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城市也是一种区域。从世界范围看,国家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联合协作,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趋势。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其社会制度如何、经济发展阶段如何,都不可能生存在“经济真空”之中。孤立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不可能取得经济的健康增长而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一国范围之内,更不可能靠建立自给自足封闭式的区域经济体系而进入先进地区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创造性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对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创造性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对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解决"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关键在于挖掘其内在矛盾,认清发展规律。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理念人性化,在建设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深化人类对于生态建设的认识,使人们生活在更高层次的文明之中。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漫长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其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需要长期努力,持之以恒。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如何进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历史进步不可超越的一种经济形式。它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以市场交换为直接目的,自由、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通行原则,追求利润是商品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它对道德…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户不仅是基本的消费主体,更是基本的生产主体;不仅是独立的生产经营管理主体,还是独立的利益分配主体;不仅是经济主体,而且是农村几乎全部私人生活和一部分公共生活的主体。由此决定着中国农户经济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于此有多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市场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内在契合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市场经济总体上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但也存在与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转轨时期的基本国情使我国政府在干预市场,使其更好的为节约型社会服务方面困难重重,加之市场经济的内在因素和节约型社会内涵的广泛性,决定了市场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不可能完全契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将会有效的减少二者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正> 从1990年起,中国的经济运行将遇上一个新的难题,即还债高峰期。它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治理整顿和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若不及时对债务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良策,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将发生很大困难。一、中国国债的历史回顾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主体向国内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公民个人发行的债券,如国库券和各种公债等;它是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方式,是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货币流通和投资,协调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新中国建立初期,百业待兴,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我国在50年代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都相当低,国债的平均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投资者之间关系的错位及纠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三个参与主体,三者关系的协调发展决定着证券市场的命运。本文通过列举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与证券公司诸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不规范行为,并分析其内在动因,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将这种错位关系纠正过来,以保证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7,(4):4-16
当代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决定市场经济、资本关系的同时存在,社会主义既不能绕过市场经济,也不可能"超越资本";资本包括私有资本和公有资本两种历史形态。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内在矛盾展开的必然结果,是迫使劳动者个人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公有资本的强大积累功能与增进人民福祉结合,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因;公有资本的创新动力及其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免疫力",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冲破资本主义桎梏,持续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它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的历史合法性。本文也是对资本与公有制不相兼容论的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