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实 《中国拍卖》2021,(2):80-85
在文物收藏领域,安思远(1929-2014)可谓一块如雷贯耳的招牌,当代几乎所有钟情中国古董收藏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个名字。作为一名美国人,他被誉为"中国古董教父",在拥有古董商、藏家、鉴赏家、学者等多重身份的一生中,他对推广亚洲文化和艺术品做出了巨大贡献,西方少有人可与之比肩。  相似文献   

2.
20年来的文物回流,投资重于收藏,经济重于文化,热情重于理智。展望未来,如何在今后的收藏文化建设中,逐渐建立美学标准,逐步构建交易规则:如何在文物交流和文物回流中,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和筛选标准,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命题,也是新一代收藏家的期盼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协会之窗     
《光彩》2008,(4):57-57
辽宁省凤城市个私协会会长陈德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和有关毛泽东事迹方面的文物,先后共收藏毛主席像章十几万枚,有关毛泽东的文物近万件,成为全国有名的收藏家。今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陈鑫)  相似文献   

4.
文征  鸿毅  耀先 《上海商业》2011,(10):42-44
吴少华,作为国内创立最早的省市级法人收藏社团——上海市收藏协会的会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从37岁起至今、一千就是25个年头,不经意间创下了国内省市级收藏协会会长任期的最长纪录。而他从事收藏及文物研究已有30余年,  相似文献   

5.
吴少华,作为国内创立最早的省市级法人收藏社团——上海市收藏协会的会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从37岁起至今、一千就是25个年头,不经意间创下了国内省市级收藏协会会长任期的最长纪录。而他从事收藏及文物研究已有30余年,  相似文献   

6.
茅中元  韩捷 《中国市场》2012,(25):66-67
<正>林依轮说他的投资理念是"收藏",也就是长期持有自己看好买进的股票、房产和艺术品。很多人将收藏作为一种钱生钱的方式,对此,林依轮告诫,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收藏,不要选择投资艺术品,不能为了投资而囤积作品。收藏首先要明确一点:财力。"每个人的收藏预算需根据收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人菲利普·德巴盖最初与中国收藏结缘,并非家具。他从18岁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件东方艺术藏品,那是一幅日本的绘画。从这个起点,他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东方艺术,尤其是古典艺术。"从东方书法到宋代瓷器,我之前曾经尝试过很多种不同门类的收藏。但是兜兜转转它们陪伴我的时间总是有限。"菲利普说,"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明式家具时,我就知道,我再也不会更换其他的收藏门类了。"  相似文献   

8.
文清 《中国拍卖》2010,(7):40-41
鲁迅收藏目的有二:一是作为一种休闲,一种消遣,一种文物欣赏;二是买些自己感兴趣的古器古籍回来,作为研究和探讨之用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尽人皆知的伟大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鲁迅还是一位一生热爱收藏的收藏家。鲁迅先后收藏古籍、碑帖、汉画像、古陶瓷、古钱币、版画等。鲁迅曾不遗余力地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由于鲁迅在文坛上的崇高声誉,掩盖了他作为收藏家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广岭:中华奇石第一人文·图/李万卿●他收藏的2公斤重的夜明石,比慈禧太后凤冠上的要大要纯几十倍;●他从500米深的地下溶洞中开采出的全透明重晶体石,重达2800公斤,举世第一;●亿万年前的古灵芝化石也被他收藏,被专家誉为绝代极品;●西峡出土5000...  相似文献   

10.
闻沙 《中国拍卖》2008,(9):65-67
出身商贾的管艺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中国当代艺术系统收藏的人,他被方力均称为"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家".更被独立策展人侯瀚如认为是"极少数的、或者应该说是唯一的严肃收藏者"。近日,一向低调的管艺接受了美国著名的艺术媒体 The Art Newspaper 的采访,谈到他的收藏经验和他正在进行的新项目——为自己的收藏建立一个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容纳国际艺术家委托作品的雕塑公园。  相似文献   

