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是一种以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基础 ,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现代衍生证券技术形成的证券品种。它超越于股票、政府债券、公司债券之上 ,操作极为复杂。它首先在美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研究其运行机制 ,总结其成功经验 ,对于完善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意义不可低估。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说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后 ,把所持有的抵押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包装成证券 ,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 ,实现融资的行为 ,它是抵押资产证券化( Mortgage— backed …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被认为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提高资金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分散银行风险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总结了中国建设银行在国内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情况。探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分析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法律、信用、证券市场等方面的障碍,以及如何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3.
赵小卫 《中国市场》2010,(3):104-106
本章由金融危机的背景引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定义、产生和发展等相关知识。由于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合理的定价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际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一般微分方程法对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了定价。最后,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定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资产证券化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正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它是牵涉到金融、法律等众多方面问题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应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纳入《证券法》规范系列,对拟证券化的住房抵押贷款实行信用评级依法设定为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信用加强是住房抵押贷款得以成功实现证券化的关键因素。由于在现阶段我国不完善的保险和担保体系的制约,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加强将主要依赖于内部信用提升。但着眼于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向纵深发展,我国应逐步建立并完善由政府主导的保险和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国外通行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它为银行流动性注入活力,是金融活动证券化的重要体现。它在对金融资产重组的同时,开创了证券新品种和新的融资形式。为使这项改革付诸实施并顺利推行,需要解决好贷款抵押证券的发行、发债资金的使用安排、债券的还本付息、风险防范等一系工作。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许多现实意义,我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但是要进一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简单地说,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一家特设中介机构(SPV),由其以购买的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而发行证券的行为或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一个亮点,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增强抵押贷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丰富金融产品、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等作用.因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点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金融业的发展日国际化的背景下.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我国目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工作,却有重重障碍,对这些障碍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商》2015,(28)
近些年来,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发展进度是十分缓慢的,在我国全面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对弥补住宅业资金缺口、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合理配置社会闲置资金、刺激居民购房有效需求等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目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状,目的是发现在我国现阶段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为我国以后顺利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一些理论研究。本文运到查找文献法、类比等方法找出我国目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需求缺乏动力、一级市场有待改善、二级市场需要完善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经论丛》2002,(6):58-6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1世纪的金融潮流,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本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入手,力求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伴随着住房价格的不断提高,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发展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也不断暴露出来。针对不同风险而出现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便成了金融机构研究的重中之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法,将金融机构与证券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让住房贷款变成可以流动的证券,它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是一种极其有效的金融创新工具。然而回报必然面临着风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将风险转移以及风险多样化,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势必将部分风险进一步的扩大到整个系统之中。因此,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规避相关风险,做好防范措施,让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积极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主体是三家政府特许的机构,它们只对符合规格的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而其他不合规格的抵押贷款只能由私人机构代理其证券化业务,并需要进行一定的信用提高,这称为非代理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对这类贷款的信用质量及其所支持证券的信用增级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评级机构计算信用提高程度的方法,以期对非政府支持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给予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晖  袁泉 《江苏商论》2006,(2):158-159
本文介绍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发展历史上风险防范的一些成功经验,对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从建立个人征信制度、建立住房抵押贷款的保险担保制度、推进和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晶 《财经论丛》2000,(6):49-54
针对我国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形式的多样性、个人购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化、二级市场及其通过廉租房建立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发展我国个人购房抵押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旭东 《商场现代化》2005,(12):272-273
美国是当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最发达的国家,本文通过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的详细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早偿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传中  涂序平 《北方经贸》2005,(10):103-10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业界看好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一个突破口,其中发行的抵押资产担保债券面临着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但是它还面临着提前偿还风险这种特殊的风险。本文试图从早偿风险的影响因素着手进行分析,列出了几大影响因素,主要的有经济周期、市场抵押利率和季节性因素等,并对早偿风险进行了定量测算,介绍了国外的基本模型,并提出了防范早偿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施的首个国家,相比之下,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也还处于萌芽阶段。针对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应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设想,促使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管理的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上世纪60年代末期新兴的金融产品,目前,已在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实施。本文通过对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借鉴,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本文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在分析和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情况,方案设计和交易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方案,第一阶段也就是短期应以住房抵押贷款 表内证券化模式作为试点突破,条件成熟后再采取第二阶段的模式,即住房抵押贷款 表外证券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许辉 《商业研究》2003,(18):124-125
目前我国住房一级市场已初具规模并迅速扩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投资环境日趋成熟,商业银行希望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其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坚实后盾,因此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