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同德 《江南论坛》2003,(2):36-36,45
党的十六大特别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乡镇党委、政府的“第一把手”,面对基层千头万绪的工作事务,最重要的是首先抓发展!抓住了发展,就是抓住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宜兴市和桥镇的实践证明,唯有发展才能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谓“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那么,作为党政“第一把手”如何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呢?联系实际,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花强 《江南论坛》2011,(11):48-49
新建镇地处宜兴市西北,是宜兴市西部工业重镇,也是宜兴市的百亿强镇,相继荣获无锡市民营企业“十佳创业基地”、“江苏省百家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江苏省十强产业特色镇”、“中国化纤纺织名镇”、“全国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国环境优美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新建镇空间布局日趋优化,  相似文献   

3.
老河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51万。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调整思路,努力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狠抓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城市工业企业改革、大厂大企业配套等相结合,全面推动乡镇企业新一轮大发展、大提高,取得了良好成效。1狠抓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找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支撑点自古以来,老河口城镇形象在荆楚大地小有名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了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宜兴市张渚镇政府在宜兴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镇实际,以加快转型稳增长、做优环境提品质、繁荣文化显魅力、改善民生促和谐为总要求,扩大赶超之势,加快提升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建设“新兴产业强镇、生态宜居新镇、历史文化名镇”,全力推进产业高科技、城市高品质、生态高文明、文化高品位、民生高福祉,为建设现代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济月刊》2011,(10):94-95
上海崇明县东滩·陈家镇自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城镇、上海市“一城九镇”试点之一、上海市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之佰,按照“生态镇、知识城、休闲地”的总体发展战略侣标,经过六年的开发建设,现代海岛花园生态城镇已经在资源政策优势的发挥、投资环境的改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功能项目的落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崇明生态岛重点地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6.
毛全球 《经济论坛》2004,(7):151-152
栾城县是省会石家庄市近郊县,总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5镇、3乡、182个行政村。近年来,我县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河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等荣誉称号。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平 《江南论坛》2012,(5):42-43
近年来,宜兴市官林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当好全市科学发展排头兵,争创现代产业重镇、生态文化名镇、和谐幸福示范镇"总体目标,大力开展"发展提升年"和"加快建设年"活动,积极提升产业水平、大力推动城镇建设,不断深化开放合作,致力促进社会和谐,全镇上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抓发展、促转型、惠民生,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8.
《江南论坛》2012,(12):69-I0001
西渚镇地处宜兴市西南,是江苏省有名的“蚕茧之乡”、“银杏之乡”、“花木之乡”,是“江苏省环境优美镇”、“中国亚麻纺织名镇”、“江苏省卫生镇”。近年来,西渚镇大力发展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9.
陆冬梅 《大陆桥视野》2012,(8):96-96,98
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大陆桥视野》2011,(12):94-94,97
“十二五”时期,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本文通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并以哈密地区伊吾县城镇为例,提出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乡镇基层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必须不断增创乡镇发展新优势,增强乡镇经济竞争力,实现富民强镇。为此,就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来抓。乡镇领导班子统一认识是环境建设的关键。要建设经济强镇,首先要解决领导班子的观念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抓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我们平乡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 ,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小城镇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为小城镇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抓宣传 ,增强全民城镇意识。一是在各行业干部职工中开展唯物论、无神论常识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为目的 ,以《倡导科学文明 ,弘扬唯物论、无神论》、《现代社交礼仪》和《平乡县文明市民手册》为基本教材 ,从教育系统抽出两名骨干教师 ,巡回讲授“两论”、科普和…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吉林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1997年与1981年相比,建制镇由101个增至446个,增长3.4倍;小城镇人口由327.2万人增至1105万人,增长2.3倍。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增强,一批县城镇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南论坛》2010,(1):I0001-I0001
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为了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曹桥街道在中共平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街道经济发展要求,从环境建设大局出发,以“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居更佳”为生态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把打造“生态曹桥”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来抓。作为实现街道经济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5.
葛天平 《当代经济》2005,(12):40-41
湖北省15个小城镇总面积265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财政收入达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3000多元,最高的达4400多元。从总体上看,这15个镇工业已经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通过产业兴镇,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加快湖北省小城镇建设,探索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戴浅语 《时代经贸》2013,(12):178-179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四化”的重要保障,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试验区,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方式实施小城镇建设,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形成了“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成都特色,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17.
白沟 ,作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之一 ,在新形势下 ,如何在拉动区域经济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顾、总结、分析、思考 ,我们感到 ,摆在白沟人面前的最大课题是发展。唯发展才是硬道理 ,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白沟的命脉 ,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白沟的未来 ,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白沟事业的总纲。一、统一思想 ,统一意志———唱响经济快发展的主旋律。把加快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主基调 ,重在统一思想。我们抓了两件事 :一是回顾总结白沟走过的历程 ,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 ,学习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五”、“十一五”以来,垦区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按照“撤并生产队,建设管理区,发展小城镇”改革发展思路,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特别是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显现,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成为全省城镇化发展的领跑者。目前黑龙江垦区城镇化率已达到85%,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四化”的重要保障,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试验区,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方式实施小城镇建设,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形成了“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成都特色,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20.
白沟镇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是全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和北方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白沟市场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知名市场,为全国50强市场之一。近年来,白沟镇加大两个文明建设力度,走出了一条依托市场发展经济、带动小城镇建设的成功之路。一、抓实一个基础:高起点制定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1992年底,我们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制定了《白沟镇近中远期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专业市场分布、交通、电力、通讯、绿化、消防、给排水、居民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