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效应和普惠效应,既有助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居民消费,也有利于满足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型消费需求。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虑政府和企业中介作用、人力资本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推动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变化态势呈现倒“U”型,其中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最为明显,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内在机制存在着“数字经济发展→政府财政增加、企业家精神提高→居民消费提质增效”的中介效应传导路径,且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非线性影响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把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助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激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让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建设科技、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不仅是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水平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原磊  张弛 《中国金融》2024,(2):77-78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谢芬  杨颖 《税务研究》2024,(2):120-125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引擎,彰显了我国内生动力的调整动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兼具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双重意蕴。生产力革命和产业发展为税收提供汲取之源,税收在立足经济现实承担组织收入职能的同时,更要着眼未来,发挥引导激励职能,促进科技创新、生产力进步和产业质量提升的互动共振,这在百年变局之下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本文厘清税收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机理,分析现有税收政策对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制约,为明确税收政策优化调整方向提供基础,认为应从强化生产要素融合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层面优化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目前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鉴此,从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入手,从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精准配置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创新赋能效应五个方面剖析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认为中国应从创新构建数字化产业体系和政府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两方面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可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且表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产学研合作在金融集聚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应加强金融集聚建设,加快产学研合作标准化、网络化,为支持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促进城乡融合的新机遇。本文借助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还通过推动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水平提升存在显著的劳动力转移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此,应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精准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破除劳动力转移阻碍,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战略布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全面且基础性的。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既要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做好新定位,又要根据数字经济产业的新特点、存在的不足选择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当前,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存在规划设计欠科学、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主体散而小、产业发展初心坚守不足、产业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产业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就必须紧密融合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具体布局,从规划、导向、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等多个维度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全方位驱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9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表现,在经济发达城市表现更为突出。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市场需求、人口质量和创新活力的中介效应依次提高;数字经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优化城市资源配给、促进空间协调发展以达到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而金融发展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推进金融发展,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通过资金导向机制、需求拉动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的联合推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发力,构建有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理念培育的长效机制,将政府和市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完善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体系;加强金融服务贸易和创新型企业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导和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良性循环,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经济增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角度,阐释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并选取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发展效应和收入增加效应均为正,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更显著,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效应和收入增加效应更显著。据此,我国应着力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整体质效,重点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有效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测度的各省份农村产业融合指数和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技术创新和创业活跃度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助推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效应和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创业活跃度,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南方地区的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高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水平地区的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正>2024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频词汇。新质生产力之所以被高度关注,是因为其代表了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养老金资产作为长期资金天然具有长期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二者相互契合、互为补充。引导养老金资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既具有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工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而市场分割在这一影响中呈现负向调节效应。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提高创新水平来增强工业产业链韧性。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工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会因地理区域、能源丰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在北方地区和能源贫乏区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婧 《中国外资》2023,(24):60-63
<正>政府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既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又存在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路径机制上,政府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科技财政支出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标志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规划》还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将在“十四五”时期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孕育的生产力。本文在论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金融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可以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适宜的发展温床,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金融的推动。因此,需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从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政策性金融等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进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相结合,为深入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化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中、小城市以及中部地区显著;进一步基于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跨越第一和第二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国产化建设不仅要实现真替真用,更应该积极构建并发挥新质生产力价值,实现产品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逐渐完善,行业应用逐步拓宽。”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中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目前数字中国建设仍然面临数字经济发展受限、数字治理模式滞后、跨界危机频繁发生、大国竞争持续加码等现实挑战。从顶层设计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数字治理水平、提高国家国际竞争韧性等重大战略意涵。为此,应健全和完善国家数字治理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数字领域发展所需各类基础设施,增强国家数字规则主导能力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洁  石依婷 《武汉金融》2023,(5):51-58+20
发展数字经济是开展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必然之举,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发展数字经济能否改善区域碳排放水平,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于碳减排与碳增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区域碳排放量,提升碳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公众环保意识从而改善区域碳排放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以及政府支持水平较高省份的碳排放量和碳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建议采取差异化、动态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为低碳减排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