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解决低瓦斯矿井W8203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我矿针对此工作面瓦斯来源及上隅角瓦斯积聚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高位瓦斯抽放、采空区埋管抽放、安装局部通风机通风等技术手段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隆矿E3702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经常超限的难题,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对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高位钻孔抽放裂隙带瓦斯和低位钻孔抽放采空区和冒落带瓦斯的防治措施,以及采取了工作面布置风障、上隅角明管(埋管)抽放、局部地点设置瓦斯稀释器等综合防治措施.现场实践表明,实施上述措施之后,E3702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控制在0.05% ~0.3%,上隅角瓦斯浓度由原来的1.0%~3.0%下降至0.8%以下,有效地解决了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川矿W8203综放面煤层瓦斯赋存情况及异常涌出因素分析,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瓦斯综合治理对策,实施多措并举,采取了采空区埋管抽放、高位瓦斯抽放、架顶埋管抽放、调整工作面风量、使用局部通风机稀释上隅角瓦斯、完善监测监控系统等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矿井的抽放系统,对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进行瓦斯抽放,解决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容易发生瓦斯积聚甚至超限现象,严重的威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通过对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来源和积聚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上隅角瓦斯治理措施.某矿7401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实践表明,采用上隅角瓦斯抽放技术,辅助风障法、合理配置风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平煤股份二矿庚组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长期处于高位运行的问题,提出定向钻孔抽采采空区内的裂隙卸压瓦斯技术,从而降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通过精确定位把钻孔送入庚20煤上覆岩层裂隙带内平稳延伸,利用“以孔代巷”达到高效抽采煤层卸压瓦斯的目的。方案实施后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1#定向钻孔的孔口平均抽放浓度可达40.87%,3#定向钻孔的孔口平均抽放浓度可达34.62%,在1#和3#定向钻孔的共同作用下,回风巷瓦斯浓度由最大0.86%下降为0.46%,为矿井瓦斯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自燃煤层在开采条件下面临着较大的防灭火风险,这是因为放顶煤局部丢煤严重,上隅角采空区冒落空间较宽,工作面推进效率不理想,漏风带及氧化带宽度较大等多种情况所导致的。针对采空区内遗煤氧化问题,本文引入采空区氮气置换防灭火技术,抽放瓦斯时将氮气冲入其中,使采空区有害气体充分排除,维持采空区的惰化状态,避免因为排空瓦斯而影响其惰化状态,从而达到理想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探讨了其对采面回采的影响,并从瓦斯治理等方面阐述了高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的综合治理,利用顺层钻孔预抽、局部孔采面注水抽放、移动抽放泵站上隅角埋、插管抽放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付煤公司自开采属瓦斯异常区的东二辅助采区以来,不论是采煤工作面还是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回风隅角瓦斯浓度经常出现超限现象,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仅靠增加工作面配风量的方法来解决瓦斯问题已不合理。面对这些情况,通过对工作面瓦斯来源分析,制订了优化工作面通风系统使沿空侧巷道为工作面进风巷道处于正压侧;抽放相邻采空区的瓦斯;在工作面回风巷采用超前高位钻孔抽放瓦斯;施工瓦斯抽排巷利用抽排风机抽放瓦斯等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确保了矿井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招贤矿130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超限等问题,基于工作面所处煤层的地质条件,开展以孔代巷的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分析高位钻孔技术原理,设计了高位钻孔布置方式,以高位长钻孔替代高抽巷进行抽采治理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结果表明:招贤矿1305工作面采用以顺层钻孔边采边抽、高位钻孔抽采和隅角埋管抽采为主、风排为辅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保证了1305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最大不超过0.53%,回风流瓦斯浓度平均为0.23%,目前已成功安全回采600m左右,比高抽巷节省成本约1100万元。目前,招贤煤矿成为了永陇矿区首个实现以孔代巷技术治理采空区瓦斯的矿井,对永陇矿区的瓦斯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邹炜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4):141-141,147
