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对土地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中村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该转制过程应在量化城中村集体财产的范围及其实际价值后,明晰农民集体成员的判断标准、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照适用土地征收制度,以确保城中村农民集体及其成员的财产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城中村主要存在城市规划不完善和城乡体制限制过多等问题。在改造过程中,又面临着村民不愿意改造;制度层面,行政手段缺乏;实施层面,违章面积庞大、资金筹措困难等实际问题。对桂林市城中村进行改造要注意科学规划、灵活做好安置工作、坚持合理征收土地,并要实现村落改造后能有效融入城市社区,通过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使对村内的监督治理工作形成常态化、从严化,从而使村容村貌得到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土地征收改革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驱动和“民众诉求”推动两种。温州“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其典型特点是政府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题,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温州征地模式的成功经验来看,“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本质是“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和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同时又具有其他农村所没有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城中村”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统筹的地区。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尚存在一些不利于统筹的问题,应树立新的改造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5.
冯菲 《大众商务》2010,(14):68-68
城市土地的过量开发,使得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城中村土地成为城市土地市场的最后一块"蛋糕"。本文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建议。希望通过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增长及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面对当前各地"城中村"改造中普遍面临的规划遗留问题处理难、土地转性难、失地村民安置难等难题,亟待构建"城中村"改造支撑体系,以此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的过量开发,使得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城中村土地成为城市土地市场的最后一块"蛋糕".本文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建议.希望通过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增长及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与征地扩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结果。城中村以其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人口管理混乱而被视为城市肌体上的病斑。目前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多多:村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护;村民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得不到扶持;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为此,亟待推出新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的城市化机制;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经验;加强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对城中村民实行就业扶持;淡化集体资产安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其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征收和转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目前,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急速推进带来了大规模城市扩张和城市改造,城市范围在向城市郊区乃至是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0%,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4%,在未来15~20年,将有5~6亿农民成为城市市民,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城市社会问题高发状态,诸如土地问题、就业问题、城中村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问题、城市改造问题.社会犯罪问题等。对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立场上来加以认识,必须站在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角度加以评判。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改造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空间不断向周边地区拓展,邻近的农村村落逐渐被融入城市而成为城中村,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突出。如位于杭州湾南岸的慈溪市,已纳入或规划将纳入的城中村用地达1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21.5万人,其中已被城市包围或紧贴城市的城中村人口为11万人,村庄建设用地为900公顷。城中村人口和用地比例极高,普遍存在着“土地粗放使用、建设零乱、环境恶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伴随着经济的增长,郑州市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土地和人口的城市化问题逐步突显.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双方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以及村民自身素质偏低等问题,市民化后的村民在失去了土地后丧失了生活来源,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阻力.推进村民市民化需要政府增加对市民化村民群体的关心,社会保障体系要城乡接轨,实施多样化的补偿安置方式,完善拆迁补偿项目.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长三角城市化发展中存在耕地浪费现象严重,城市发展缺少整体规划或者规划不完善,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导致土地资源巨大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且粗放式利用严重等问题.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制定和完善长三角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正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土地运营中的地位,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机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并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为政策基调的“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由于利益分配矛盾凸显而带来相应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进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冲突。“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土地管理法》与《宪法》及《物权法》之间的衔接矛盾以及土地征收政策效果与城镇化目标之间的政策悖论,在运行机制上则体现为政府(开发商)与农民之间只有“自上而下”的单向对话机制以及对土地征收“行政强制”的约束和监管不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有经济能力对土地征收实施更高水平的社会赔偿,土地征收模式应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指导下向以“保护被征地农民长远发展权益”为目标的“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转型升级。“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的建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的公正和对话机制的公平,需要修订征地补偿政策,构建多元化的土地征收社会赔偿政策体系,并建立和完善“公示—反馈—公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及“农民—政府—开发商”合作的平等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改造过程中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启动市场机制,注意利益兼顾,保障村民利益,从而转变城市整体物质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中村”改造的总体改造思路应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生态旗帜,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城中村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但由于社会管理具有相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农村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政策没有相应程度的改变,造成了现在的种种遗留问题。为此,应制定城市房地产发展政策,聚积资金,逐步实施改造,定位于发展廉租公寓,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将新村纳入整个城市发展空间,多方筹集改造资金,改革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股份公司,对转制后的城中村,统一实行社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城镇范围内占有或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税种,隶属于财产类税制体系范畴.其体现了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和管理.土地使用税目的是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地段之间的土地级差收入,促使城镇土地使用者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健全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体系有利于抑制土地投机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城镇范围内占有或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税种,隶属于财产类税制体系范畴。其体现了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和管理。土地使用税目的是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地段之间的土地级差收入,促使城镇土地使用者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健全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体系有利于抑制土地投机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经历了从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的管理转变,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但城镇化的成本支付和土地待遇的公平分配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用。回顾关于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的研究成果,土地征收制度尚存在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和征地补偿偏低等问题,土地储备制度尚存在运行缺乏统一规范、资金短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土地出让制度在方式方法、用途管制及出让金的使用分配等方面有待完善。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深化城市土地管理改革,并应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各项改革的联动及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应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土地管理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尤其要重视和强化对相关改革联动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城中村和插花地的概念,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评述了其他集体所有制土地改造模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