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市场》2005,(1):21-21
市场是个小社会,要“管好”又要“管而不死”。我们的原则是“你投资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你赚钱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露也锋芒     
海风 《商界》2003,(11):64-65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商人”,但是我懂得“剑在鞘中仍是剑”的经营韬略,有一种“不露也锋芒”的霸气。  相似文献   

3.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相似文献   

4.
《华商》2014,(18):75-76
有一对夫妻,老公正看着电视,啃着瓜子,忽然间老婆从厨房喊着:“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电灯?”老公不耐烦的说:“我又不是水电工!”没多久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冰箱?”老公不耐烦的说:“我又不是电器维修工!”又过了一会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酒柜的门?”老公觉得很烦,生气的说:“我又不是木工!”然后就跑到外面喝酒解闷。过了一小时,老公觉得心有愧疚,决定回家把那些东西修—修,但是回家后,发现东西全修好了,便问老婆:“东西为什么都修好了?”。  相似文献   

5.
大哥大与名片之类张春熙我手里至今还没有“大哥大”。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一部“大哥大”。那玩艺儿实在方便,实在有用。可是,有时候我见了“大哥大”,连同某一些手执“大哥大”的人,从心里烦!(如果我的这种心态冲撞了谁,对不起,请原谅!好在我说的都是实话。)...  相似文献   

6.
刘丰的雄心     
刘丰的雄心郭国勇“我不是为了赚钱,我要创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流通模式。”一看这么大的口气,笔者不禁有一种“此人是吹牛”的感觉。可是仔细一了解,还真信了。说这话的名叫刘丰。其实,他的“大话”还多得很,其中有一句是“我的目标是迫赶荣老板”。荣毅仁荣老板当年...  相似文献   

7.
旧梦无题     
何苦 《国际市场》2007,(8):52-53
董桥有一文,谈到台北三爿咖啡馆的招牌很有情趣,一个叫“旧情绵绵”,一个称“佳人有约”,还有一个取名“潜意识”。我在信中对董先生说,我也喜欢第一个,而且跟老板相熟。我这个年龄,也能“怀”一下的“旧情”,最旧的,是从前的家门外开过了的有轨电车。绿漆车厢,掼下一路铛铛铃声,搀牢大人的手,跳上又跳下。现在回忆起来,像做梦。  相似文献   

8.
我是去年“5.19”行情启动后才涉市的初级股民。因在股市中跌打滚摸年余,收获尚可,便有朋友前来打探,“哥们,有什么好的投资理念介绍介绍?”我说“理念”谈不上,自以为是的”经验谈“倒有几条。现和盘托出,求教于股民朋友。  相似文献   

9.
赵云阳 《商》2014,(52):I0001-I0001
前些天,到一家制造企业调研,老板告诉我,他们企业“小团队”现象严重,一个部门往往都会有两三个“小团体”,他曾经也因为此事开除了几个员工,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问我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没。大到大型公司,小到中小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小团体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组成企业的主体是人,是有就会有思想,人与人交往,合得来的就会形成“小团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小团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赵一鹤 《广告导报》2006,(12):90-90
中国人对于时髦词追捧的热情向来就很疯狂,最近笔者遇到了很多食品、服装、通信、IT以及网站类的客户无一不对“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笔者遇到过无数次同样的情况,在企业客户还没有明确自己需求的时候,先把要求树立了起来:你看人家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看人家蒙牛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看人家麦当劳“我就喜欢”,看全球通“我能”,看人家可口可乐“要起由自己”,我就要他们那种的“我”,一定要“我”,也不管它的消费群体是年轻的、年老的、成功的、奋斗的、小资的、平民的、有实力的、没实力的,反正只要强调我,好像品牌传播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座谈会上,刘云山同志讲到有位作家说当作家要搞清楚“我是谁”时,他说新闻工作者也一样,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笔者深感此话很有针对性。对新闻媒体记者来说,只有真正认清“我是谁”,才会正确理解“为了谁”,才能明确知道“依靠谁”。  相似文献   

12.
《国际市场》2008,(1):54-57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国际市场》的。当时,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推荐“市场聚焦”的一篇文章。文章很有意思,于是以后我一直都关注这份杂志。几个重头栏目“卷首故事”、“特稿”等很有看头;像“咖啡吧”、“看世界”这些优雅的小栏目,语言幽默、寓意深刻,茶余饭后看看十分有意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集偏远山区和民族地区为一体的云南省弥勒县,通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这棵“梧桐树”,引入省内外龙头企业“金凤凰”,带动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稀”的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去年,该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90元。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我的观点虽然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做支撑,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传媒业一片欣欣向荣,何来“拐点”之虞?!而现在,当这个“拐点”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突然”出现的时候,业界则又是一片悲观之声,认为传统媒介(尤其是报业)发展的衰退期来临了。其实,这种观点同样是我坚决不能同意的。我认为,中国的媒介业(包括报业)在此番“涅磐”式的洗礼之后,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经常有朋友问我:“销售成长有没有捷径?”我说:“没有。”又问:“成功的销售有没有秘诀呢?”我说:“不知道。”朋友还不死心:“怎么才能脱胎换骨,从‘菜鸟’变‘大虾’呢?”在朋友的不断追问下我笑了——想起了自己刚刚进入销售行业时的困惑及成长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虾     
《广告大观》2009,(1):106-108
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参加了广东设计师跨界赈灾的“爱心集结号”。有天,付新华到广州巡视约我饭局,席间我提到“爱心集结号”的义举,她当即表态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聚会,朋友问我:“你们杂志的文章我怎么看不懂?”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其实我知道,看不懂《大经贸》的人还有很多,因为这是所有专业期刊的共同属性:“在外行眼里是内行,在内行眼里是外行”或者“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18.
态度     
《商务周刊》2009,(5):13-13
“生的猥琐,死的憋屈。”—针对有评论认为小灵通为3G让路而退市是“生的伟大,死得光荣”,有网友表示了不同观点 “他娘的,我一年多没看我的股票账户,前两天有人跟我说涨了涨了,我又下载了个行情交易软件,刚一装完的这一天,就开始跌停。眼泪都下来了,我又把软件卸载了。”—2月份过山车似的股市让股民们抱怨纷纷  相似文献   

19.
其实“快书包”是我的第二次创业。 此前15年,我一直在经营“龙之媒”书店,在广告业内颇有口碑。国外有很多专业书店,但中国大陆并不多见。大概在七八年前,我渐渐意识到“龙之媒”做不大,它更像个作坊,对我而言则是种生活方式。目前它已经连续十年稳定在七八百万的流水额,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很诚实,无论对与错,我会Tell it as it is(有什么说什么)。我有时还很凶悍,甚至拍桌子骂人,我敢!”这就是投资界“恶婆娘”坚持的真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