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市"无恐     
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湖南代表、私营企业家梁稳根自认为在电力设备制造上有优势,又急切地想让总理知道自己的远大抱负,话说得有点过头.朱总理急切地问这位老乡:"你现在做了多大的电力设备?""我们还没有做."粱代表有些尴尬.朱总理"在行"地说:"我肯定你做不出来,因为全国能做60万千瓦(电力设备)的已有3家了,设备都过剩,你到哪里去找市场呀?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观察市场."对市场静心观察,来不得半点浮躁和意气用事.也许正是朱总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避免了一位私营企业家的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给一个赞美理由 一位贵族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 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在CCTV2001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会上,中国"企业家教父"柳传志问宁高宁一个并不严肃的问题:你高尔夫球打几杆?宁高宁答的却比较严肃:只打过一次,以后再没打,这个球不适合我的性格,因为太慢,要等,要运气,有很多的规矩,所以这个球我以后可能也不会太打!这话听起来有点傲慢与偏见,这位华润集团掌舵人喜欢打节奏快而又节省时间的网球.  相似文献   

4.
賈可 《经营者》2015,(2):18
如果读《汽车商业评论》能激发你的创造力,那说明我们的激情没有枯竭;否则,即使自己不厌倦,这本杂志也没有意义"喂,亲爱的朋友,《汽车商业评论》出刊100期了,你说,我们的存在对你是有必要的吗?"梦里面,我千百次截住每一个过往的人,不厌其烦地问。你慷慨地一次又一次拥抱了我,嘴里欢喜又疑惑地答:"有必要呢,但是,难道你自己不相信吗?!"  相似文献   

5.
沉默也是一种力量在踏进这家美资文化传播公司的大门之前,苏眉做了一次深呼吸,看看窗外湛蓝的天,自言自语:"苏眉,相信你自己,加油!""你好,我叫苏眉,你可以叫我Coco,请多指教!"苏眉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快乐地"旋转",热心地向每一位同事问好,所到之处,裙袂飘扬,  相似文献   

6.
正我整天面对众多服务对象,对如何做好服务工作感受很深。如我们每年都要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一次当面认证,以防止养老金冒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退休人员对此不理解。曾经有位退休人员到办公大厅大吵大叫"不就是怕我们死吗"。开始我也觉得委屈,但转念一想,服务对象有怨言、有意见,表明我们政策宣传不够,工作没有做到位,于是赶紧赔着笑脸说:"劳动保险处为你发养老金,就是你的家,你平常很少回家,就权当一年回家一次。"接着递上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8,(5)
<正>权利指数:精彩语录:"人一辈子总是要做一点自己的事,有的时候可以拉开很长的时间做,有的时间你只能强度很大地做很多的事。这是你自己无法选择的,如果机会来了,你没有把握住它,懒懒散散,那么过去就过去了,所以该拼就要拼。"媒体评论:由央视的名主持人到远涉重洋的学子,再到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最后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而以一位文化经营商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则是杨澜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转换。——财经人物库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第一次接触公益是远赴贵州支教,第一次走出省外看世界;之后自创了"英语之家"项目,为解决学英语缺少氛围、交流缺乏伙伴的问题.虽然最后项目夭折,但给我的启发是,一定要做自己爱的事情.正如有句话说的:"如果你真心想做这件事,你会有一百万种方法,如果你不想做这件事,你会找到一百万种借口."  相似文献   

9.
一个做股票的朋友,有一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一辈子只能遇到6次牛市话还没说完,我就一个激灵:"是从开始投资开始,还是说从生下来开始,无论你做不做投资,都只有6次机会?"他肯定地回答说,从生下来开始算可能有点夸张,咱们就从25岁开始吧。无论你做不做投资,也只有6次旁观牛市的机会,是抓住机会还是与之擦肩而过,就看你自己的了。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公私不分的人。阿丽在办公室喜欢上网聊天、用电脑写私人信件,几次让老板看见了,她也不在乎。一次,阿丽在同外地男友"煲电话粥"时被老板看到了,叫人事部辞退她,有人为她求情,老板怒气冲冲地说:"你认为她只打了一次私人电话?她肯定经常这样做,否则怎么连我都不防?" 二、脚踏两只船的人。大李是个业务  相似文献   

