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琳 《大众商务》2010,(16):137-138
舆论监督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职能之一,正确把握舆论监督的度在电视新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正确把握舆论监督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把握。并对电视新闻节目舆论监督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观众参与”的电视新闻模式的成因与意义,对电视新闻节目实施“观众参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在社会和群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最新调查显示,对于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状况,公众的满意度依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诞生给电视新闻带来了巨大变革,使传统的新闻来源更广泛,丰富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给电视新闻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感”。电视新闻的“服务性”取代了原始的“强制性”,突出了“陪伴感”,并与观众建立起长效联动。百姓逐渐成为媒介的主体,这赋予了电视新闻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电视新闻业越来越迎合受众对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和地点灵活性的要求,并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发布,成为具有全新生命力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制约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要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把握它的度,取得新闻舆论监督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报刊的重要功能之一。以广东为例,民国初期的报刊对广东禁赌事件给予了自始至终的关注报道,报刊支持禁赌主张并联络社会各界的力量宣传禁赌,最终推动了禁赌成功,充分发挥了媒体舆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在政府施政过程中进行监督作用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马爱彬 《大众商务》2010,(6):247-247
当前,新闻媒体监督在遏制司法腐败、维护社会正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若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又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发挥其积极作用,值得研究。本文就二者的关系及其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直接影响电视台的形象声誉乃至它的兴衰存亡。而要保持电视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就必须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努力开拓创新,探索新的报道内容、新的报道角度、新的报道形式、新的报道方法。本文从新闻内容的信息化、新闻语言的形象化、新闻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新闻编排的艺术化这"四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闻媒体监督在遏制司法腐败、维护社会正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若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又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发挥其积极作用,值得研究.本文就二者的关系及其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反映现实生活的快速性与真实性上,由于展示的是动态的生活,所以,电视新闻较之报纸和广播更加具备再现生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的美,在于它把画面形象之美与声音流动节奏之美熔为一炉,这种美的组合,不是一种凝滞不变的物态化形式,而是作为一种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不仅具有形象性、声画合一、形色兼备的特点,而且具有现场感、运动感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纸、广播的新闻标题一样,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标题的写作,要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它体现了作者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条好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标题,往往会丧失其魅力;反之,一个好的标题,又有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这样的电视新闻便会深深地打动观众.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重新闻内容撰写、轻新闻标题制作的倾向,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和新闻标题的要求,精心制作电视新闻标题,使这一新闻眼闪闪发亮.本文对如何撰写好的电视新闻标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推动新闻观念创新、注重新闻的选题创新、注重新闻表现的创新、注重新闻运作创新、注重新闻人才的创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电视新闻改革和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我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开始不断涌现一些新现象和新情况,从单纯的关心国家大事转到既注重国家大事的报道,又关心基层政治的建设;从单纯的正面报道方式转到正负结合的方式;从单纯的政府的传声筒转变为人民的眼睛和桥梁,并逐渐演变为新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与政治的透明化,如电子政务、听证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公民旁听政府会议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反映现实生活的快速性与真实性上,由于展示的是动态的生活,所以,电视新闻较之报纸和广播更加具备再现生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的美,在于它把画面形象之美与声音流动节奏之美熔为一炉,这种美的组合,不是一种凝滞不变的物态化形式,而是作为一种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的舆论监督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舆论监督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新热点,舆论监督机制也正在面临着一系列历史性的转变和选择。文章认为:未来的舆论监督力度会进一步加强;监督对象将更加集中与突出,即重点监督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批评性、揭露性报道会逐步加大,但目的仍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舆论监督的游戏规则将逐步形成,媒介不可以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媒介也会加强自律,在运作中能灵活掌握批评时机,准确拿捍批评分寸,尊重监督对象的人格和尊严;未来的舆论监督仍将继续服从并服务于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应对策略减少行政权力对新闻媒体的随意性干预;建立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制度;采用隐性采访;与其它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对中英电视比较研究其"样本"是取于2004年1月15日至1月26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新闻联播》和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BBC—TV)的《9点新闻》、英国独立电视系统(IDV)的《10点新闻》三家电视台的三个重点节目。本文论述了其操作办法并根据分类标准对其内容加以分类统计;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寻找出它们所显示的性质、特征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乏力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舆论监督近年来却呈现出疲软状态。新闻媒体的批评性报道数量少,监督层次偏低,对突发事件缺乏快速的反应机制等问题是舆论监督乏力的具体表现。造成舆论监督乏力的主要原因是:舆论监督的主体错位,把公众监督变成了新闻媒体的监督;舆论监督立法滞后,新闻管理体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等反舆论监督的力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力度等。建立“五位一体”的舆论监督互动机制,将舆论监督的“软监督”变成具有一定强制力的监督,这是在“舆论监督法”未出台的背景下,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舆论监督涵义、特征、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信息公开化”、加强对司法行为的制约、提高司法人员素质、立法对舆论监督进行监管等对策,对如何保证我国舆论监督良性发展,促进司法行为更加公正化、合法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