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加强保险教育,既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民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保险教育根据其对象和目的不同可分为保险学历教育、保险职业教育和保险普及教育.其中保险普及教育是面向对象最广,着力于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保险普及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财经类高校参与保险普及教育的SWOT分析,指出财经类高校具有保险普及教育的天然优势,在此基础上探索财经类高校参与普及保险教育的技术路线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雇主责任保险自开办以来一直发展比较缓慢。造成这种发展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法律制度不完善;保险公司在人才储备、数据积累、风险管控等方面准备不足;雇主惟利是图,保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政府职能缺失。雇主责任保险摆脱发展困境,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有:加强立法,完善法制环境;加强保险公司自身建设;提升雇主的保险、风险、法制意识,激活雇主责任保险的市场需求;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雇主责任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激困难的原因有:经营者的保险意识不强和短期行为导致企业有钱不愿激;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不规范性致使企业想缴不敢缴;经营困难与缴费比例过高便得企业缺钱无力缴;征收制度缺乏刚性与操作缺乏理性使企业拖着不肯缴。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严格管理、取信于民;健全法律、明确责任;改革操作办法,实现社会化发放;加大征收力度,积极清缴以前欠款;合理确定比例,确保足额征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4.
回顾过去,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保险教育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无论教师、师资和办学规模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发现:我国保险教育远未发挥应有的功能,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待拓展。面临我国保险业大发展的良机。教育工作者应振奋精神,在为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的同时,使我国保险教育得到壮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外资保险企业的大量进入,增强自身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已成为关键。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可通过进入市场能力,声誉相关能力,功能相关功能和可靠保障能力来体现。应以战略管理为目标,培育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以整体营销理念为指导,健全保险企业的营销服务能力;以创新为重点,增强保险企业的功能相关能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永葆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对保险个人代理人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变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险个人代理人队伍存在诚信缺失、社会认同度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失率高等表征现象,这些表征现象的背后存在保监会的监管漏洞、保险公司粗放营销策略和佣金制度的错误诱导暗示性等深层原因。保险个人代理人队伍的发展应适应新形势下的保险发展环境,建设“三高”精英型保险个人代理人职业群体。保险个人代理人的管理机制应在大突破后细健全,首先是保监会应出台单独的《保险个人代理人管理规定》,并建立“分公司制保险个人代理人”和“个人企业制保险个人代理人”并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个人代理人制度;其次是保险代理人行业协会制度亟待健全和创新,应完善资格考试制度、健全信用制度、实施教育培训制度、开创保险个人代理人等级评估制度、创建荣誉奖励制度等;再次是保险公司应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扶持保险个人代理人队伍的发展;最后还应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保险经纪市场,完善保险市场组织体系,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外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现状,比较二者存在的差异,指出我国保险经纪市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内保险经纪市场的具体措施是:完善法律环境、规范经营;成立保险经纪人协会,进行行业自律;提升专业水平,加强服务意识;发展国内外保险经纪公司的国际联盟;扩大宣传,加强市场协调行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对不同模式下建立巨灾保险体系的可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在纯商业模式下,帕累托最优的均衡结果不能产生,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形成保险公司经营和居民投保的均衡。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财税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保险体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居民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9.
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保险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要增强全民保险意识,加大保险教育投入,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保险教育培训体系,合理选择保险教育培训市场的销售模式,优化保险教育培训产品线组合策略并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居民缺乏对保险业和保险知识的基本理解,导致保险业发展速度不够快。本文对国民保险意识普遍不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国外保险教育的做法,提出我国应加大对国民的保险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运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顺,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不高,更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可以采取设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辟信托投资业务等金融创新措施,但要防范风险;保险中介制度急待完善;银行保险得到迅速发展,但也存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保险公司混业经营已成大势所趋势;设立社会保障税,尽快完善以企业年金为主的社保体制;从保险管理体制上治理保险诚信问题;改革税收制度,让中资保险企业享受外资保险企业同等税收待遇等。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三条路径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论保险服务     
保险服务是保险业竞争的重点,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有效实现保险服务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保险市场人才欠缺,保险学历人才本应是供不应求的,但受保险教育起步晚、保险师资力量稀缺、保险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教育轻复合教育及保险教育观念上的误导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的学历人才供过于求,要走出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现状,应转变保险培养人才观念、引进海外师资队伍和加强中外保险教育交流、加强教材建设、加强“保校”合作、根据市场和学生的需要开展分流教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并比较了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与英国特许保险学会的运作模式及其系列资格考试后,探讨我国保险教育的发展和战略思想。取长补短,物为我用。立足保险,实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面开放与我国区域保险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发展区域性的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特点及未来趋势对我国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有极大的影响。全面开放后,应实行区域间有差别的保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东部现有优势,营造保险增长极、培育保险增长点;充分发挥东部保险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中、西部保险发展;制定中、西部保险发展的扶持政策;全国性保险公司实施区域差异化保险产品策略等来促进我国区域保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3年起中国保监会将每年7月8日确定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旨在普及全民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保险专业师生具备较高的专业学识和素养,理应肩负起普及保险知识的义务和责任.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等形式,分析大学生保险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普及方与接受方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探究高校普及保险知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我国居民的储蓄在1999年更是达到了6万亿元,但是我国在保险深度、密度及总保费收入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还相当落后,它受我国化、历史、社会、经济以及居民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为此,对于政府及保险公司来说,应该加强保险立法、保险知识的普及和保险企业形象的宣传,以此来提高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19.
保险企业行为的分析是研究保险的基础,而保险功能是保险企业行为度量的依据。目前,对于保险企业投入行为方面,学者普遍认为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力、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而有关产出方面的认识则存在较大差异。度量财产保险企业产出行为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法,另一种为安全性为目标的流量法。通过研究发现,生产法更适宜于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0.
保险固有的特殊性使得保险业成为监管的特殊对象,引起各国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我国保险监管的历史不长,很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以偿付能力为基础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加快保险监管机构的改革:金融监管主体要加强合作和交流;改变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