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备受社会关注。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以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对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和补偿。公权私权不分,房地关系本末倒置,是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此,建议由全国人大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法》或由国务院出台《土地使用权收回与补偿条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主动介入,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修改,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管理,特别是土地使用权的收回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M村是某市市区内一个城中村,该市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依照城市建设规划,对M村依法进行了拆迁。因为M村位于城区,村民强烈要求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标准进行拆迁补偿,否则拒绝拆迁。请问: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是否可以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执行?能否进行司法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3.
房屋拆迁土地收益的界定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房地产价值的日益显现,我国在房屋拆迁补偿方面的做法也日趋完善.199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货币补偿的金额按照所拆房屋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计算.  相似文献   

4.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下简称《征收条例》)于2011年1月21日颁布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下简称《拆迁条例》)同时废止.时至今日,《征收条例》已运行一年.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弄清两个条例的主要区别以及新条例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导拆迁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我围在房屋拆迁方面出台了第-部较为规范的专业法规,即<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旧拆迁条例).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拆迁条例).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拆迁总量大幅增长,拆迁过程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新拆迁条例暴露出其不足和局限性,2007年10月停止执行.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迂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收回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备受社会关注.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以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对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和补偿.公权私权不分,房地关系本末倒置,是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此,建议由全国人大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法>或由国务院出台<土地使用权收回与补偿条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主动介入,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修改,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管理,特别是土地使用权的收回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是拆迁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补偿不合理是产生拆迁矛盾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从拆迁补偿的土地使用权、拆迁补偿范围、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对杭州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变迁的研究,总结拆迁补偿政策的演进规律和机制。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模式经历了从货币补偿转向产权调换,再回归货币补偿的发展过程,补偿程度从不公平向公平逐渐演进。这些变化主要受土地制度和经济体制演变的影响。研究结论:由于政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漠视私有财产权的错误观念,加之其强烈的经济人意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拆迁补偿矛盾还将存在,公平补偿仍是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案件谈起2004年5月,某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拆除了李某265平方米的房屋,并收回了其房屋占用的41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用于广场建设。市政府根据现行房屋拆迁补偿规定,对李某给予了货币补偿。但李某对此不满意,多次找市政府讨说法,要求市政府对其土地使用权给予补偿。双方各执一词,协商未果,于是李某一纸诉状将市政府告上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市政府对其土地使用权依法给予补偿。法院受理该案后,审判人员有四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国务院55号令《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市政府可以无偿收…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缺乏专门的法律依据,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误区”,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纠纷。两种不同性质土地上房屋拆迁的法律意义不同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其本质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房屋所有权者和土地使用权者给予公平补偿的行为。而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本质是对集体土地进行征用或征收,并对房屋所有权者和土地所有权者给予合法补偿的行为。它们区别在于:其一,前者是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行使处置权,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把自己的权益收回来),重新调整使用土地,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后者是国家行使征地权,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