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控制国内饮料市场的"8大品牌"有7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品牌危机正在蔓延……2004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联合公布的当年"世界百强品牌价值排名"中,美国58家公司进入排行榜,而中国公司已连续6年无一入选。据有关专家解释,《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对入选"世界百强品牌"有3点基本要求:品牌价值必须超过10亿美元;至少有1/3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有公开的营销和财务数据。《商业周刊》关于品牌  相似文献   

2.
卷烟品牌培育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阳 《现代商业》2011,(20):199
本文结合我国卷烟品牌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卷烟品牌培育的诸多因素,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延伸、品牌文化和品牌维护,并根据这些因素提出了我国培育卷烟大品牌要关注这些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把品牌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之上,才能推动全国性大品牌的迅速成长,全面提升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3.
在武汉任何一处繁华商业街上,随处可见各种品牌的商店,可细心的武汉人发现这些地段几乎都被国外各大品牌所占领,而关于湖北本地的知名品牌店却寥寥无几。"十二五"时期,武汉人不得不面对湖北知名品牌不足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大都市里,我们看到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本土品牌,而一些具备湖北"品牌土壤"的一些小商小贩却只能长期打游击?为什么这些得到民众普遍喜爱的路边摊只能"蜗居"在城市的犄角,摆不上台面?为什么百年武汉的一流品牌廖若星辰?为什么湖北的品牌发展还只是一盘散沙?究竟湖北地区的品牌培育存在哪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杨小鹏 《中国品牌》2008,(1):124-126
品牌保护是中国企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只有有了商标保护才可能使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得到保障。然而,在国内众多知名企业遭遇品牌危机的无数案件中,最离奇也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康王"品牌被侵权一案。滇虹药业4年的维权过程中,不仅耗资上亿元,而且假"康王"产品越打越多、甚至由小品牌变成了大品牌,没名气打出了名。这为众多立志于品牌化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5.
精信整合传播集团董事长及执行总监陈一(木丹) 我觉得"江苏名牌战略联盟"这个概念很好,培养一些本土的大品牌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目前本土品牌"品牌"方面还是比较弱一点,在建立品牌方面晚了10年,而在目前这种市场态势下去建立品牌所要加的力度比以前要高很多。所以这种联盟的形式可以整  相似文献   

6.
跨国品牌在华危机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跨国企业面临的品牌危机暴露出了其品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品牌核心定位错位;本土化过于肤浅,没有实现真正本土化:漠视顾客利益,忽视了对中国市场的研究;急功近利,盲目进行市场扩张;忽略成熟期品牌管理.鉴于此,我国本土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品牌发展管理,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营销真理,重视产品质量,将品牌核心管理作为品牌规划的重要内容;重视消费者利益,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强化品牌执行力,优化组织机构;建立品牌监控体系,做好品牌管理档案与危机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7.
过去是偶像,现在是弃儿,或许是对那些曾经的商业偶像的真实写照每天全世界有上千个小品牌消失,每年有2~6个大品牌被收购或消失,它们曾经是商业偶像,但都因跟不上节奏而掉队了。摩托罗拉:光环不再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批准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百年老店"摩托罗拉被年仅13岁的谷歌收编。被收编不意味着品牌消失,但摩托罗拉的确有品牌消失的危险——谷歌在榨取完专利精髓后,摩托罗拉移动团队将沦为安卓硬件支持团队,品牌逐渐衰落直至消失,或是被谷歌转手卖掉。  相似文献   

8.
编前:2009年,世界市场同时经历剧烈的激荡。危机正在加速行业内的优胜劣汰.危机也给予一些企业扩张的机会。在部分品牌遭遇危机之时,也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逆势而动、主动出击。在夯实品牌质量的基础上推进品牌成长与扩张。  相似文献   

