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贵阳市地处西南交通要道,粮食供给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由此,文章在统计分析贵阳市气候和粮食生产变化情况后,利用气温、降水量和粮食单产的数据对比分析了贵阳市粮食单产与气候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998-2018年,贵阳市气温对粮食单产存在负影响,平均气温"低谷"与粮食单产"峰值"同时出现,降水量与粮食单产单位年增减趋势相同,但仍不能忽视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粮食价差的客观存在对我国粮食贸易、进而对粮食供求平衡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国内外粮食价差出发,充分考虑粮食进口贸易双向传导链条,透过价差逐利产生的"价差性进口过剩"对粮食供需平衡目的的偏差现象及其本质的揭示,深入探讨国内外粮食价差对我国粮食供需差额的影响机制及其内在逻辑这一新的理论课题,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价差对我国粮食供需差额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根据实证的分析及其结论,我国粮食除了大豆以外都较大程度地受到进口贸易传导机制的影响。鉴于此,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本文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1992—2008年中国巨型城市区域粮食总产和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珠三角区域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总产的首要正向影响因素,耕地非农化比较效益对粮食总产及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粮价不再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决定因素,2004年后耕地保护制度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明显下滑;能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积极性是影响珠三角粮食生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必须执行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对象由"耕地"转向"可耕地",耕地管理目标由单纯的"粮食生产"转向"耕地多功能协调管理",耕地管理精细化,耕地利用规模化,可耕地农转非补偿标准应嵌入非农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会听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对人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现在粮食产业的环境,目前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的风险.本文以2020年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为背景,分析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会对粮食产业进行...  相似文献   

5.
2012年,四川省粮食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研析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施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谱写粮食事业科学发展新篇章. 一、珍惜发展新成果,奋力再上新层楼 全省粮食系统紧紧围绕建成西部粮食经济发展高地、加快"五个体系"建设总目标,凝聚共识,端对目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克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影响,积极应对粮价大幅波动冲击,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将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3—2014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各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性,"完全有效型"的省份只有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其他省份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人口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土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反向影响;经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结论]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面积锐减、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性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来许多同志对粮食"双轨制"提出异议,认为目前的粮食问题是由"双轨制"造成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客观.从几年来的  相似文献   

9.
粮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发展对于粮食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三链之中的核心是提升粮食价值链."微笑曲线"中提升价值链的关键之一就是技术,而绿色储粮是粮食技术方面的一个关键点.文章以"微笑曲线"和"绿色储粮"为理论基础,论述了绿色储粮技术对提升粮食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粮食行业中物联网 主要用于物流和粮食质量的监管,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粮油库存数量监管的研究目前还没见到.随着农发行内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信贷基础工作的进一步强化,如何做好贷款的贷后监管,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对信贷资金的风险防范进行强化,由现在的"人防"转变为"技防"对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初步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粮食库存监管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油库存监管系统的优点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旨在引起大家对物联网技术在农发行粮食库存监管中应用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在结构和区域上的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路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核密度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结果:(1)2000—2018年,中国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极化态势增强,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粮食主产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与中国整体层面的变化趋势相似;粮食主销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能力和饲料粮生产能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口粮生产能力呈现波动下降特征。(3)各类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存在"棘轮效应";各类粮食播种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对各类粮食生产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能力和口粮生产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总值对饲料粮生产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在结构和区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征,可通过"强化区域粮食生产联动效应""挖掘粮食生产新动能""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稳步提升中国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粮食企业"老粮"、"老人"、"老账"已基本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彻底告别了沿袭56年的粮食计划体制和半计划体制.基于粮食企业改革后的形势.笔者认为有必要认真分析粮食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条件.理性思考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证区域农地流转和粮食生产的现状,旨在分析农地规模化流转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对上海市农村土地流转和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Nerlove模型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应用Eviews软件构建线性回归方程,验证和解释实地情况。研究发现,上海郊区农地流转后土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农地流转率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据此,研究认为,农地规模化流转后,短期内粮食单产有所下降,从而导致粮食总产量减少;此外,流转农地的"碎片化"、"非粮化"和"非农化"都影响了农地规模效益的产出,从土地用途、农业科技和规模经营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户粮食销售行为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主产区粮食销售量对国内粮食市场流通与保证主销区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7年粮食大省--河南省开封市的140个农户样本进行分析影响农户粮食销售行为,并进一步分析农户粮食销售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粮食销售行为受粮食价格、单产、家庭期内现金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而推动政府加大对粮食市场价格、粮食补贴、粮食生产率等方面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受种粮风险大、收益低、机会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生产非粮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难以提高,进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产业化是扭转粮食生产弱质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贵州省作为粮食产需紧平衡的省份,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对确保贵州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粮食流通方式、搞活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和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过去那种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完全改变了.同时,国家也不再对粮食进行定价.粮食市场逐步开展多元竞争的格局."多元争市"激活了粮食市场,农民卖粮可选择的买主多了,但风险也随之加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粮农往往难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正>2004~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那么,这"十连增"主要来自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还是粮食内部品种结构的调整?《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什么?》的测算结果是:单产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播种面积,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即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产粮食作物的替代)在部分年份贡献率较大。田甜等进一步分析了单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他们发现:对于水稻单产而言,财政支农力度、种子费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较大;对于小麦单产而言,机械费、财政支农力度、温度和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大,对于玉米单产而言,财政支农力度、温度和种子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贸易及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从总量来看我国实现了粮食自给的目标,基本达到了95%的粮食自给率,但粮食生产渡动幅度依然较大,另外从粮食贸易结构来看,仍存在着"大进大出"局面,且在粮食进出口价格比上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总量与结构进行有效调节是保障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性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亲爱的读者、作者朋友们:感谢您在过去一年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2018年,我们的宣传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食宏观调控、夏秋粮收购、"优质粮食工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法治建设、粮食文化建设等重点展开,期待您继续给予我们关注并就您感兴趣的主题向我们投送文字或图片稿件。投稿信箱:zglsjj@vip.sina.com  相似文献   

20.
1986年,重庆市农村一方面是粮食喜获丰收,十二个郊县,县县增产;但另一方面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部分粮农懈怠耕种、粗放经营,再加上近几年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在"六五"期间,由1,916.2万亩,下降到1,729.5万亩,年均减少37.34万亩).干田与冬水田面积之比由"四六"开扩大到"二八"开.这一势态继续下去,必将对粮食生产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农民不愿种粮有多种原因,归纳起来大体是:①粮食收购价格偏低.②农产品比价不合理.③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总之一句话,粮农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价格,它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农民种粮不划算.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可选择的有三种方案:一是购销全面放开,实行指导性的议购议销,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二是完善生产责任制,搞好产前产后服务,实行"以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