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偏好显示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是公共物品偏好显示的两种方式。由于自上而下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所形成的流动性障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两种偏好显示机制都存在失灵。要提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必须给予农民消费公共物品的话语权,赋予农民用"手"和"脚"表达偏好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根据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决定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者应以农民的有效需求为依据,决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序。因此,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离不开对农民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的考察与识别。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文章通过对河北省现状的实地调查,指出了当前河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和构建一套新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以期对河北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多中心理论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 《改革与战略》2006,(6):167-168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重要性凸显。西方国家公共物品治理的多中心理论为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其合理选择是构建农村公共物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5.
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的症结.以林达尔模型和蒂布特模型的均衡条件为依据,论述了公共物品需求表达的一般模式.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与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江华 《改革与战略》2008,24(12):90-9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模式,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忽视了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影响了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尤其是县乡基层政府,应转变工作重点从注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转向构筑农村公共物品监管的法律框架、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现代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放开市场准入、监控服务价格、规范服务质量、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上来。  相似文献   

7.
高强  史磊 《山东经济》2008,24(3):136-140
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水平是居民生活综合质量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基于统计资料及青岛市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的结果,通过对农民消费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青岛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从农民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满意度、需求偏好、供给主体、供给意愿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的略施为最终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提供了一治本之策,而其首要着力点在于农村公共物品的持续有效供给,个中因由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配套;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支撑。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沁源 《黑河学刊》2006,(6):129-131
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及地区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城市偏好的价值取向;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得农民很少有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部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缺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缺乏政府以外的其它主体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美国、日本、韩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财政政策比较符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在总结美日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的责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新轩  武琼 《乡镇经济》2009,25(2):54-5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和免征农业税的实行,学界再次关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并围绕它展开争论。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阐述,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缺失。认为在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政府首先要建立相关的法规制度——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等,其次在制度的执行上,要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并结合公共产品外溢特点和受益范围,在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的基础上,实践中央、地方、农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2.
李琦 《特区经济》2008,(12):179-180
对某市8356个个体的关于农村公共品需求特征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更偏好生产性公共品。收入约束和公共品供给缺乏配套和互补,影响了农村公共品需求。从提高供给效率出发,农村公共品需求的上述特征和影响因素,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民福利、农村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影响。本文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分为需求表达机制、筹资机制以及决策机制,阐述了各个机制的现状,揭示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通过对浙江255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就浙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满意度现状、需求位序结构和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农民对现有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普遍较低;浙江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评价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明显,呈现一定的位序结构特点;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受农民的年龄、婚姻状况、所在地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目前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农业大省安徽作为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的研究基础,首先基于公共财政的最终目的角度界定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其次,从公共财政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需状况及原因;再次,在此基础上强调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6.
韦小鸿  马倩美 《特区经济》2007,226(11):148-149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福利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史明瑛  朱德开 《特区经济》2008,(11):177-17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在调查分析合肥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实和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建立持续增长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缺乏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已经成为减轻农民负担、制约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与原因,并在结合当前我国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辉 《特区经济》2006,213(10):155-156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然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党和政府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客观要求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促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焕玲  孙志亮 《科技和产业》2009,9(11):65-67,10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本文分析得出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调、区域差异等现实性的发展问题,进而提出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供给、合理安排资金供给方向、缩小地区间供给差异、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和加强供给资金监管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