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与法律实践的张力和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浙江宣判了多起集资诈骗案犯死刑,特别是吴英案,在法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法律规范基于维护金融监管秩序、促进融资行为的信息披露、培育市场信用的目的。对草根金融实施“高强度”的监管政策。然而,作为具有民营企业“输血功能”的民间借贷,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融资瓶颈,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法律规范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张力凸显。二者如何协调,是法律规范继续指引法律实践。抑或是法律实践推动立法的改革?笔者试图在私法自治与公法管制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重构相关法律规范。予以民间借贷合法化并辅以相应的监控制度达到缓和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与法律实践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迅速但乱象丛生,亟须进行法律规制,在规制过程中应秉持私法自治与公法管制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立法理念,选择社会影响较大的商事性民间借贷进行重点规制,注重对民间借贷主体权利的保护和金融自由的保障。除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经验外,还应结合我国民间借贷的实际及金融法制改革的趋势,建立健全民间借贷法律制度,以法制化手段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3.
税收规避与私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规避是税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是纳税人利用私法赋予的选择空间进行违背税法宗旨的规避行为,因此要对其进行治理必然涉及到私法与税法两个方面的限制.私法与公法有着性质上的区别,但在税收这一问题上,两者又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私法行为是税收行为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私法中的虚伪行为,其表现形式与税收规避有着相似之处,将之与税收规避进行比较分析,探求私法与公法在法理上的共同点,有利于为我们对治理税收规避进行合理、合法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律行为和诉讼法律行为的效力一般由宪法、法律直接规定,所以本文从公法规范、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两个方面论述了法律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其中宪法规范对法官和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效力影响是不同的。在公法私法日益融合的今天,研究法律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民法观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我国特有的历史和现实情况,重新认识民法性质和更新民法的观念十分必要。首先,民法作为私法,有别于公法,更尊重社会成员的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其次,民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提供了经济行为的规范和依据;其三,民法作为活的法而具有适应性,更适宜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排斥公法的渗透及与公法的结合。这些,无疑对我国走向全国法治和服务于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税法虽是公法,但却具有明显的私法性,现代税法的运行过程大量运用私法规则。冲突规范规则和识别制度是国际私法的重要规则制度,运用其解决国际税收法律冲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实践中一些税收协定也已采用。研究国际私法规则在税收法律冲突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法与税法在性质上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但税法针对社会行为或其收益分配各个主体的税收负担,在规范对象上与民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同一个主体行为,其在民法上所确定的概念,在税法上是否采用同一定义,则为学界所争议。民法概念有在税法领域中适用的必要性,但基于税法的独立价值,税法仍可对特定对象作出区别于民法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其实就是在对社会公正、强制追求过程中不断努力的历史,但是,在追求过程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往往是致力于对强制因素进行消除,或者因为过度依赖强制性因素。尽管民法属于自治法范畴,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范。与人民可不受约束的任意性规范相比,强制性规范本身潜藏着更大的侵害私法自治危险,所以反思与优化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就显得极为有必要。我国社会实践过程中,强制性干预提出的新理由可谓层出不穷,像我国法院借集体利益保护的名义对公民财产权进行强制性剥夺,在计划经济时代,集体利益以国家利益为标榜同样能够获得逻辑优越性。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当前民法强制性规范的反思及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法化之税法理论重视国家作为征税主体的权力,强调税收的公权性,对纳税人私权的合理存在置若罔闻,而且还常常侵犯之。历朝历代征税主体与纳税人双方由矛盾到冲突直至革命的事例屡见不鲜。如何保障纳税人的权利,避免、化解征纳双方的矛盾,已成为现代税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私法角度分析、探讨了私法化之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身份不明,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在现实中被弱化,需要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和制度创新.我国现行制度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欲革除其“主体虚位”、“权能缺失”等弊端,则必须对其进行民法上的构建.农村土地所有权应当符合私法固有的逻辑与价值理念,农村集体应当被视为独立、自主的民事主体,即私法上的人,其权利的行使应当体现私法自治原则,尽量淡化公法化色彩和排除行政权力的干扰.应当将目前的三种集体形式统一为农民集体,并在民法中明确农民集体是法人;应当采用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农民集体法人化改造,并构建农民集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自己的多部著作中对法律与政治进行了经济分析,他的这种分析是法律经济学或法律的经济分析的先声。法律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它是对马克思的宝贵理论资源的继承,是对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准据法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方法的革新必然改变准据法的面貌,故有必要重新审视准据法的传统定义。如果下一个新的定义,准据法应该是指为解决识别问题和实体权利争议问题而适用的法律的表述公式或其组合。从广义上或学理上说,准据法还应包括在寻找上述公式过程中作为分析工具使用的国际私法上的若干表述公式以及这些公式所指称的实体法律。  相似文献   

13.
与古代税法不同,近代税法的诞生伴随着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关注国家债权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近代税法开始摆脱古代税法赤裸裸的财产征收与掠夺,开始关注纳税人的权益。从近代税法的立法进程、价值分析以及对古代税法的突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近代税法是从古代侵权法的税法到现代债权法的税法的过渡:国家税权开始得到制约,纳税人权利开始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5):91-92,F0003
我国《反倾销条例》存在立法层次低、程序规定含混不清、实体规定粗糙等不足,需要适时势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私法中,国际破产问题素来被认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二十四条致力于弥补我国立法空白,采纳了国际私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与世界立法趋势,首次对其法律适用问题作了规定.该内容的进步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立法结构与体例、具体内容及措辞方面亦存在不足.为此,本文对第二十四条提出了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鼓励创业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时代背景,从中小企业群体中的快速成长企业特征入手,考察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快速成长中的复杂现象,揭示出非对称性问题是企业成长复杂性产生的根源,并在剖析企业成长的“质” 和“量”、企业成长和管理能力增强以及专业管理和创业管理之间的非对称现象基础上,对其所引申的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融合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公司法》完善了公司设立和公司资本制度方面的规定,为公司设立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在2006年1月1日施行后必将对投资创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际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涉外商事代理业务的重要性日渐彰显。然而,我国涉外商事代理的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笼统和混乱问题,尤其是在法律适用方面,表现出来的障碍比较突出。为此,需要对涉外商事代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创新和完善,以及充分借鉴海牙《代理法律适用公约》进行调整和修正,有效解决我国涉外商事代理制度的法律适用障碍问题,促进我国涉外商事代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合并中的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企业合并现象日益增多,对企业合并中的两种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分别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两者会计处理上的异同点,以及各自对报表的不同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比较,并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权益集合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的运用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在现阶段实现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生产者、劳动者的义务。更是政府的义务。要减少以至遏止安全生产事故,需要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