9.
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五大阶段,是一个品牌从耀眼到陨落,背后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叶生 《市场周刊》2004,(33):44-44
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管理的知识并不缺乏。相当多企业家本人就是一流的品牌专家,他们对于如何在中国这块土壤上迅速建立品牌显然要比那些传播国外成熟品牌理论的跨国公司要有效得多,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品牌奇迹,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突然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但同时我们又经常看到一个全国十大品牌可以在一夜间遗臭万年,成为媒体攻击的对象,只因为某个危机处理不当而造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品牌创建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俊如 《中国市场》2008,(22):48-49
"品牌"是中国体育产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什么中国没有国际性的大品牌。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很大程度上名牌是需要时间慢慢塑造的。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必须做一个长跑家,而不是一个短跑家,虽然那也很辉煌,却难成国际性的大品牌。本文就中国体育产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新安 《品牌》2008,(1):22-22
<正> 很多企业家问我,什么是大品牌,什么是国际化的品牌?我说大品牌不是表面上的形式,而是在于品牌的一种胸怀。什么胸怀?小品牌都是狗肚鸡肠,唧唧歪歪,都把消费者当贼看,狗眼看人低。其服务方式完全是看人、防人式的,心态极差:而大品牌则正相反,以博大的胸怀,给你绕梁三日般的品牌消费体验。比如我们的家具厂商说,"高端产品,不买,请勿靠坐!"宜家说"请坐上去,感觉一下它是多么的舒服"。再如我们的汽车销售店,要么服务冷淡,要么过分热情。我  相似文献   

13.
我在湖北一个地级市场做啤酒代理,2006年才开始,可以说是个"新手"。做啤酒的同行都知道,每个区域都会有地方强势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外来品牌很难进入。对于一些大品牌产品来说,可以依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采用错位营销方式,避开和地方品牌的正面冲突,占据高端市场。而小品牌要进入市场,就难免和区域强势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14.
品牌年轻化是近两年无法绕过的营销话题,2018年随着天猫国潮节的推进,国内的营销领域掀起了一阵国潮风与联名热,一众老品牌以一种"网红"的面貌引爆了社交话题讨论,而品牌年轻化成为各大品牌营销中的重点课题。企业永远都需要去抓住年轻用户群体,这不仅是消费者更新迭代的需求,更是企业成长的必经环节。品牌年轻化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文化的变革,现如今两"代"  相似文献   

15.
张兵武 《品牌》2008,(1):25-28
<正> 新的时代带来商业领域的新问题,品牌管理因而呈现新局面。新的动向由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所引导。这些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的作为,直接决定品牌价值的升降。这由美国《商业周刊》与国际知名品牌评估机构 Interbrand 联合发布的"全球100最有价值品牌榜"得到了直观呈现。由于这一排行榜在品牌价值评估领域影响力最大,权威性也最高,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全球企业品牌管理的风向标。"全球100最有价值品牌榜"从  相似文献   

16.
我国烟草产业大而不强,烟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在市场化改革中,要不要继续坚持烟草专卖制度,如何看待烟草市场的特点,如何持续推行大品牌战略,如何应对国际烟草巨头的挑战,这些问题都很值得认真思考。文章的基本见解是:烟草专卖制度适合国情,当前必须坚持;中国烟草市场是专卖体制下受计划调控的有序、有限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继续推行大品牌战略,把烟草产业和品牌做大做强;坚持"走出去",国际市场应有中烟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近日,青岛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市工商局等七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推介"青岛服务业十大品牌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评选活动。青岛交运集团公司"情满旅途"等10家单位品牌获得"青岛服务业十大品牌文化"称号,青岛维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为全市服务业品牌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这是青岛市为加速发展青岛服务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五年,青岛市财政将安排1.5亿元引导资金,鼓励城区重点企业搬迁,而企业搬迁后腾出的空间,将发展现代服务业。青岛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如何?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局日前发布了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我们特别编辑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品牌危机事件看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蓉  李勇辉 《消费经济》2008,24(2):57-61
在当今市场竞争已由产品主导时代进入品牌主导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品牌危机事件是导致消费者终止品牌关系的重要原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品牌危机事件能实现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再续,使企业顺利度过危机。从众多品牌危机事件中我们得到启示:树立顾客资产观念、建立品牌危机管理机制和真诚面对消费者是再续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万芳 《中国广告》2010,(4):104-104
小型制造业占据了所有贸易的90%,然而,目前一些主要的品牌管理研究都集中于占据消费品领域主宰地位的大企业和跨国企业。基于对大品牌企业的研究,对前沿品牌的咨询成果和12家以上的小型制造业品牌的面访,我们建立起了一种品牌的三角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日益需求萎缩,本土代工企业面临利润下降、传统竞争优势逐渐丧失等问题及困境。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通过转型升级摆脱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生存危机,获取企业持续发展动力成为本土代工企业面临的必然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土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即开拓国内市场、产品或产业链升级、建立自主品牌、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