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首先概略地介绍了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Thomas J.Sargent)和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的学术思想发展轨迹以及他们的重要学术论著,然后对他们有关理性预期约束下宏观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贡献——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行比较全面的述评,最后探讨了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及计量方法贡献对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罗默和威廉·诺德豪斯,以表彰他们把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纳入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从而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在简要回顾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罗黙和诺德豪斯对扩展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应用的主要理论贡献,以及他们的研究是如何构成西方经济学中既有经济持续增长可能性又有经济负增长乃至突然崩溃的相对完整的经济增长理论逻辑体系的。同时,简要讨论他们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在制定有关促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构造绿色发展体系等政策措施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因其对市场势力及其规制分析的贡献荣膺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首先概述了梯若尔的学术生涯及其主要论著;其次着重阐述了梯若尔运用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拓展产业组织理论和新规制经济学研究的卓越贡献;最后探讨了梯若尔主要理论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3日宣布,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以表彰他在新贸易理论和新地理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以新贸易理论与新地理经济学的发展与融合为线索,介绍和评价了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和新地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克鲁格曼凭借其对金融危机的独到敏锐性所提出的许多深邃见解,并且简略介绍了他的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理论,最后对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完全理性、完全无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只是社会行为体理性特征在不同环境和阶段的表现类型,社会行为体的真实理性是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存在的分布理性。社会行为体作为人类个体及群体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区分为宏观社会行为体与微观社会行为体两种主要类型,据此把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分为宏观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微观国际政治经济学两个学科分支。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假设、政治人假设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难以对涉及跨国政治与经济活动的社会行为体的所有行为给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以分布理性为条件,提出政治经济人假设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理论分析框架,能够对国际政治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给出有价值的理论解释,以弥补现有理论研究文献的某些不足。学者需要从理性、行为、行为体类型、内容和方法等多个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进行拓展,把分布理性和政治经济人假设纳入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6.
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VECM分析了中国主要门类基础设施指标与总产出之间的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根据本文研究,大多数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指标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主要基础设施指标都与总产出、经济结构变动等经济变量构成了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中,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劳埃德·夏普利(Lloyd Shapley)和阿尔文·罗思(Alvin Roth)因对稳定配置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的卓越贡献而荣膺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在概述合作博弈论基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夏普利为稳定配置理论及其算法研究做出的贡献,以及罗思对稳定配置理论的经验分析、实验研究及其在现实市场设计实践中的扩展和应用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系统述评,并且介绍了公平分配的夏普利值及其变体的含义和应用,最后指出了他俩的经济理论贡献对于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的重要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腐败和进入规制强度的具体内容和量化测度方法,建立了大容量的跨国面板数据,利用统计模型验证了腐败是进入规制强度的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部分年份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具体测算了腐败对进入规制强度的边际效应,从时间、指标和分布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效应的细部特征,并对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5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埃里克.S.马斯金(Eric S.Maskin)和罗杰.B.迈尔森(Roger B.Myerson),以表彰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的奠定及其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本文以机制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信息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设计激励相容的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线索,简要评述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贡献以及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构建一个增广的VAR模型,分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单个经济体宏观变量波动的影响程度而言,美国和日本GDP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要高于欧盟。美国金融市场变量冲击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了显著且复杂的影响效应。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可能会对外贸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在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下,外部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将为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带来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杨焦  谢佳明 《科技和产业》2023,23(23):84-92
利用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动态影响关系,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3个维度分别考察对共同富裕福利性、保障性、发展性3个层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呈现地区差异化的特征;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动效应关系,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支持共同富裕提供新的动能;共同富裕的发展间接促进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共同富裕发展性水平,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共同富裕福利性以及保障性水平的提高。根据所得结论,提出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以数字技术完善城市发展网络、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等建议,以促进我国整体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的季度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考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产出、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脉冲响应上的不同,以分析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各地区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呈现相似的响应特征,但响应程度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地区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西部地区受影响程度并不显著。东、中、西、东北地区对利率冲击响应也呈现相似特征,但区域之间的影响存在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区域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东部受影响程度最显著,东北地区受影响程度最小,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自然资源引入Romer(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四部门的封闭经济系统,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到,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此外,文章基于OECD和BRICS 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开发)和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资源开发地区(资源供给者)而言,自然资源是"诅咒";对于资源需求者而言,自然资源是"福音","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跨国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资源丰裕国家(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制度的三个层面即制度综合指数、制度设计以及制度效能来探讨制度与"资源诅咒"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无罪,制度无价。在那些"制度优良"的国家,资源成了"恩赐",反之则资源成了"诅咒";政体的形式(政治安排)直接决定着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统制的国家倾向于"资源诅咒",议会制的国家倾向于"资源恩赐";制度效能同样影响着资源增值效应的方向,随着规则质量、法制能力、反腐能力、政府效力的提高,"资源诅咒"让位于"资源恩赐",规则质量和法制能力的增长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和相互制衡使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区域性冲突与摩擦时有发生。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冲突如何影响国际经济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不断涌现,但深入的实证分析并不多见。作者基于2000—2015年中日政治关系与经贸往来的月度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结构突变检验与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对国际政治冲突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中日政治冲突对中日贸易产生了破坏效应,冲突级别越高,破坏效应越大,但这种破坏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第二,中日政治关系紧张还导致中日双边贸易部分向第三方国家转移,具有贸易转移效应,而且对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对日本的贸易转移效应。该研究不仅揭示了长期以来"政冷经热"与"政冷经冷"之争的根源,而且可为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政治冲突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6日,“亚太新秩序:政治与经济的区域治理——第三届亚洲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高校、研究机构及驻华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诸多路径之中,《心理文化学》一书持一种文化差异论的理论创新逻辑。基于中西不同的基本人际状态和心理文化结构,《心理文化学》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理论体系,诸如伦人对外关系模式、"服国"的国家政治形式以及包括"亲人文化"、"熟人文化"和"生人文化"的天下体制世界秩序观。心理文化学的理论创新路径基于文化本质差异论的前提,由此所产生的关于理论创新来源的文化本体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亦即探讨理论生产与知识来源的文化假定,包括文化差异是本质差异还是程度差异、文化之争还是制度之争以及文化还是利益影响等问题。《心理文化学》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一种微观文化学的路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理论创新的文化差异前提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与中国,经历何其相似: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现在又都是处在发展中国家之列;灿烂文化而互有交往,古有唐僧往印度取经,近有泰戈尔往中国讲学;在20世纪40年代末,先后摆脱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束缚,走上了独立、自主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