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西省上高县坚持“兴工强县”、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采取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内增外扩、多路并举的有力措施,致力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机制,促进了农村劳力转移就业,做大做强了劳务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全县11.43万农村劳力已向非农产业转移6.94万人,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尤其是绝大多数精壮劳动力外出从业对咸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日渐凸显,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劳动力匮乏、人才缺失的问题相当突出。本文从咸宁农村人口外流的发展趋势、现状特点及成因入手,解析人口外流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分析当前形势下,人口与乡村振兴的因果关系与相关结论,并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过度外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内生性因素,在农业效益很难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现实、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鹏程 《理论观察》2009,(4):104-10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带来农村劳动力弱化、农村养老困难、留守儿童教育不良等难题。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问题,需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外流中隐含的一个问题杨代友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与此相关的研究及文献也很多,但几乎所有的研究似乎都没有发现,我国外流劳动力中有一部分不是真正的剩余劳动力,而应该是维系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劳动力。现实中,外...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城镇发展一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小城镇、大战略”一直是指导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农村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琼英  张金明 《乡镇经济》2009,25(10):62-65
安徽省“未富先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实,使其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特殊问题。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基于安徽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安徽省目前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探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三种养老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协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将关系农村发展大环境。不论从乡镇企业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中年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看,还是从亿万流动就业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看,都需要防止贻误时机,“煮”农村劳动力转移“夹生饭”。要转变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拉动“三农”问题解决的观念.从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卢珂  张智勇  周云 《改革与战略》2012,28(6):93-95,206
基于湖北省保康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保康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建议,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和利用,表明宋代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趋向于优化发展。通过宋代农村劳动力利用中所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唐宋大变革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发展,但也不能因宋代农村劳动力有向其它产业流动的趋势而过高估计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除了要有好的宏观政策外,还需要广大农村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而如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经济》2006,(11):18-23
“十一五”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农村劳动力作为资源型产业开发的第一大资源来抓,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的情况下,该地区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农村劳动力数量大,“三农”问题突出却严重制约着发展。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出发,针对中部六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提出了转移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对当地的影响、如何转移、如何培训等四个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和利用,表明宋代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趋向于优化发展。通过宋代农村劳动力利用中所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唐宋大变革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发展,但也不能因宋代农村劳动力有向其它产业流动的趋势而过高估计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龚亮保 《老区建设》2008,(13):18-21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多年来人们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金佥 《魅力中国》2010,(10):24-24
当前农村青壮年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深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的生活环境等都导致了农村大量青壮年的外流。要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谋生环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适度性和合理性施以合理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日韩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与中国当前发展形势基本相同,都有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展基础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日韩两国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政府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因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梁乃云 《科技和产业》2009,9(5):50-52,58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文章在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农村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此.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工作,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对2004年全省17个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全省各县市共17000多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