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乔天锋  王璐 《甘肃金融》2013,(10):25-27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进行国库资金运作和增加管理效益,客观上要求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建立综合性的财政预算体系。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实施以来,把原本分散、沉淀在各部门账户上的资金集中到了国库,加上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收入连年增收,国库库存余额快速攀升。在此基础上,国库现金管理逐步开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集中收付改革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旨在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有效开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库现金流量逐年增加,库存余额经常保持较高水平,国库资金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国库现金流实证监测分析,寻找国库现金流运行特点和规律,并就国库现金流对地方经济金融发展进行深层分析,尝试建立国库现金流预测模型,加强国库现金流预测和控制,从而提高国库资金效率和国库资金运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安全是国库资金管理的根本,因此,对国库资金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是管理的核心.本文利用风险评估的一般原理,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国库资金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威胁、存在的弱点、弱点被威胁利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进行模拟估计,以确定国库资金风险的大小,从而为国库资金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德华 《金融会计》2013,(10):54-62
随着地方国库库存规模不断增长及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成功开展,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愈来愈迫切希望早日"开闸"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结合宁波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相对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存在的特殊困难,提出适合现阶段的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即指标管理下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模式。并且,对该模式的业务运作管理模式、内控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最后,本文还结合当前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及体制改革、完善地方国库应急支付融资机制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静 《黑龙江金融》2013,(11):85-86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国库集中收付范围逐步扩大,地方国库库存现金持续高速增长,且保持在较高水平,大量闲置资金滞留国库,为地方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创造了前提条件。如何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和财政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对欠发达地区国库现金实施有效管理与运作,达到国库现金余额的最小化和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追求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省级国库资金为对象,首先分析了省级国库现金管理的制约因素,得出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运作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了国库库底资金的最佳持有量,即省级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最后从运作主体、运作规模、运作工具和运作重点等方面探讨了省级国库现金管理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省级国库资金为对象,首先分析了省级国库现金管理的制约因素,得出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运作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了国库库底资金的最佳持有量,即省级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最后从运作主体、运作规模、运作工具和运作重点等方面探讨了省级国库现金管理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曹莉 《新疆金融》2008,(8):55-56
随着财政资金收付制度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地方各级国库资金稳步增长,国库库底资金长期高位积聚。为实现国库闲置资金余额最小化、投资收益最大化,迫切需要对地方财政收支进行预测,建立一套适应各级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本文以省级国库为研究范围,就新疆地方财政收支预测中的模型进行了探讨,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财政资金增值运作是在保障财政正常支出、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对财政国库和财政专户的深沉资金和间歇性资金进行有效增值,实现财政资金存放时间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升财政性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地方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就开展财政资金增值运作的现实基础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推进地方财政资金增值的模式,探究了其作用,进一步提出了破解制约地方财政资金增值运作的瓶颈的建议,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重视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了国库资金的集中支付,实行了国库库存资金计息等重大改革。中央金库及地方各级国库库存资金稳步增长,国库库存资金的高位积聚,为国库现金管理创造了空间。2006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的正式启动后,探索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的可能性、必要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获得了快速推进,二者作为 财政资金筹措和使用的两个方面,互为依存、密不可分,但目前我国对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配 合尚缺乏充实的理论研究和成熟的操作经验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不断累积,财政收支压力加剧,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配合研究,对于 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确保财政资金流动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现状入手,探析二者协调配合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平衡控制模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从技术层面提出解决意见,同时 就优化二者协调配合操作方式和政策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以期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研究》2013,(2):47-52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阐述西方财务管理中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模型入手,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地方国库最优库存模型;然后,结合近年来A市地方国库库存实际情况,通过Miller-Orr模型定量分析测算市级国库最优库存;最后,根据库存现金预测数据测算最优库存下的投资组合收益情况,并提出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研究——以江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各地的稳步推进,地方国库存款余额持续高位运行,同时,各地方政府广泛发行地方中长期债券,这在降低国库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运行成本.本文以江山市为视角探讨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文以A市2007—2011年国库现金的月度数据为例,利用Miller-Orr模型对地方国库现金最佳持有量、操作方式和收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国库资金较为充裕,则具备由金融机构进行现金管理的基础条件和操作可能。在保证最佳库存现金的前提下对闲置资金进行运作,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这给中央银行货币调控带来一定影响,必须采取建立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分工协调机制及提高国库现金流预测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国库单一账户的控制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本文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模式入手,研究国库单一账户余额控制和管理,探讨国库单一账户资金运作创新的途径,为我国即将开展的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县市支行人民币发行库撤并有利于分散基层央行现金供应风险,减少基层央行运行成本,但撤并所带来的现金供应模式的变化也给撤库地区的人民币管理带来了新的难点.对广西河池市撤销发行库县市的调查显示,受商业银行库存限额过低、调运成本增加、基层央行社会现金需求测算准确度降低以及人民币管理职能削弱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撤库县市存在现金供应结构失衡,人民流通质量欠佳的问题,需强化人民银行人民币管理职能.为此,建议建立现金供应预测体系,切实推进现金供应管控工作;加强凋查研究和监测分析,增强人民币管理的主动性;加大监管及相关知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民币流通环境;创新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人民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虽然从国债年度额度审批制度转变到国债余额管理制度,但是国债期限结构创新的制度约束仍然存在。研究表明国债余额管理制度没有解决长期国债短期化的制度供给问题,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缺位是国债期限结构创新的制度供给约束;现行汇率制度制约着央行对短期国债的需求,央行票据对短期国债出现了替代现象,这些构成了国债期限结构创新的需求制约因素。最后,本文提出国债期限结构创新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央财政管理的国库资金是社会资金流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公开市场操作都影响重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库已成为连接财政和金融的窗口和桥梁,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背景,实证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对我国货币政策格局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进一步提高国库管理水平、加强货币政策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货币效应分析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库现金余额因国家财力增长及预算收支进度不均衡等因素出现大幅上升,闲置国库现金运用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日益显著。该文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特点,通过模型构建简单分析了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年度货币效应,以揭示其货币效应的影响因素,并从建立健全法规规章、提高国库收支预测水平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业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tercompany financing transac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as they expand internationally. Corporate treasurers of MNEs have many responsibilities, including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structure and cost of capital, the financing of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capital budgeting and cash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transactional risk, and port‐folio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corporate function, transfer pricing, that is potentially relevant to each of these activities. Whenever a payment crosses borders in a treasury context—whether to provide a loan, purchase a receivable, provide a guarantee, sweep cash, factor a receivable, provide a hedge or insurance product—a transfer pricing issue is present. Transfer pricing is often viewed as a taxation issue and thu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rporate tax department.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at view, and makes the case that an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approach to MNE treasury planning in the context of transfer pricing can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paper uses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information as well as numerical examples to illustrate relevant tax and transfer pricing concepts for policy planners and others responsible for MNE treasury and tax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