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乡镇企业是在农业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从事农业开发,生产农用生产资料,提供支农资金,加工、销售农产品,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推动多种产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及多种经营方式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等,改变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使农村经济日益昌盛。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业是农村中最主要的产业。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在很大的范围内为零甚至是负数,即使将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也不会影响农业的产量。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上就是以隐蔽形式表现的失业人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民拥有了更广泛的流动空间,长期被隐蔽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将成为我国失业者的主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超出农村产业实际需要的那部分劳动力,其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农业技术革新,也需要农村组织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社员互助为主,通过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引进、农产品加工、统一购买与统一销售等形式,联合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日益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明贵 《农村经济》2006,(11):95-97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工商行业的平均工资也远远高于农业的人均收入,城市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等,对农民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促使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然而,我国不断深化的城市经济改革造成一部分城市人口失业,大量农民工进城又加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给城市的交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农民进城并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唯一途径,而加快农村工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也应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清苑县玉米专业合作社,是以县社贸易公司为依托,联合农业科技人员和有关村委会主任、农民科技骨干组建起来的以生产销售玉米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从95年上半年开始成立至今,已有社员7800户,今年种植玉米47000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13.5%。专业社社员涉及7个乡16个村。一年来,专业社通过推广高新技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难以解决的问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一、坚持办社宗旨,按照农民需要组建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柯楠 《农业经济》2008,(3):18-19
党的十七大,为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农村富强、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减少农民途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许多困难,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枸杞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11月,现有社员112人,吸纳农户1350户,年加工销售枸杞干果3500吨,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带动全乡农户种植枸杞2.53万亩.合作社成立以来,尤其是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实施后,在当地政府及农牧部门的支持下,燕子墩枸杞合作社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社员办了一些实事,解决了社员在生产资金、技术、流通等方面的一些难题,使社员增加了收入,有力促进了全乡枸杞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社员家庭副业是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合作化以来,是取消还是允许社员发展家副业,一直是农村经济政策正确与否的分水岭,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研究我省社员家庭副业生产的历史发展状况,正确认识社员家庭副业生产在我省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对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是中国经济社会成功的关键,挑战现有的传统农业二元生产体制,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差距、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必须开放农村劳动力扣除,吸纳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学者有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是从工业化、减少农民数量、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等不同角度来探讨的,必须从非农措施和农业措施两方面入手,即从内部解决"三农"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超越原有思路,促进和推动农民创业,进而解决现存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创业对农村的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后给出了推动农民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存在显著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将他们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并不会减少现有的产量,而且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入世后我国农业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五”规划中有关农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影响城乡的全局性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一…  相似文献   

11.
德州市供销社不断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了全市供销社经济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兴建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200多个,入社农户1.1万户,吸收社员股金1954万元,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向社员二次返利300万元。 一、提高对兴办专业合作社的认识 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途径很多。经过多年的实践使大家认识到,兴办专业合作社一是农民的需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但随之出现的“买难”、“卖难”,农业生产的信息不灵等,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民迫切需要某种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随着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这批剩余劳动力跳出“农门”,务工经商,解决了出路问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一些农户在近年的公开招标承包中投包不到土地,而转移二、三产业又有困难,成为新的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这些农户的生活出路,是当前农村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顺德市委、市政府对这个新情况十分重视,领导亲自带队下乡调查,同基层干部分析当前农村  相似文献   

13.
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不断殷实,而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农业在社会化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求关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体制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近年来,为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不足的问题,余庆县决定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使农民学有所长,带动家乡的发展;二是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城进镇的“门槛”,吸引农民进入集镇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全县的城镇化水平;三是实行季节性转移,让农民就近从事运输、农产品加工、建筑、农资百货营销等,离土不离家。通过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该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缓解了农村耕地的承载压力,使农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的回旋空间;二是在外出…  相似文献   

15.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政策 ,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转移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创造了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转型。但是 ,近年来 ,由于农业内部深层次矛盾以及乡镇企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突出 ,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回落 ,农民增收缓慢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下降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笔者认为 ,除了继续依靠发展乡镇企业外 ,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6.
营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组织生产销售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许多成功做法值得其它地区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涪陵地区农村是个劳多地少的地方。据1983年统计,全区有耕地709.2万亩,农村劳动力241.62万人,劳均耕地为2.94亩。按目前一个农村劳动力可耕种5~8亩的水平计算,种植业最多能安置80~120万劳动力,即约有120~150万劳动力需要另找出路。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涪陵地区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得到成倍提高。过去几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与机制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没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解决农民过多的问题。就是通过城市化,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二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除了一些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之外,要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需要依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多,主要是农村人口多。这是中国的一大重要国情。中国农村要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原始积累从哪里来,二是大批剩余劳动力往哪里去。而这两条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就业问题。因为,只有当农民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再发展的原始积累才有源泉。农民既得安居,还得乐业,这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在本世纪前20年,中国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不比上个世纪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的难度小。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01年末,我国约有1.5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现有人口的年龄结构推算,2002年到2010年的9年间,农村平均每年将新增劳动力860万人。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文章认为要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提出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