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南亚地区通过实施挑选赢家式和渐进式两种不同的产业政策,形成了同一种政府引导型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当前中国产业发展面临出口产业萎缩、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发展等机遇。对此,中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借鉴东南亚经验,形成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手段和金融工具扶植具有“增长”能力产业的发展,建立专门机构来实施适度的差别化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过程的干预,弥补和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与不足,其本质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为,在我国目前体制转型过程中,产业政策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干预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会受到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干预。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改变企业的成本或收益,企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以产业补贴和税收政策来代表产业政策的干预,通过构建模型可以分析在地方各种产业政策的干预下,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行为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但由于二者干预经济的理念、目标和手段等不同,在引导市场竞争过程中,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建立协调我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机制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对于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基于全新构建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数据库,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上述影响在企业及地区层面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地方政府产业政策能显著促进辖区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关于上述影响作用机制的检验表明,提升研发密度及产业集聚程度,是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两个有效渠道;此外,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企业及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正> 地方产业政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标,旨在弥补或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而制定的带有特定指向的产业发展政策的总和。它包括产业布局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产业援助政策等。 从目前各地制定的产业政策看,有的能够从本地实际出发,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但由于产业政策制定者在知识、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地方产业政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片面求全。大部分地方产业政策是参照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  相似文献   

7.
市场秩序是指市场运行的规则及对规则的遵从。市场秩序有两种理论范式:竞争范式和制度范式。二者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规则体系及重点。当前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强市场秩序的制度基础建设。市场秩序的制度基础是产权和契约,产权和契约之间的协调机制应围绕适应契约交易需要的产权制度有效性来展开,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有效竞争的基础。市场秩序的实施机制包括对规则认同的自我实施和第三方即政府的强制实施,后者是前者的成文化、正式化。竞争、产权、契约和政府是构成市场秩序的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启动的干预机制.目前,随着"双松"政策实施,政府功能财政效果的理想化描述纷纷出现.在此背景下,回顾西方政府经济干预和自由市场理论以及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历程与走向,有助于我们辩证地看待政府功能财政政策的利弊,正确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坚定我国市场体制改革方向,推动政府职能改革的深化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是影响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的金融集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政府力量的干预。对政府干预影响金融集聚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阐释,并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提出的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制约了技术进步,政府干预可以促进金融集聚发挥正向作用,但促进效果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与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劳动力流动管制和金融抑制三种干预方式的积极影响不同,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未能改善金融集聚的技术进步效应,不同渠道的政府干预手段均有滞后性;政府干预并非越多越好,其在中、东部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地区更具积极意义,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1997-2006年国内相关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等指标,对这些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并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转型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应对其做进一步完善,加大政府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行政指导的运行及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指导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行政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也有了社会经济背景、政府行政背景、民众意识背景和法学理论背景等方面的运行基础。行政指导在我国行政实务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其独特作用已经显露,但实践和制度上仍有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对行政指导在实体规范、程序规范、监督救济机制以及配套规范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2.
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推动南部边境脱贫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衔接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尽管政府在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发挥了制定政策规划、提供资源投入和组织主体力量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依然面临着衔接政策困境、衔接执行困境、衔接群体困境和衔接环境困境。对此,南部边境脱贫地区的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实施政策,通过革新思想来增强基层政府执行人员的能力,加速市场改革、提高农民对衔接的参与认同,明确自身定位和重构价值理念的途径来克服困境,从而提升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职能正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政府角色由过去无所不包,无所不办者向提供服务者转变。由于现实行政体制条块分割严重,部分政府官员观念依然陈旧,新闻传播及政府形象塑造的观念和知识较为贫乏。由此带来媒体运用理念滞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缺乏互动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与新闻媒体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借助媒体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推动政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南京市政府为例,详细分析地区新闻媒体变化发展趋势、政府的政策议程设置与实施、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策略,并对政府媒体形象塑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引导资金是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一类专项资金。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三维角度对产业引导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对于加强财政管理,落实宏观调控,遏制公权腐败以及提升被扶持对象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当前产业引导资金在资金投向、制度设计、审核操作、项目实施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资金绩效的发挥,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粮食流通中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并由此带来与WTO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调控方式,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体、以国外进口为补充、以政府干预为导向的一体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观点。文章紧密结合我国粮食供求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以市场化为主体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可供选择的价格机制模式,并导出了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控制应强化政府部门的引领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完善约束机制;落脚点应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实施名牌战略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引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名牌战略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需要企业自主创建和延伸名牌,需要加大名牌发展力度。长沙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抓住机遇,致力于名牌战略建设,以便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民进市场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而且关系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本文分析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目的主要是出售农产品、购买生活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阐述了农民进市场的引导机制主要有政府引导、市场牵动、龙头引领、合作组织带动等类型;论述了农民进市场难以成功的障碍主要包括自身素质低、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设施建设滞后等方面,由此提出了农民成功进市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于市场机制与行政权力机制分别存在着失灵现象,第三种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应运而生,这就是“协理”机制。其核心是无政府而有管理,无市场而达自治与协调,社会关系网络是其基本存在形态,伦理原则是其力量基础,而既非国家产权也非私人产权的“人际产权”是其适用领域。今天它已经成为克服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缺点、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