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发展责任冯海发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是对传统的排斥市场机制、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但并不是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完全否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仍然承担着重要的农业发展责任,如果没有政府对这些责任的履行,农业...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我国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只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我国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只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我国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只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社会主义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结合刘祖护在当前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普遍持否定态度的一个问题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但各方面论者对“传统社会主义”之所指以及对“计划经济”的评价并不完全相同。另外,人们存在疑虑比较多的一...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属性和特征的准确揭示。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被一种传统观念所束缚,这就是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属性。改革开放的深化,逐步摆脱了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对推动改革和发展经济起到了重  相似文献   

7.
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计工作应为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我们认为,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统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重要。而特别在市场营销信息及宏观市场监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刘书婷刘连方郭学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是简单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完全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一步步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中产生并很快地发展起来。它所制定以及执行的相关法规和法律都代表着国家表现出的集权管理意志,然而这些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不完全符合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想维护好市场秩序,保持市场正常、平稳的发展,除了必须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之外,还要合理的利用工商管理的职能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优胜劣汰、推动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跨世纪发展要求的各级人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已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医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院发展的要求。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的核心,涉及面广,深层次问题多,操作难度大,因而,如何稳步推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市场主体的各个企业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有战略眼光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超前规划。由此 ,长期计划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长期计划指标制定方法的不同 ,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现仅就“水平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来的弊端及如何正确应用作一探讨。  一、“水平法”自身的弊端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及新形势下计划管理的要求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需…  相似文献   

12.
教育应面向市场经济培养人才樊惠杰,张生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教育要与之相适应。因为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引入市场机制,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逐步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的今天,怎样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计划管理怎样搞?计划理论如何更新、发展?是许多人为之困感的问题。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钟契夫同志主编的《计划管理原理》一书,比较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计划商品经济和计划管理问题,反映出我国计划管理理论的更新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提高的过程:一是选择和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二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初步改革,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三是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5.
一、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 当前改革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财务人员要抓住机遇,树立新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得心应手,搞好财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计划是否相容,这得要看我们如何理解计划的内涵。从体制的角度看,如果把计划理解为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或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体制,那么市场经济与计划是对立的。从经济运动的角度看,如果认为计划是指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上,趋势上的一致,比例性,计划性,市场经济与计划就不是对立的。因此,我们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否定原有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行政手段配笠资源的组织方式,而不是否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17.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市场决定计划,计划对市场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应当建立在以市场为中心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决定计划,计划服从于市场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调节社会资源的两种手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计划与市场关系中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决定计划,计  相似文献   

18.
毛峰 《经济师》2000,(8):133-134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宏观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必须支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 ,即在积极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 ,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中的合作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它们与国有经济相结合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为改革开放带来了勃勃生机。面对新形势 ,宏观上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引导 ,亦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户籍管理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中国已实行了近50年,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0年之后,现在已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和限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已到了必须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时候。“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新思路,这是针对我国目前城乡经济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改革户籍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城市化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黎斌 《经济导刊》2009,(9):58-59
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各经济区域进行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新的伟人实践,也是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宏伟的系统工程。对于正在面临战略转型期的西部省份来说,要想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超出常规的进行跨越式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