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特征,根据合理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可比较性原则选取了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两个子系统序参量的协同度模型,并实证分析了2005~2012年间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有序度和复合系统的协同度。研究发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大概路径是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同步协同发展且二者的协同程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机理进行阐释,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了2010-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度。研究表明:2010-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科技创新有序发展速度较快,且于2014年赶超实体经济子系统;2011-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协同度上升幅度较大但总体仍呈失调状态,相邻基期协同度呈波动下降态势;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和低协同演变状态,二者的协同互动尚未达到一个稳定理想的水平,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从营商环境、产权保护、普惠政策和金融改革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人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经济哲学为研究逻辑,认为能源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战略协同机制。构建了能源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认为能源技术创新的能源效率系统与能源消费系统是构成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子系统,必须整合两者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机制才利于能源经济系统的良好运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梅 《技术经济》2003,22(4):59-61
<正>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持续增长是指不为短期波动掩盖的一种量的增长。”可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一个长期概念,即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经济总量是否具有  相似文献   

7.
经济与科技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杠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内生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生驱动器,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经济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增强聚集效应、创造科技创新扩散机制是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秦宪文 《经济师》2001,(8):8-10
经济增长既有量的要求 ,又有质的规定性 ,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我国经济在数量上高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着质量低下问题 ,其实质是经济资源的低效配置 ,根源在体制。要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就必须采取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9.
10.
宋晶  高旭东  王一 《技术经济》2017,36(12):23-29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等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创新环境和资源要素共同形成的网络化复杂生态系统,并将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创新主体、服务机构、资源要素和创新环境四个维度。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内涵界定和构成划分,认为创新生态系统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支撑作用,经济增长对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M Solow余值理论思想,从理论上构建了区域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数学模型,为定量评价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以河北省为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对我国各区域创新战略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过去主要以资源投入规模衡量创新能力的战略理念亟需调整。那么,创新质量能否比创新投入规模更好地解释区域高质量发展机制?为此,首先以区域创新全过程质量模型为依据,构建区域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方法评价2016-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创新质量;其次,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评价同期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我国区域层面创新质量与高质量发展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质量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解释力;而且,相较于创新投入规模,全过程创新质量能够起到更好的解释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各省市全面提升创新质量和谋求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丽文  曹璐 《技术经济》2017,36(7):48-55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理论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测度的多层次评价模型;从宏观经济生产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经济效益三个层面探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通过西部地区不同层面经济数据,以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和DEA模型实证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影响,以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企业跨期经济效益评价梯阶层次模型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基于“双循环”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测算2003-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及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ICT)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中介效应、动态门槛效应模型对ICT资本结构变化点及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CT资本深化作用明显,ICT资本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将提升2.8%~3.6%;从传导机制看,技术扩散效应、人才配置效应和自主研发效应是ICT资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起非线性调节作用,随着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越过门槛值,ICT资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但人才配置位于倒U型左侧。该结论表明,当技术扩散越过对经济发展质量正向影响的临界值时,ICT资本积累将成为经济发展质量阻碍因素。通过揭示中国经济亟需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换的内在逻辑,为促进内循环经济投资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薇 《中大管理研究》2007,2(4):142-154
本文在诠释Martin和Ottaviano的“增长与集聚”关系模型基础之上,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产业集聚通过市场规模效应、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以及社会资本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区域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聚,二者进入循环累积因果过程。最后建立了我国各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制造业产业集聚度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验证了它们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京哈—京广铁路线、沿海经济带、乌鲁木齐至广州的铁路线和黄河、长江、珠江以及京包—包兰铁路线正好形成"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实行"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不仅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度的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区域内外部的合作等措施促进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的尽快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知识可达性(knowledge accessibility)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与其他有关区域(同样也包括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知识流动(溢出)的便捷程度。知识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高度可到达(可进入)的区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区位依赖(location-dependen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一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知识可达性的高低(或大小),反映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潜力",而这种接触机会、接触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