11.
大铜章的收藏正受到关注,如百年辛亥纪念章正面高浮雕中山先生肖像栩栩如生,底部红楼为"民国之门"的辛亥革命文化标志,背面首印旗徽和"第一枪",此枚大铜章高度浓缩了辛亥革命百年风云。此枚大铜章由紫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拍卖》2010,(4):55-56
收藏是人之天性,不过各人因兴趣不同,地位不同,收藏方式也有不同。毛泽东一生喜爱文房四宝、古籍、书画、印章等鉴藏。由于毛泽东所处的特殊地位,许多书画家、收藏家对他都有所馈赠,毛泽东对所收礼品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可收礼,即使收下也要缴公,因此毛泽东是一个过眼云烟的收藏家;虽然他是一位有名无实的收藏家,但他与著名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拍卖》2013,(10):26-29
留在世人印象中的王世襄.永远是一位世家子弟形象。年轻时提气纵鹰二十里.困了累了便找草垛子对付一宿,放浪不羁不循常规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点。然而在这表面现象之下.王先生又是一位认真严谨甚至近乎苛求的学者。世人皆知王世襄对玩涉猎极广.如果说《蟋蟀谱》、《说葫芦》、《北京鸽哨》给人们带来的是闲玩野趣,那么《明式家具珍赏》、《髹饰录解说》、《中国画论研究》等著作则展现了他作为文物学家的顶级专业性.作为不可多得的文物收藏家.王世襄的每一项收藏都与众不同,这也让他的收藏成为了藏界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14.
非遗收藏需要以物质化的藏品来呈现非物质化的内容,因此非遗收藏与一般性的文物性收藏和民俗性收藏都有所不同,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和必要性,而非遗收藏的“在地性”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核心原则。吉林省“在地性”非遗收藏具有一定的基础,包括有一定数量的收藏主体和藏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机构数量和专题性不够以及展示叙事呈现环节的割裂等问题,在解决策略上,则需要结合“我者”与“他者”的眼光及深入的田野调研,让非遗收藏在展览展示环节实现在地性全貌呈现,但由于非遗类型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必然存在大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作为客观事实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商务》2007,(3):I0034-I0035
作为华谊兄弟的老板,中国电影界呼风唤雨的人物,王中军让更多的人走进了电影院的同时,自己也成了当代艺术品收藏市场风起云涌中的观潮者。按他的说法,“我的收藏史,可以分成两部份,八年的收藏史中,前五年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兴趣,近几年,是明显看到了市场的丰厚回报,成了一种投资行为”,王中军的收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所藏者皆为当代中国最有名的、最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写实绘画更是他收藏品中的重头,——自2004年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拍卖》2008,(1):12-12
出土、出水文物是决不可触及的"高压线",探索逐步从职称制度向资格认证管理制度过渡,解决文物拍卖企业文博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问题,《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文物行政部门和拍卖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国经济各方面都跃居世界前列,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世界第三。文物艺术品已成为与房地产、证券并行的一大投资热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收藏界也迎来了一个发展新高潮,其最大特征是:市场主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文物艺术品的投资功能已经超过收藏功能。文物艺术品所独特具有的稀缺性及稳定性,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投注到该行业。  相似文献   

18.
刘阳 《中国拍卖》2011,(10):16-17
他在1975年12月参加工作,便意识到自己的文化知识不够用,开始自学文化和读报、读书,并开始了剪报收藏,1979年开始了整报收藏,1991年开始民国时期报纸的收藏。  相似文献   

19.
冯晓霞 《光彩》2015,(1):62-63
80后大男孩张洋,被誉为中国铁皮玩具收藏第一人,1997年开始收藏铁皮玩具,迄今藏品已超过2000件在北京市旧鼓楼大街西绦胡同里隐藏着一家铁皮玩具收藏馆,不足20平方米的藏馆里有着一代人关于童年的记忆。这家收藏馆的主人张洋是地道的80后北京人,被誉为中国铁皮玩具收藏第一人,从1997年开始收藏铁皮玩具,至今收藏的玩具已超过2000件。今天我们走进张洋的收藏世界,去找寻匆匆而过的烂漫岁月。铁皮汽车、铁皮飞机、冲锋枪、铁皮青蛙、铁皮机器人、铁  相似文献   

20.
李津     
<正>外币兑换人民币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当代艺术才刚刚开始成型,那时还没有专业的代理画廊,更没有拍卖市场,而李津则在此时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批藏家,有趣的是,这些藏家皆来自海外。1986年,在表姨周思聪的推荐下,李津把画卖给了一个香港人,他还记得最初一幅画的价格是400元人民币。1987年,一位澳大利亚文化参赞看到了李津的画非常喜欢,不仅自己收藏,还把他的画介绍给了认识的朋友,包括当时新西兰的文化部长。澳大利亚以后,李津又继续开拓着自己的海外市场,主要原因是他在美国做了两次个展。1989年他在美国费城维兰诺瓦大学举办了一次个展,虽然由于签证问题艺术家本人没到场,但是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