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使人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社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和发展程度。文化软实力是诸多软实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文化创作相互结合。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能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综合国力和城市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到上海这样一座拥有百年电影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今国际社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和发展程度。文化软实力是诸多软实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文化创作相互结合。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能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综合国力和城市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到上海这样一座拥有百年电影文化历史的城市中,以繁荣电影文化作为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引擎”,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提升上海软实力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作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要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加务农劳动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徐艳荣 《魅力中国》2010,(27):308-30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要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与之相适应,作为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群众文化工作已被摆上重要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回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历30载.审视30年的历程,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快速城市化的推动下,正朝着城市社会迈进.据预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到2020年将超过60%,中国的城市正在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中心.然而当我们审视迅速壮大的城市的时候,我们发现,城市在建设了许多的高楼大厦、绿地广场,形式上现代化了的同时往往缺少了现代城市的神韵——城市文化的独特体现.城市文化建设的滞后,使城市成为了缺乏灵魂的巨人.而且,在我们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的同时,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也长驱直入,使我国的文化生态,尤其是城市的文化生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中共十七大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0.
翟雯 《魅力中国》2013,(10):297-29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又从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把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首次将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充分证明我们的党已将文化工作作为党的更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13.
陈琰 《老区建设》2009,(10):40-41
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是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关键。本文就此作一探述。  相似文献   

14.
杨维周 《发展》2008,(1):42-4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我们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007年以来,甘肃省平凉市劳动保障部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15.
力争科学发展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16.
民生保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使发展成效真正体现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解决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的就业问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科技发展更要讲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18.
董乃德 《走向世界》2011,(34):36-37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为此,中央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本期开始,“文化齐鲁”栏目从文化的不同侧面,反映山东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发展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成果,展示山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动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王永芹 《特区经济》2005,(5):371-37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初期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