项目如何之好、2005年房地产观念是如何改变、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如何健康发展、国内民众对住房的需求是如何旺盛。这种声音需要警惕。正确认识房地产市场的特征,才能保证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我国房地产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和生活条件改善,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关键内容。因此,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众多和土地缺乏的基本国情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消费需求和房产消费模式。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房地产的市场建设和消费方式是扭曲和非理性的,部分省市和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更是给日益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和日益飙升的房地产价格“火上加油”,这就促使我国政府在建立和健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同时适时推出“国六条”,更多地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调节和规范各种经济活动.从而达到稳定房价,标本兼治和规范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