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盏夏时节,“电荒”让苏南的工业企业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渴望源源不断的电流注入它们体内。在我国缺电形势最严峻的“长三角”地区,市长们纷纷奔走于中西部,拼命地“跑煤”“跑电”,加快新建发电厂,全省到明年末可望缓解“电荒”,5年内让供电量翻番。但也有有识之士指出,根治“电荒”,不能单靠多建电厂这种“头痛医头”的做法,关键是要尽快对地方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叫停。  相似文献   

2.
能源的利用情况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水平.在我国大力推广节能产品,禁止使用耗能过大的设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为中国的现代建设提供能源的保证.空调的耗电量是相当大的,就广东而言,空调耗电量占总用电量30%~40%.如何使空调系统达到高效节能是值得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楠 《大陆桥视野》2014,(8):107-108
由于气候特点限制,供暖始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冬季的头等大事。但随着近年来“电荒”和“煤荒”的一次次集中爆发,如何节能尤为重要。而在建筑施工领域内,对当今非常受欢迎的钢筋砼结构墙体保温设计就具备了技术创新和节约能耗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亢  廖君  朱彬 《环境经济》2005,(3):27-28
2004年全国电量短缺达600亿千瓦时,在全国面临“电荒”的同时,不少地区电能利用效率低下——由于线损率较高,终端用电设备老化、技术和管理落后,全国每年浪费电力近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专家指出,由于输送、用电等环节电效损失过高,进一步加剧了目前的“电荒”状况。提高电能效率与加强电力建设应放在同等地位,这不仅有利于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还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电荒”阴霾尚未消散,节能已成社会共识,如此“奢侈”的商业活动为何还照办不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寒冷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采暖期长,采暖节能潜力极大,成为建筑节能的重点。对于夏季炎热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工艺要求夏季供冷的场合。则由于同样单位前提下制冷比制热耗能和费钱更多,且近年来旅游宾馆、大商场、办公及商用建筑越来越多,加上家庭用空调的剧增,使空调能耗激增,夏季空调耗电已日渐成为能耗大户,空调节能已日渐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寒冷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采暖期长,采暖节能潜力极大,成为建筑节能的重点。对于夏季炎热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工艺要求夏季供冷的场合,则由于同样单位前提下制冷比制热耗能和费钱更多,且近年来旅游宾馆、大商场、办公及商用建筑越来越多,加上家庭用空调的剧增,使空调能耗激增,夏季空调耗电已日渐成为能耗大户,空调节能已日渐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范滢 《江南论坛》2014,(2):33-35
我国目前已发展成为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大而不强.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仍处于贴牌加工的OEM阶段,处于产业链低端即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这种缺乏自主品牌的现状.不利于我国的服装品牌走向世界。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服装产业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在面临“钱荒”、“电荒”、“人荒”、“高成本”的“三荒一高”情况下,转型跨越迫在眉睫.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创造全新的品牌突围路径.才是未来服装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胡金华 《经贸实践》2004,(12):56-57
中国是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进入长期缺电阶段,直到1997年开始实现低用电水平下的电力平衡。然而继美加州大停电后,我国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拉闸限电”现象,全国2002年有12个省限电,2003年先后有21个省级电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缺电局面进一步加剧。自2003年夏天以来,福建、浙江等省份就没有停过“拉闸限电”,甚至“电荒”最甚的浙江省,其用电负荷达95%,这在我国历史上“冬季”如此之大面积限电现象是没有的。我们应该从“电荒”形成的深层原因来寻求解决办法,那就是我国电力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0.
“小天鹅”这个牌子很响,但由洗衣机领域进入?纲领域却费了一番功大最初几年,“小天鹅”个调山于缺乏特色,积压严重。1996年,当时在小大鹅集如洗衣机厂就职的谢同民,被调到小天鹅空调器有限公司什总经理他在开拓巾场.用尽心思,终于使小天鹅空调在国内众多知么品牌包围中脱颖而出,成功实现了“小天鹅”品牌的扩张叫。人鹅能从境中崛起,与谢国良富有特色的市场观尼分不开的。1996年末的中国空调市场,竞争格局里本形成,以在兰、华宝、格力、美的、科龙、海尔等为代大的国产品牌,在问内空调市场上称雄。冉想挤进这个巾场,很难,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并表现出了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我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第二消费大国。短时期能源消费剧增,使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电荒”、“油荒”、“煤荒”,能源瓶颈已经制约了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就国内资源状况而言,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  相似文献   

12.
潘宁 《经济论坛》1998,(14):23-24
创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科龙集团,是利用9万元资金,在一家小型乡镇企业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发展而形成的,目前已是我国生产制冷家电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国际一流的食品保鲜技术和机制灵活的科学管理模式,主要生产“容声”系列冰箱、“科龙”系列空调和“三洋科...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住宅总能耗已占全国能耗的37%,导致我国各地夏季缺电、冬天缺煤的“能源荒”局面中,住宅耗能已成主要原因。有关专家建议,要改变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把住宅能耗大幅度降下来。目前我国既有的城乡建筑中,98%为高能耗建筑,新建住宅中,也只有5%符合现阶段的节能标准。这导致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制冷的能耗相当高,为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的3倍左右。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又是“能耗大户”,夏季城市电能消耗的40%都用在空调上。但这种状况不是不能改变,事实上,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制冷用电有巨大节…  相似文献   

14.
能源“三荒”考验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发展的中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可中国的能源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瞩目。这要归因于正在大面积持续发生的“电荒”、“煤荒”和“油荒”。三大支柱性能源几乎同时出现大范围紧缺,无疑给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强劲冲击。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电荒”使饱受通胀之苦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部分地区的供电紧张矛盾进一步加剧。下半年,尽管面临“电荒”、“钱荒”、“用工荒”等多重压力,但是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没有退路,战略陛新兴产业必须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6.
当“电荒”成为现实,当“煤荒”迫在眼前,当“油荒”无情降临,当“水荒”拉响警报……一切的一切,带给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都是无法名状的难隐之痛,也许我们可以发动自己挑战自然的力量去建造无数座发电厂,开发出惬意的大小煤窑,甚至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到月球上找回石油,但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再迟早有一天会让人类对自然界的疯狂成为“画饼”。因此,在向大自然开展贪婪掠夺的同时,人们似乎应当停下脚步来好好检讨和纠正一下自己的行为——从“采能”转向“节能”。  相似文献   

17.
《商周刊》2011,(12):16-17
煤价高涨、缺煤停机、电网建设滞后、需求过快等因素共同导演了此次“电荒”。因此发改委决定,上调15个省市丁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居民用电价不变。而国家电网公司的预测称,“三华”(华北、华东、华中)“电荒”将蔓延至2012年,甚至2013年。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上调电价有利于保障电力供应,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过快发展”。塑化剂风波被称为“30年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的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冀涛 《时代经贸》2013,(2):123-123
每年时至夏冬用电高峰季节,我国多数省市都会出现“电荒”,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的日常生活。从去年开始,通过提高电价,限制煤价,“电荒”现象有所缓解,但煤电矛盾依然存,并未因此得到根本解决,且有可能出现反复。本文从我国发电企业运营中的煤电问题及其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就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7月底开始在广东出现的罕见“油荒”,给广东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油荒”一度有在全国蔓延之势。“油荒”的出现向我们提出了种种拷问。其一是,我国现存的石油体制是否合理?据采访调查,这一场“事故”,有人为制造的迹象。在本国石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有人为了牟取暴利,罔顾国家能源安全,居然向国外抛售成品油与原油;也有人在“油荒”出现后,以逼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