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我国证券市场2010年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本文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融资交易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具有促进作用,但融券交易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则具有抑制作用;(2)进一步发现,商誉泡沫形成是融资与融券交易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的作用渠道,即融资交易会加剧商誉泡沫、导致商誉减值计提增加,但融券交易能够抑制商誉泡沫、导致商誉减值计提减少;(3)国有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内部控制质量、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减弱融资交易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增强融券交易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的抑制作用。本文丰富和拓展了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与企业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推动我国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这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并化解并购商誉泡沫及其减值风险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发现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长性高的企业以及所在地区政府干预程度高的企业而言,银行业竞争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更为显著。银行业竞争能够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和代理问题,减少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本文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能够产生客户争夺效应和新型代理成本效应,进而影响投融资期限错配。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覆盖广度的作用效果大于数字化程度。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银行业竞争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面临高融资约束时,金融科技发展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的效果更显著。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金融科技的经济后果和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类文献,实践上为强化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部门协同推进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
融资成本过高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本文基于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实施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与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可以通过提高公司透明度来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实施对非国有企业和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丰富和拓展了融资融券制度和股权融资成本等相关领域的文献,为我国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促进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金流操纵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异常现象,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融资融券制度背景,研究其对管理层现金流操纵的制约程度。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抑制了企业的现金流操纵,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融资融券制度通过增加管理层自利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现金流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内控水平较低和法律环境较差地区的上市公司,融资融券制度发挥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一方面验证了融资融券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旨在为融资融券制度政策的执行力研究提供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并产生抑制的同群效应。从融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正面预期,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从投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能力、降低非效率投资程度,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研究表明,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上述数字化转型的红利得到了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证方法,研究了科创板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科创板融资融券交易起到了缓解股价波动的作用,其影响机理是通过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促使价格向均衡价值回归.区分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后,发现融资交易带来的正面信息传递速度上升会加剧股价波动,而融券交易带来的负面信息传递速度上升会减缓股价波动.基于此,科创板应当进一步释放融资融券余量,提升融券交易比重,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平衡发展,并做好投资者教育.  相似文献   

8.
叶永卫  陶云清  云锋 《财政研究》2022,(10):100-115
作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地税合并对于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国地税合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地税合并显著抑制了企业“短贷长投”倾向,即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得以改善。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国地税合并一方面显著提高了企业实际税负,增加了企业流动性约束,表现为企业现金持有增加、股利分配和资本支出减少,另一方面显著提升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缓解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地税合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改善作用在融资约束严重、盈利能力较弱和面临较强税收征管力度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结论表明,国地税合并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而且可以抑制企业的“短贷长投”倾向,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实现有效投资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韩璐 《财会学习》2018,(6):168-169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引入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2015年股票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行情中,融资融券交易量与市场波动性呈现高度一致性,通过经验分析容易轻易地得出经验性结论:融资融券交易加大了创业板市场波动性.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通过事件性实证分析融资融券对创业板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并没有加剧创业板的波动性,而是起到了有效稳定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工具,但其杠杆效应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行为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采用Hsiao et a1.(2012)提出的一种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研究了国内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比真实波动率与构造的反事实波动率路径,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有效地降低了融资融券标的个股波动率。进一步分析表明,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我们的样本区间中,融资交易降低了股市的波动率,而融券交易增加了股市的波动率,但由于融资交易比融券交易更为活跃,所以对波动率的影响净效应依然为负,这个结果在控制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影响之后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理论上应具有价格发现、价格稳定、提高流动性等基本功能。本文从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理论机制出发,从对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指数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融券交易对指数波动有一定平抑作用;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有价格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试点以来的融资融券数据和沪深300指数,探究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沪深300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和融资融券交易总金额一阶差分具有显著的关系;之后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当期给融资融券交易总金额一阶差分以正的冲击,会给沪深300指数对数收益率带来正的冲击。本文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又辅之以协整检验和VEC模型的建立,得出沪深300指数和融资融券交易总金额差分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融资难是制约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短贷长投”则成为民营企业应对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这不仅对企业自身财务安全、经营业绩构成隐患,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结合二十大“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当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18 392个样本观测值,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降低民营企业违约概率、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路径,提高银行放款意愿,进而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三,转型前民营企业违约风险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或者经营成本越高,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果越显著,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逻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融资融券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本文以第一批可以融资融券的90只股票为样本,选取盈余公告漂移异象作为研究标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检验融资融券推出对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手段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反应,A股市场的一个市场异象盈余公告漂移在融资融券后有显著减弱.最后本文利用融资融券制度的可卖空和杠杆交易特征构造了基于盈余漂移的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理论上应具有价格发现、价格稳定、提高流动性等基本功能。本文从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理论机制出发,针对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指数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融券交易对指数波动有一定平抑作用;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有价格稳定作用,除极个别个股的融资作用表现不确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融资融券制度分布扩容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四个观测区间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开通的前期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标的股票的扩容其平抑股价波动的作用逐渐增大;融资融券制度能够通过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股价波动,其中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提升了正面信息的传递速度,进而平抑股价波动;而融券交易平抑股价波动的效果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应增加融券券源,减少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失衡,并扩大标的股票的范围。考虑到标的股票涉及多个行业,本文进一步探究其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否存在着行业差异,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降低股价波动集中在制造业行业。  相似文献   

17.
陈涵青 《时代金融》2013,(24):258-260
本文以转融通试点初期沪深两市的试点股为样本,以沪深300指数代替整体市场形势,通过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转融通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的影响,发现融资买空交易显著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融资买空交易和融券卖空交易量都显著影响市场波动水平,而市场流动性水平也会对融券卖空交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市场波动性是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决策依据之一,而融资融券交易并未显著影响市场的波动性水平.文章进一步结合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现状,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俊瑞  白雪莲  孟祥展 《金融研究》2016,432(6):176-192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为背景,对融资融券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启动后标的公司中发生内幕交易的可能性显著上升,且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而较好的外部法治环境能够约束上述行为,在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内幕交易的刺激效果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助长了内幕交易者的套利行为,但有效的法治治理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作为一项重要金融创新,至今经历了六次标的扩容,使我国股票市场有了较好的信用交易机制。本文以我国A股第五次与第六次融资融券扩容标的为研究对象,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对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效率的多方面影响。研究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实施后定价效率有所提高,股价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所增加,但效应较弱。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更好发挥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积极意义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