11.
韩际平 《数据》2012,(12):1-1
正不管你是注意还是没注意到,一股汹涌的浪潮正在或更准确地说,已经汹涌地向我们席卷而来。什么浪潮?——"大数据"的浪潮。说到"浪潮",不禁想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一本风行世界的书——《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将人类发展史划分为:第一次浪潮的"农业文明",第二次浪潮的"工业文明",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他有一句名言:"惟一可  相似文献   

12.
郗伦 《人力资源》2013,(9):22-23
在微信上看到一则小故事:英国某小镇,一个青年整日以沿街卖唱为生。有一位华人妇女,远离家人,也在这座小镇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屡屡相遇,时间久了,彼此熟识。一天,华人妇女关切地对小伙子说:"不要再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你完全可以拿到比现在高得多的薪水。"小伙子听了,先是一  相似文献   

13.
误解1:跑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没有哪一种健身方法是最好的,对青少年来说,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追求"最好",可能是想取得效果"最快"。求快也是一种误解,取得健身效果需要要时间和耐心。误解2:如果你不是每天1小时、每周5天锻炼,做什么都白做不要相信这种偏激的理论。事实是,即使每天坚持锻炼一点点时间也会有很多益处。研究表明,每周两三次半小时的行走就能明显减低心脏病发病率、降低血压、缓解压力以及增强精力和免疫力。误解3:只要你小心注意,锻炼前不做热身运动也可以大错特错!训练前、后轻柔地伸拉及放松肌肉最能防止多种严重运动损伤的发生。误解4:节食就能减肥并非如此。超过90%的靠节食减轻体重的人会反弹。节食只是暂时少  相似文献   

14.
打破常规     
<正>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口。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  相似文献   

15.
走进高安市审计局荣誉室,映入你眼帘的是那一排排金色的奖牌和奖状;走进高安市审计局的办公室,你看到的是审计人员精神饱满地在办公桌前紧张工作的身影;与干部职工交谈,你能感受到他们作为高安审计局一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白雪 《企业文化》2005,(1):56-57
你愿意迎合下属吗?在如今强调管 理权威的情况下,"愿意迎合下属"可能 是个不受欢迎的违背时代潮流的伪命 题。 德鲁克年轻的时候在德国留学,因 晚上经常看歌剧,认识了一位著名的资 深剧场经理。有一天,看到剧场经理忍气 吞声地忍受大牌明星的傲慢,德鲁克说,  相似文献   

17.
主动性     
<正> 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什么是主动?让我告诉你: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也就是说,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偿。再次之,就是这样一些人,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这些人不会得到荣誉,报偿也很微薄。  相似文献   

18.
<正>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923—1929年任美国总统)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您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戴尔·卡耐基也懂得用涂"肥皂水"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一次,卡耐基在纽约租下一家饭店的大厅,准备在那里搞一次为期一个月的短期培训。就在他把所有的票都印好  相似文献   

19.
<正>1、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前几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你最想拥有什么?"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健康"。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福     
一次随一老人去探望他一位卧床不起的老友。见了面,两个老人的问候语特别有意思:"还吃得?""吃得。""还做得?""做得。""你可真有福气呀。"床上的老人满脸艳羡。能吃能做,就是福,这话令人感动。劳动是福。"福"字的写法就与劳动密切相关:"一口田"。有了田就有饭吃,有饭吃就是福。但天上不会掉馅饼,田里也不会自动冒出干饭来,要靠劳动。劳动与福的姻亲关系非同一般。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说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