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公司+林场+农户”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锦屏县乡村林场萌发于50年代。当时的林业合作社就是乡村林场的前身。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乡村林场由43个发展到600多个,经营面积50万亩。1985年,由于对集体林区林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把农业大包干的分户经营办法搬到林业上来,同时,  相似文献   

2.
<正> (一)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二户一体”、家庭林场象雨后春笋般到处兴起,使农村林业生产由以集体经营为主,转向以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为主,而作为规模经营的乡村集体林场则出现了全面萎缩、解体的局面。如南方重点林区福建省乡村集体林场高峰时期曾达到5544个,经营面积达3000万亩,场员人数达10万人,全省人工保存面积40%属于乡村集体林场营造的,但近六、七年来集体林场个数下降63%,人数减少51%,面积缩小47%。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作为一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民营林场实现了林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文章分析了江西省崇义县民营林场的发展现状、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如何进一步规范民营林场运作、促进民营林场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0年锦屏县成为贵州省单项改革试点县以来,林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发展,开始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这一重大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第一,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大力加强集体林区林业经营主体——乡村林场建设,使之逐步步入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福建省集体林股份合作制创建历程,指出了集体林股份合作制创建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经营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展望集体林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主要有:⑴林业股份合作林场可提升为林业股份合作社,以求得享受农村合作社的优惠待遇;⑵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与发展,应始终是以股份制中的股和利化做票面价值来代表集体山林产权的主体形式;⑶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巩固和发展合作林场的指导思想;⑷要依靠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做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⑸林业股份合作林场经营管理,要十分重视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执行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正> 南方的集体林过去基本上都是乡村集体林场统一经营的。所以,集体林的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的改革,说到底主要就是乡村集体林场的改革与去向问题。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实践,我们越发认识到进一步深入研究乡村集体林场的发展问题是异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业要发展产权制度改革须破题──林业产权制度研究(一)张春霞培育与经营森林资源的营林业既是林业产业的基础,又是林业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基础,在南方集体林区,乡村集体林业因此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目前,乡村林业的发展与改革在农村各业中仍...  相似文献   

8.
林业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林业经营形式,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股份制,也不同于合作制,是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的混合体。探索这一新型经营机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能为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制订深化林业改革的政策、法规提供决策依据。一、靖安县乡村股份合作制林场推行情况近几年来,靖安在深化林业改革方面已取得了不少令人信服的成果,全面推行乡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林场可称得上是其中的姣姣者。靖安县在稳定山林权属,维护林业“三定”成果的基础上,于1993年6月,首先在仁首乡石上村…  相似文献   

9.
<正> 对乡村集体林场实行“两权分离”的认识近年来,在深化林业改革中,通过对乡村集体林场作用的重新认识讨论,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使乡村集体林场的巩固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但是,另一方面,在当前整顿、巩固、发展乡村集体林场上,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没有认真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还是采取过去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南方集体林区进行了林业经营方针和经营结构的重大调整,进行了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改革改变了与林业生产发展所不相适应的经济关系,为林业科技应用和生产经营管理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生产的潜力尚未全面开发,林业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林业生产与现代林业经营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乡村集体所有的山林经营水平普遍不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方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集体林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和关键性的产权系统。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开展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希望通过改革能促进林业的发展。林权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明晰产权,进一步把森林管理的权力下放并改善权属的安全性。作为林业管理和改革的主体与核心,林农的参与十分重要。从参与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在集体林权改制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可能性、应用的领域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建议在改革全过程中必须确保有实际意义的真正参与。  相似文献   

12.
从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国有林场改革等方面梳理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的研究现状,发现国有林场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适性。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国有林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存在富余人员的再就业压力较大、经营机制存在滞后性、山区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社会经济和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和困难,要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全面优化林场内部管理制度、转变自身经营管理体制、完善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林产品市场,才能够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国有林场经济体制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经营现状,对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在其发展的有利条件、障碍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发展、林业合作社兴起以及联合认证花费较低、信息技术共享等为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农森林认证思想薄弱、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资金以及林农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合认证的发展。此外,在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还有一系列的机遇,例如"三农政策""扶贫政策"等国家政策的保障,巨大的林产品出口量推动合作社林产品的认证以及社区林业与林区联合认证理念契合等。因此,针对其障碍,提出开展认证培训、增设认证试点、拓宽资金渠道及明确和统一高保护价值森林定义等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浏阳市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为例,从林农视角出发,总结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林农收入低,对林业前途的预期不高;缺少资金,林权抵押贷款困难;缺乏组织和技术,产业化程度和经营质量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进行林业补贴,提高林农经营积极性;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林业投融资体系;加强组织和技术服务,提高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集体林区产权改革诸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产权改革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广大基本群众对土地和民生的基本诉求,切实维护他们对土地基本的权力,核心是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上的改革企图只能在局部成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次改革目标是有限的。为此提出了4点建议:(1)尽快彻底取消林业税费。(2)加强林业产权制度、基层森林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的综合研究和试验。(3)林业部门主动放弃“森林”和“环境”等主导名词,而代替为“林农”、“林业”和“林区”“三林问题”新的话语。寻求少数林区作为改革试点,探索林区社会福利事业生成路径和管理模式,用以购买农民的森林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探索集体林区森林国有化改革的道路。(4)寻求多样化、有弹性的林业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山西省阳泉市林业实践探索经验。为推进阳泉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步伐,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阳泉市的林业工作目标是: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力筹备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充分展示山城独特的绿化风貌;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开展林木绿地认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绿色银行安全;开展碳汇林业捐资,动员社会各界造林。  相似文献   

18.
林业改革30年的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述农村改革进展,总结农村改革成功基本经验的前提下,回顾了林业发展与改革的进展,对林业改革进行了总体评价与思考。林业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主要包括:推行政企分开,实行木材价格双轨制,实行林业生产承包制。林业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主要包括: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构建权利公平与效率优先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机制;构建旨在促进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产业林业发展的竞争机制;构建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转移支付机制。林业改革由单一政府推动,逐步拓展到政府、市场、社区和国民共同推动,是中国林业改革进展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林业改革的过程,也是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过程。林业人应承担的责任是,通过集约经营把中国2.828亿hm2林业用地的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基本解决13亿人的林产品需求,促进林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的调查数据,从林木生产与林下经济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辽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的林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过小、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太少、林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此,提出在林木生产与林下经营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兴文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谈起,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紧紧“围绕构建生态强县、旅游大县”的发展战略,如何坚持把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认真抓好抓实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林业工程,全面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兴文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