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前沿》2006,(5):88-88,F0003
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没有法治,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相似文献   

2.
范燕青 《江南论坛》2000,(11):10-10,4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内涵、目标和任务。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社…  相似文献   

3.
张芝玲  乔扎根 《经济师》1999,(11):41-41,5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  相似文献   

4.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改变,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式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把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法律治理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对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我国入世后应对新的挑战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党政干部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人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当代中国的各种法律制度,刑法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法律层级上看,刑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法律部门,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它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对罪犯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也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刑事法律依据。因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对其全面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赵勇 《经济师》2001,(6):181-182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如果没有健全,完备的法制体系,对市场经济说体及其他行为加以行之有效的规范,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般地讲,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管理国家衙务和社会事务,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必须依法办事,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都应建立相应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明确把“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无疑,依法治国将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时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要任务。 一、必须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以法治国,就必须不断加强各项法律制度建设,同时要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法治观念。这种法治观念,应当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突出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的政权性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突出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极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一、“法律至上”原则的重要性 “法律至上”原则是现代法治的精义所在,是现代民主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理论界一直将“法律至上”原则视为资产阶级法制观,害怕提“法律至上”原则会削弱共产党的领导,有时使用“法律至上”一词,也是模棱两可、闪烁其辞。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却一直是重视这一原则,并按这一路子走的。如早在十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写进报告和党章,同年新通过的宪法也加进了“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十三大时,不仅重申了十二大和新宪法的提法,而且还首次提出了“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的著名观点;十五大时,又提出“依法治国”,并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时,更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也要“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党虽然未明确使用过“法律至上”概念,但近20年的实践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早已尊奉了“法律至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但是,从过去习惯的“人治”过渡到“法治”总有一个过程。目前依法治国突出的问题是,法治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法律监督机制未真正发挥作用;立法上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执法、司法严重不公,不能取信于民。鉴此,我们应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法律监督,严格秉公执法和司法;健全法制体系,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指出,要“保证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依法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他反对“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学习经济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通过对经济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学习,提高对经济法在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中作用的认识,增强经济法制观念,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要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依法行政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主要是依法行政。海关是代表国家对进出境实施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执行中央统一政令,把好国家经济大门,是海关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7.
刘小玲 《经济改革》2011,(10):72-73
2006年以来,陕西省神木县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取得明显成效,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努力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覆盖1、突出重要法律知识的普法宣传,提高了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和法律意识,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共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这是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行政法就是规定国家行政组织、规范行政活动与行政程序的准则,是用来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一门部门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中心内容,是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实施,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关键环节。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我们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也就是说,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依照法律来进行。这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在整个国家机关中,行政机关所占的比重最大,部门多,大量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由行政机关负责起草拟订,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大都需行政机关贯彻施行,范围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大,与公民的关系密切。因此,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促进各级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乾 《经济论坛》2006,(11):120-121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公民通过诉讼直接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在我国法律界和司法界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设立公益诉讼制度尤其是经济公益制度,制裁侵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势在必行,它的设立将对我国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一、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