本文根据腾晖煤业201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情况,通过采用本煤层预抽、高位裂隙抽采、低位裂隙抽采及上隅角采空区埋管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地解决了各种瓦斯超限问题,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陕西彬长胡家河煤矿属高瓦斯易自燃矿井,主采4号煤层,煤层主要为原生碎裂结构煤层,坚固性系数较高,瓦斯含量较高,瓦斯压力较低,煤层透气性系数较小,属可抽采煤层。401106综放工作面为胡家河矿井第一个取消高位瓦斯抽采巷布置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主要采用采前预抽、上隅角迈步式埋管抽采和高位定向钻孔抽采等方法。文章在分析了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瓦斯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大直径高位定向钻孔为主的采空区瓦斯治理方法,制订了高位定向钻孔布置工艺,并研究分析不同层位高位定向钻孔的抽采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CO气体的浓度经常出现异常,为采空区自燃指标气体的确定及工作面采空区防火措施的执行带来难题。通过对斜沟煤矿综放工作面的现场观测,分析了工作面CO的来源。研究发现,上隅角处异常的主要原因是采空区的遗煤氧化产生CO。煤体虽原生赋存有一定量的CO,但含量较低,不会对上隅角CO浓度异常产生影响。采煤过程中的放煤工序会对上隅角CO浓度异常起推动作用,同时在漏风及注氮系统持续注氮的影响下,会迫使形成的CO向上隅角聚集,导致CO浓度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中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风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始终是限制工作面产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有些地方采取了"u+I"或"U+u"型等通风方法,虽可解决上隅角瓦斯,但降低了回采率,浪费了宝贵的煤炭资源且增加了掘进成本。而采用内错尾巷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综放面瓦斯涌出特征综放工作面开采属一次采全高,其绝对瓦斯涌出量增大;采空区浮煤增多,浮煤释放的  相似文献   

15.
付天河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2):116+120-116,120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一号煤矿605工作面进行采煤面上隅角顶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设计所采用的机理及抽放钻场、钻孔的布置和施工原则,总结出了钻孔参数求算的一般方法,分析哪些孔的抽放效果好,为提高和优化了瓦斯抽放参数设计提供依据,有效消除了设计中的盲目性和人为失误,为矿井进行瓦斯抽放设计的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新安煤田的孟津煤矿主采的二1煤层为单一低透气性突出厚煤层,工作面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针对工作面瓦斯防治的实际情况,矿井采取了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预抽和回采期间的瓦斯抽采综合瓦斯防治技术措施。在工作面回采前,采用底板巷穿层钻孔水力冲孔预抽和采煤工作面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的"交叉立体"瓦斯抽采技术,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工作面浅孔抽采、上隅角埋管抽采、沿空留巷处采空区抽采、采空区"小立井"抽采、高位钻孔抽采、工作面煤层注水等瓦斯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瓦斯治理效果,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以晋平煤矿1061工作面为实验场地,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似材料模型,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1601工作面顶板裂隙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顶板裂隙带钻孔的布置。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顶板会形成采动裂隙,只要掌握采动裂隙的发育情况,并且确定瓦斯运移富集区,就能为顶板走向钻孔抽放的布置提供合理参数,从而能更有效提高卸压瓦斯抽采浓度,治理采空区上隅角的瓦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上保护层开采卸压治理瓦斯的理论,并对某矿上保护层601工作面的瓦斯来源进行确定。结合上保护层卸压瓦斯抽放理论,提出布置顶穿层瓦斯抽放、底穿层瓦斯抽放、采空区埋管瓦斯抽放等多种抽放系统来治理瓦斯。结果表明,通过上保护煤层的开采结合瓦斯抽放系统的布置,有效地保障了保护层工作面的开采,降低了被保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寺坪煤矿随着三盘区采掘工作面逐步向深部区延伸,采空区瓦斯含量大幅增加,瓦斯治理压力也随之增大,必须建立合理的采空区瓦斯抽放系统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以81306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的分析,综合目前的瓦斯治理情况,提出采空区合理的瓦斯抽放方法。依据相关的理论计算,设计出了具体的抽放管路管径和抽放负压。  相似文献   

20.
针对40210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CO浓度异常上升现象,结合下隅角漏风情况,采用灌浆管路向下隅角处喷洒黄泥浆液,利用注氮管路向下隅角及架间注三相泡沫,封堵下隅角遗煤缝隙,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量。在CO浓度异常点架铺设灌浆三通花管,定点注浆,同时工作面架间打孔灌注三相泡沫。周期来压时,针对遗煤较多期间CO异常上升现象,采用下隅角灌注凝胶,减少上、下隅角向采空区漏风,利用40201运、回顺抽采钻孔实施煤层注水措施,达到煤体湿润、降温,降低氧化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